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8月21日
副總統:讓世界看見廉能的臺灣 進而走進臺灣
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CAC)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開幕式」

陳建仁副總統今(21)日上午出席「中華民國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CAC)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開幕式」,說明政府為落實《聯合國反貪腐公約》之作為,並感謝國際審查委員的參與,盼藉此和國際社會一起努力,竭盡所能預防和打擊貪腐,讓世界看見廉能的臺灣,進而走進臺灣。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歡迎5位遠道而來的國際審查委員,並感謝他們過去幾個月在閱讀國家報告、提出問題清單時,為臺灣反貪腐工作投注的心力,相信在未來的會議中,一定會對臺灣的反貪腐工作做出傑出貢獻。

副總統說,《聯合國反貪腐公約》促進世界各國相互合作,共同致力於反貪腐議題,在全球已有高度共識。臺灣在2016年9月公布《聯合國反貪腐公約》,自主承諾履行公約規定,並且全盤檢討落實情形,在各締約國還在進行階段性審查的時候,臺灣已公布首次國家報告並進行國際審查,展現出我國推動反貪腐工作的積極與用心。

副總統指出,透過舉辦國際審查會議,邀請國際專家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過程,希望表達臺灣政府兩個明確決心。第一,臺灣非常願意和國際社會一起努力,竭盡所能預防和打擊貪腐。即使臺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政府仍主動參照聯合國標準落實反貪腐。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去(2017)年總統召開「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時,就明確決議將以《聯合國反貪腐公約》來檢視我國反貪腐工作的前瞻性與行動力,並積極完備臺灣的反貪腐法制。包括2016年上路的《刑法》沒收新制,今(2018)年5月制定公布的《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都是重要的努力成果,對於與其他國家共同追訴犯罪、迅速查扣犯罪所得非常有幫助。

副總統表示,私部門貪腐的問題非常值得重視,今年6、7月立法院已三讀通過《財團法人法》及《公司法》修正案,逐步完善各項法制規範。政府積極研議揭弊者保護機制,引進「影響力交易罪」及「公務員餽贈罪」,以健全反貪腐法網,提升國民對政府的信賴。所以反貪腐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及考試院等五院都積極投入的重要工作,因為政府有信心可以和國際社會一起努力,竭盡所能來預防和打擊貪腐。

副總統強調,政府的第二個決心是要讓世界看見廉能的臺灣,進而走進臺灣。反貪腐是全世界的普遍價值,更是臺灣社會非常重視的議題,臺灣人民對社會公平正義有深切期待,廉能政府就是確保公義社會的最後堡壘。「國際透明組織」所公布的2017年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CPI),臺灣在全球180個國家中排名第29名,是過去10年來的最佳成績,顯示臺灣清廉執政持續進步,追求廉能的努力被世界看見及肯定。但我們仍有進步空間,讓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將臺灣的反貪腐工作做得更盡善盡美。

對於國家清廉度會直接影響國際投資信心的議題,副總統說,蔡總統上任後,持續透過提高施政透明度、提升民眾參與公共政策、加強各項反貪腐措施,除了達到廉能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希望能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吸引力,讓世界走進臺灣。

副總統指出,他以「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召集人身分親自函請國際審查委員來到臺灣,就代表臺灣政府對反貪腐的重視,也再次感謝國際審查委員的參與,期待藉此審查會議,借重審查委員的經驗及社會各界的參與,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的努力與進展。

最後,副總統表示,接下來4天請國際審查委員盡量提問,也請參與的政府同仁充分表達意見及提供必要資訊,讓此次審查順利完成。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法務部部長蔡清祥、國際審查委員José Ugaz、Geo-Sung KIM、Rick McDonell、Jon S.T. Quah及Peter Ritchie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7日
總統出席鄭南榕追思紀念會 盼傳承精神 促進臺灣民主再深化
今(7)天是「言論自由日」,賴清德總統上午出席「鄭南榕殉道36周年追思紀念會」,感念鄭南榕先生為臺灣民主奮鬥的勇氣與犧牲。並表示,身為總統,他的使命就是要延續國家的生存發展、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不被侵犯併吞。他會團結社會各界,發揮民主力量,推動臺灣繼續向前走。期盼每一位臺灣人不分黨派、無論政治立場,共同促進臺灣民主再深化,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彼此的民主、自由、繁榮而努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鄭南榕先生殉道36周年,13年前,我擔任臺南市長的時候,率先宣布訂定每年4月7日為「臺南市言論自由日」,9年前蔡英文總統上任後,這天更是宣布為國定「言論自由日」。 十幾年來,我以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等不同身分,跟大家一起追思Nylon,但心情都是一樣的,充滿敬佩、感謝和不捨。 今年,我第一次以總統身分來參加,我要代表政府和人民,向Nylon以及所有為臺灣民主奮鬥打拚的前輩,獻上最深的感謝和敬意。我也向大家承諾,我會團結臺灣社會各界,發揮民主的力量,推動臺灣繼續向前走。 Nylon反對獨裁、追求民主;他也主張平反二二八、追求轉型正義,他更追求臺灣應該要做自己的主人,讓臺灣與臺灣人成為自由的好國好民。 經過臺灣人民共同的努力,現在的臺灣已經是亞洲的民主燈塔,我們在「自由之家」的「全球自由度報告」中排名第二;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的民主指數,臺灣是亞洲第一,被列為「完全民主」的國家,這是我們共同打拚的結果。 各位,我們對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的堅持,已經成為世界的典範。但我們也很清楚,現在臺灣的民主自由也面對來自極權勢力的挑戰。現在,中國所發動的媒體戰、心理戰、法律戰以及強度日益增加的灰色地帶侵擾步步進逼,不斷侵蝕臺灣的民主,更影響整個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像是去年,因共諜案起訴的人數就有 64人,是2021年的4倍。這些人接受共產黨資助、配合中國行動,目的就是危害臺灣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例如,有退役軍人跟共產黨合作,成立「台灣軍政府」等組織,策畫顛覆政府的計畫,要做中共的內應;或是蒐集國軍將官的名冊、勘查軍事要地、刺探政府的機敏資料,協助中共了解我們的軍情;或是接受中共的指示來散播言論、影響臺灣的輿論走向、介入我們的民主。連執政黨的黨工都是收買對象,在野黨也是一樣,各行各業都是中國收買的對象。 中國除了對臺灣持續滲透,也發動對我們網路的威脅,並且鎖定政府部門、關鍵基礎設施。去年,政府網際服務網(GSN),每日平均侵擾數達到240萬次,是前年的2倍。光是今年第一季,臺灣共有134個政府機關和民間機構遭到網路攻擊。 不僅於此,過去幾個禮拜,中國更接連發動了多次的軍事演習,動用大量的海空兵力,威脅臺灣人要放棄對國家的熱愛,放棄自由和民主,這些公然挑戰國際秩序和破壞現狀的行徑,也引起了國際社會接連的譴責。 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政府一定會積極因應。當有人配合中國鼓吹侵略戰爭、顛覆政府或以極端手段破壞我們的民主制度,企圖以臺灣的自由與多元來製造混亂、危害國家安全,政府絕對採取行動。 任何鼓吹剝奪臺灣人民自由,主張讓中華民國臺灣消失的倡議,都不是臺灣社會能夠接受的言論自由。而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更不是利用自由,來消滅自由。 我一再強調,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前提,就是我們國家要有主權。因為民主就是人民作主,有主權才有民主,有民主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人權,如果沒有國家主權,人民就無法作主,自由就無法存在。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延續國家的生存發展、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不被侵犯併吞。因此,我在上個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針對臺灣面對中國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包括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希望以更積極的作為來守護國家主權。 有人說,這會傷害人權,也有人說,這是要恢復戒嚴。事實上,就像所有平時就有軍法系統運作的民主國家,此次修正適用會更謹慎,對廣大的一般民眾以及軍中人權絕不會有任何影響,而我也一直銘記Nylon的精神,他反對威權統治,我更不可能讓臺灣走回當年的威權統治,大家千萬勿受謠言影響。這些相應的防範措施,是因為中國的滲透日益擴大,我們臺灣人一定要團結合作,共同提高警覺。 我必須強調,自由是脆弱的,建立需要多個世代的犧牲奉獻,而要破壞只要一個世代的錯誤就可能造成,如果我們希望讓下一代繼續享有自由的果實,就需要每個人以積極的行動,一起築起堅強的防線,擒賊先擒王,來守護國家主權、守護臺灣的民主自由。 我們訂定「言論自由日」,是為了促進臺灣民主再深化,我希望每一位臺灣人不分黨派、無論政治立場,都能夠將Nylon和所有民主前輩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因為我們每天在崗位上打拚,都是在為了我們的國家、為彼此的民主、自由、繁榮而努力。 我相信 ,Nylon的犧牲會像鄭竹梅女士所期待的,Nylon的精神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流傳下去,感謝大家。 隨後,總統親自向鄭南榕遺照獻花致意。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次長李靜慧、王時思、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立法委員范雲、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21日
副總統介紹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 盼獲立法院支持同意 打造全民的司法願景
蕭美琴副總統今(21)日上午主持「114年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介紹記者會」,說明總統此次提名的三項考量,盼守護自由民主憲政制度,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持續推動司法改革,打造「全民的司法」願景。副總統也逐一介紹被提名人簡歷,盼獲得立法院的支持與同意,共同打造人民安心、社會安定、國家安全的司法防護網,讓司法成為守護民主臺灣最堅強的後盾。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榮幸主持這場記者會,正式向大家介紹總統所提名的新任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及5位大法官人選。目前司法院大法官含院長、副院長缺額7名,為了維繫國家憲法機關正常運作,總統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規定,提名蔡秋明先生為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蘇素娥女士為大法官並為副院長,及蕭文生先生、鄭純惠女士、林麗瑩女士、陳慈陽先生、詹鎮榮先生5位為大法官,將在今天咨請立法院同意。 副總統指出,為深化自由民主人權,打造「全民的司法」願景,總統秉持前瞻思維,這次提名做了3個考量,也是3個期許:第一,守護自由民主的憲政制度,捍衛人權保障及人民權益救濟。第二,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確保國家安全及廉能政治。第三,持續推動司法改革,提升審判品質與效率,同時進行司法工作環境減壓。 副總統說,考量司法院及憲法法庭的憲政任務,總統在徵詢各界意見並審慎思考後,決定提名臺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先生擔任大法官並為院長;最高法院法官蘇素娥女士擔任大法官並為副院長。蔡秋明先生長期從事檢察及法務工作,為臺灣推動國際司法互助合作的優秀人才;蘇素娥女士為審判工作者,為司法院參與司改國是會議的核心幕僚及後續推動落實決議的重要推手。 副總統接著說,兩位在司法界資歷完整,分別具有豐富檢察、審判經驗,過去也都曾參與「拉法葉艦軍購弊案」偵審工作,一位是當年的檢察官,一位則是當年的承審法官,對於我國追討鉅額不法所得,有重大貢獻。相信這個堅強的組合,未來能帶領司法院,就切合司法體系運作的實際需求,持續推動革新措施,營造友善環境,提供人民更好的服務。 副總統提到,其他5位大法官部分,他很榮幸與司法院賴英照前院長、謝在全前副院長、林錫堯前大法官及全國律師聯合會陳彥希前理事長,繼續組成提名審薦小組,以專業公正的方式,審慎嚴謹的程序,提供總統諮詢與建議,襄助提名優秀適任的人選。他要代表總統,再次誠摯感謝4位審薦小組委員的鼎力幫忙。 副總統並在記者會中逐一介紹7位被提名人: 一、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先生 蔡秋明先生現任臺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碩士。 蔡被提名人實任檢察官近30年,曾任一、二審檢察署主任檢察官、並借調最高檢察署辦事多年,專長刑事司法案件實務。擔任檢察官期間,積極推動境外不法所得返還工作,著有功績,獲法務部頒獎表揚。此外,多次參與最高法院大法庭言詞辯論,及協助法務部進行憲法訴訟。尤其擔任法務部國際及兩岸法律司司長期間,完成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草擬工作,並促成臺灣與多國簽訂刑事司法合作協議,展現推動跨國法制能力與經驗。 蔡被提名人熟悉司法體系運作,擅長國際司法交流,相信能帶領司法機關接軌國際,建立人民信賴的司法,是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的優秀人選。 二、司法院大法官並為副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女士 蘇素娥女士現任最高法院法官,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 蘇被提名人歷任三審法院法官,主要辦理刑事審判業務;具獨立、公正司法素養與保障人權之憲法意識,辦案成績優良,所為判決被最高法院、臺灣高等法院及學術機構,列為可供參考裁判。歷練多年司法行政工作,曾擔任刑事廳廳長,對於制定刑事妥速審判法、辦理司法改革幕僚業務、修正刑事訴訟法及推動國民法官制度,均著力甚深。 蘇被提名人熟悉司法改革推動脈絡,是襄助院長持續推動人民信賴的司法,相當優秀的副院長人選。 三、大法官被提名人蕭文生先生 蕭文生先生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蕭被提名人治學認真,法學涵養深厚,長期任教中正大學,曾任該校法律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致力憲法、行政法之教學與研究,論著成果豐碩。並藉由參與機關訴願審議、委託研究及撰寫裁判評析等,積極貢獻法學專業,與司法實務進行對話,為執教南部優秀的公法學者。 四、大法官被提名人鄭純惠女士 鄭純惠女士現任最高法院法官,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鄭被提名人歷任三審法院法官,審判經驗豐富,主要辦理民事案件,辦案積極認真,所為裁判論證嚴謹。深具保障基本人權的憲法意識,參與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統一法律解釋工作,論證法律爭議,展現法學專業及論述能力。另並兼任教職,講授民事法律課程,是一位精研學術專業不輟、優秀的民事法官。 五、大法官被提名人林麗瑩女士 林麗瑩女士現任臺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借調最高檢察署辦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林被提名人具刑事法專長,歷任一、二審檢察官職務,曾任法務部綜合規劃司司長,參與全國司改國是會議幕僚工作;擅長法律問題研析,目前主責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法律意見書撰擬及言詞辯論,表現相當受到肯定。此外,曾赴德國科隆大學研究刑事比較法制,及數度奉派出國進行檢察事務交流,具有國際視野。 六、大法官被提名人陳慈陽先生 陳慈陽先生現任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德國魯爾大學法學博士。 陳被提名人為知名公法學者,任教臺北大學,從事憲法、行政法、環境法之教學與研究,曾任該校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另曾任臺灣法學會、臺灣環境法學會理事長。長期關注臺灣憲政發展及人權保障實踐,積極以法學專長投入公共事務;嗣擔任考試委員,對推動年金改革退撫新制、研議法律專業人才考用制度,著有貢獻。 七、大法官被提名人詹鎮榮先生 詹鎮榮先生現任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 詹被提名人深耕公法領域,先後任教國立高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從事憲法及行政法領域之教學與研究;研究主軸為地方自治、公私協力及民營化法制,著述成果豐碩。曾任政大法學院副院長暨法律科技整合研究所所長,現任公法學中心主任,多次擔任釋憲案件指定專家。其研究成果展現個人學術專業,具社會影響力,也獲司法裁判實務參考。 副總統表示,以上含院長、副院長在內的7位被提名人,有2位法官、2位檢察官、3位學者,整體背景、專長多元,實務與學術搭配,是相當優秀的陣容。司法院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大法官所組成的憲法法庭是人民權利保障及機關憲政爭議最後的救濟途徑。儘速補實大法官缺額是總統及立法院共同的憲法職責。 副總統期盼,這7位被提名人均可獲得立法院的支持與同意,在出任大法官後,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人民安心、社會安定、國家安全的司法防護網,讓司法成為守護民主臺灣最堅強的後盾。 與會者尚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及副秘書長張惇涵。
詳細內容
114年02月28日
總統出席二二八事件紀念儀式 承諾將落實轉型正義 追求社會和解 團結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上午出席「二二八事件78周年中樞紀念儀式」,代表國家再度道歉。並表示,政府將加速政治檔案開放、追查真相,進一步落實轉型正義,追求社會和解,避免類似二二八不幸事件歷史重演。 總統強調,人民作主的國家才能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他會團結臺灣,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臺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並期許大家一起努力,捍衛國家的主權不變、守護民主自由憲政體制不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不容侵略併吞、不容二二八歷史重演的決心不變。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我第一次以總統身分出席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首先,我要代表國家再度道歉!並向當年所有勇敢面對威權的受難者表示敬意;向不幸喪失寶貴生命的受難者表示哀悼;向逃過死劫,如今仍然健在的受難者表示關懷;也向所有家屬表示慰問之意,我的心一直都跟你們在一起。 二二八事件已經78年了,當年死裡逃生的受難者,也在無情的歲月中漸漸凋零,最近,使人欽佩,劫後餘生都為轉型正義打拚的彰化縣二二八關懷協會創會長林才壽前輩也離開人世,受難者每一次的離開,都讓我們很不捨。 我在這裡希望每一位離開我們的受難者,都能捨去世間一切勞苦,安享天堂自由自在。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不是族群衝突,現在追思紀念也不是在製造族群衝突。把整個二二八事件推給族群衝突是毫無反省、毫無歉意,完全不負責任,非常不應該的行為。 二二八發生的原因是當年臺灣社會已經開始享受現代化的文明,夜晚、白日門都不用關;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腳踏車也不必鎖;雞、鴨就一籠一籠飼養在門口,不必煩惱會被偷抓,這是當時的臺灣社會。 但是來自大陸的軍隊,經過北伐、抗日、剿匪,連年戰爭,他們的生活水準當然和臺灣社會無法比較,他們偷、搶、破壞,生活文明的落差引起社會天怒人怨,一片反彈,加上陳儀部隊軍紀敗壞,以及獨裁者蔣介石在大陸戰局節節敗退情形下,為了確保能來臺灣統治,所以犯下滔天罪行,無計其數無辜的人被捉、被關、被打、被殺,造成家破人亡,很多家屬也因此避走海外,臺灣社會損失一個世代的菁英!對臺灣的衝擊無法統計。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社會禁忌,數十年期間,臺灣人有耳沒嘴,不敢談論,因為在高壓政治下沒有人敢言論,表示自己的意見,一直到臺灣人民共同打拚,國家民主化之後,政府才開始道歉、賠償、恢復名譽、立碑、放假紀念,成立基金會,每年舉辦紀念儀式。 我們要肯定在二二八轉型正義當中每一位參與付出的人,轉型正義目前已經有相當進展。但是像薛化元董事長說的,目前臺灣社會還有聲音,為何只有受害者,並沒加害者;受害真相為何仍然不明。這樣除了無法完全告慰受難者以及家屬,社會也無法得到真正和解。 所以未來,我本人、卓院長、行政院相關部會應該要協助二二八基金會,這幾年來社會各界在轉型正義,特別是在加害者資料這部分,應該要一一完整讓社會知道,在這基礎上,我們來共同打拚,追求社會和解,能夠團結合作。 但是,我們也知道,追查歷史的真相並不容易,像是1980年2月28日發生的林宅血案,至今仍然未破案。不過,近年來,針對林宅血案公布的調查或研究報告,無法排除國家涉入此案,也確實證明情治機關妨礙偵辦,甚至破壞關鍵證據。所以林宅血案政府責任無可推辭,今天我代表政府,向林家道歉! 未來針對二二八事件,我將率領政府繼續打拚: 第一,   加速政治檔案開放,追查真相: 去年,我已經要求國安局針對戒嚴時期,局內約100萬件的檔案資料,以人工方式再次逐一清查其中的政治檔案,預計今年5月以前完成,並在6月之前報請國發會檔案管理局審定,公開、查明真相。 第二,   政府會進一步落實轉型正義: 對於威權統治時期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文化部啟動審議程序,保存更多「具有轉型正義意義的場所」,包括林宅血案的發生所在地—義光教會,是在獨裁威權時期,侵害人權的歷史現場。 我要請文化部,啟動審議程序,將義光教會列為「具有轉型正義意義場所」,予以保存、維護。我希望,世世代代臺灣人都能走進歷史的現場,反省、思考威權統治對人權、自由的破壞,共同深化臺灣的民主發展。 第三,避免類似二二八不幸事件歷史重演: 每一年二二八的紀念儀式,不僅僅是追思懷念受難者,慰問家屬,撫平傷痛,同時也是希望以歷史為借鏡,確保歷史不再重演。 我們已經知道,有主權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有民主;有民主人民才能作主;人民作主的國家才能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 我們也都知道,中國並沒有放棄武力併吞臺灣,臺灣的主權、臺灣的民主、臺灣人民作主,最大的威脅是來自中國。近年來,中國並未放棄武力併吞臺灣,加強文攻武嚇,利用臺灣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環境,吸引國人,黑道幫派、電視名嘴、政黨,甚至現役退役軍警,進行統戰滲透分化,企圖顛覆臺灣。根據國安局的報告,去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四倍。 由此可見,臺灣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團結臺灣,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臺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我會團結臺灣,希望大家永遠捍衛國家的主權不變、守護民主自由憲政體制不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不容侵略併吞、不容二二八歷史重演的決心不變,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包括總統府資政吳樹民、行政院長卓榮泰、內政部長劉世芳、文化部長李遠、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立法委員吳沛憶、張雅琳、郭昱晴,以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0日
總統親頒亞洲民主人權獎 強調持續強化臺灣民主防衛能力 與各國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第19屆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親頒獎項肯定本屆得主孟加拉「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致力於提高孟加拉公民的人權以及政治權利,在追求民主人權的道路上勇敢前進。總統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強化臺灣的民主防衛能力,也會與各國深化夥伴關係,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代表全體臺灣人民,誠摯恭喜孟加拉「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獲得第19屆亞洲民主人權獎。 臺灣民主基金會秉持臺灣人權立國的立場,從2006年開始設置的亞洲民主人權獎,在歷任董事長和執行長的帶領下,現在已經成為亞洲至高榮譽的獎項,未來也將在韓國瑜董事長的帶領下,持續深化臺灣和世界的連結,透過這個獎項,肯定在亞洲區域促進民主、捍衛人權的個人或團體,傳遞臺灣堅持的價值。 歷屆的得獎主就如同「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是為民主人權奮鬥的勇敢戰士。「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從1994年創立以來,致力於提高孟加拉公民的人權以及政治權利,不僅僅發揮監督與問責功能,每年也發布人權報告,揭露受到忽視的人權迫害事件,讓躲藏在黑暗的惡行,在陽光底下接受審視。 過去,「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的處境十分艱難,團隊成員從事人權工作,必須長期面對騷擾、監禁以及監視等問題。儘管如此,我們看到各位保持堅韌不拔的鬥志,在追求民主人權的道路上勇敢前進,非常令人敬佩。 臺灣也和孟加拉一樣,走過威權帶來的壓制脅迫,因為有許許多多民主鬥士以及人權捍衛者的付出,臺灣人民才得以享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透過選票,選擇自己國家的未來。 現在的臺灣已經是蓬勃發展的民主社會,也是捍衛民主的最前線。近幾年來,假訊息和認知作戰是每個民主國家的共同挑戰。臺灣也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不斷擴大跟各國夥伴的合作,一起交流防制假訊息的經驗和策略。 像是今年9月,GCTF海外工作坊首次在立陶宛舉辦,探討如何應對選舉期間,境外資訊的操作與介入。 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強化臺灣的民主防衛能力,也會跟各國深化夥伴關係,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我也要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在「世界人權日」的這一天,很榮幸能夠當面恭喜「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也謝謝各位跟臺灣社會分享理念和經驗,一起凝聚更大的進步力量。 我期盼,世界上有更多像「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這樣的公民團體,讓自由與人權的堡壘可以更加穩固,也相信各位勇敢的信念,未來會與臺灣同行。讓我們一起努力。   包括總統府資政高英茂、立法院長暨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韓國瑜、外交部次長吳志中及多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07日
世界人權日 總統:讓臺灣轉型正義的道路持續下去 堅定守護臺灣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 攜手打造公義永續、民主和平的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7)日上午出席「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向為臺灣民主、自由、人權勇敢付出的受難者表示敬意與感謝。並指出,在民主道路上,轉型正義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我們應該要勇敢面對過去黑暗的歷史,同時記取教訓,避免錯誤的歷史重演。政府會採取積極行動,勇於與社會溝通,並堅定守護臺灣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生活方式,期待與大家共同打造公義永續的臺灣、民主和平的臺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昨天他剛結束出訪友邦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臺灣與這三個友邦國家都擁有南島語族文化,彼此就像是一家人,令人欽佩的是面對極權主義的威脅,這三個友邦都未曾改變堅持民主、自由、人權的立場。今天前來參加世界人權日也讓他特別有感,此次出訪是開創價值外交的新時代,不論是民主、自由或是人權,都是臺灣與世界交朋友的共同理念價值,更是世世代代要珍惜守護的生活方式。 總統認為,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更容易失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團結合作、加倍呵護,共同守護民主、自由、人權。他要向為臺灣民主、自由、人權勇敢付出的受難者表示敬意與感謝。因為受難者前輩面對強權政治的壓迫,顯現堅強的意志,見證勇敢堅韌的臺灣人,是壓不扁的玫瑰,這就是臺灣人的精神。 總統說,記得6年前他也來到這裡,以行政院院長身分出席國家人權博物館掛牌,以及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的揭牌典禮;現在身為總統,他要強調,臺灣人權立國,永遠不會改變;也永遠堅持民主自由憲政體制,確保人權繼續深化;民主臺灣要繼續向前行,絕對不會走回頭路。他同時也強調,在民主道路上,轉型正義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我們應該要勇敢面對過去黑暗的歷史,從中發掘真相與錯誤,還給受難者及家屬公道,同時記取教訓,避免錯誤的歷史重演。 總統提到,今年解嚴紀念日,他特別前往國家檔案局了解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也期勉每一位同仁抱著促進轉型正義的心情,態度上要化被動為主動,徵集各項檔案,協助國家主人了解戒嚴時期歷史。 總統表示,政府必須採取積極行動,勇於與社會溝通,也期望社會各界持續給予支持,讓臺灣轉型正義的道路可以持續下去,確保民主自由人權達到理想目標。就在上個月,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舉行上任後首次「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將繼續橫向協調相關單位,加速處理各項問題和挑戰。 總統指出,因為臺灣歷經38年的戒嚴統治,社會、經濟、法制、人權都受到極大傷害,影響到當今社會,直到真正邁向民主,歷史真相才慢慢揭開,我們也一定要繼續發掘真相。面對過去不義的歷史,政府要以謙卑的態度面對,也要努力讓民眾瞭解威權統治的本質,讓臺灣人團結,避免臺灣再受到極權主義的侵略與迫害。只有知道真相、瞭解彼此,才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臺灣社會不分族群、地域,彼此展開對話,才能重建社會信任;臺灣一定要團結繼續向前行,才能邁向光明未來。 總統認為,歷史的錯誤,我們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而對抗歷史遺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發掘真相、不斷記錄形成故事,以及臺灣這塊土地的歌曲。我們要不斷向外傳播、代代流傳,才能發揮文化潛移默化效果;以全民為轉型正義教育對象,才能達成轉型正義工程長遠的目標;團結全國人民共同面對各項挑戰,讓臺灣繼續發展下去,這也是轉型正義最主要的目標。 總統表示,在座受難者和家屬們,每一位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提醒我們歷史的錯誤,絕對不能再犯。除了要再次以最誠摯與緬懷的心,向所有為臺灣人權理念,付出生命與青春歲月的前輩致上最深敬意;也會繼續努力,堅定守護臺灣主權、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生活方式,期待與大家手牽手、心連心,打造公義永續的臺灣、民主和平的臺灣。 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次長王時思、監察委員田秋堇、受難者代表陳中統、周弘奇、王文宏、陳顯宗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0日
總統接受「NTV日本電視台」及「讀賣電視台」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NTV日本電視台」《NEWS ZERO》節目主持人櫻井翔先生及「讀賣電視台」上海支局長渡辺容代專訪,總統針對就職周年感想、兩岸關係、中國軍事威脅、臺美關係、臺日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昨(19)日晚間播出。 總統在專訪中表示,中國企圖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如果臺灣被侵略,全球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會強化國防力量,靠備戰來避戰,達成追求和平的目標。並提到,臺灣發展無人機是基於國家安全與產業需要,並期盼臺日共同合作。總統也重申,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希望能尋求美國、日本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您即將迎來就任總統滿一年的時間,請問此刻的心情如何? 總統: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棄醫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臺灣。去年520宣誓就職總統,我立志壯大國家,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一年,這過程雖然擔子很重,但我深感榮幸,也滿懷感激國人給我這個機會報效國家,未來雖然一定會再次充滿挑戰,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團結國人,持續壯大國家,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問:第二次大戰結束即將屆滿80周年,在這期間,時常會聽到臺灣跟大陸,兩岸即將發生衝突的聲音,總統認為兩岸有可能會發生衝突嗎? 總統:國際社會非常清楚,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併吞臺灣只不過是第一步。因此當中國的軍力越來越強盛的時候,自然而然國際社會就會有人擔心兩岸會不會爆發衝突。國際社會一定要全力避免臺海發生衝突,因為代價太大,除了會對臺灣跟中國產生直接的災難,對全球的經濟影響更是重大,預估大概光是戰爭就會產生10兆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 10%。 另外,全球航運有五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與周邊的海域,所以如果臺海發生衝突,包括日本、韓國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因為日本與韓國對外運輸有四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從外國運回來的各種能源、礦物等有三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如果臺灣被侵略的話,全球的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海峽一定要避免發生衝突。 臺灣海峽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我非常感謝日本石破茂首相,還有包括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以及美國川普總統、拜登前總統,還有G7領袖持續在國際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共同合作,把力量堆疊到足夠讓中國的目標達不到,或是讓中國要侵略臺灣的代價太大,它沒有辦法承受,臺海的衝突自然而然就可能避免。 問:誠如剛剛總統所言,如果要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戰爭?臺灣準備採取何種因應措施防止戰爭的發生? 總統:剛剛櫻井翔先生有提到,二次大戰已經快要80周年,我們可以從二次大戰當中得到教訓。第一個教訓是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從二次大戰整個慘烈的狀況,人類應該要記取教訓,一定要追求和平,不能夠輕易地啟動戰爭,否則對人類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決心守護和平。第二個教訓是我們不能對威權主義者採取姑息主義,因為如果給他們甜頭,威權主義者就會得寸進尺,持續坐大,到最後不僅僅沒有辦法得到和平,反而會導致戰爭。第三項教訓是二次大戰之所以會結束,是因為後來團結起來,二戰才會結束。 臺灣、日本還有印太地區都直接遭受到中國的威脅,我們希望能夠團結合作。臺灣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就是我們會強化國防力量,第二、我們會強化經濟韌性,第三、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能以對等尊嚴的態度,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以以上四個方向達到避免戰爭,達到和平。也就是說,臺灣希望藉由實力來達到和平,靠備戰來避戰,不讓戰爭發生,追求和平的目標。 問:關於無人機的部分,大家都知道臺灣最近積極在研發、開發、引進無人機,請問總統為什麼這個時候必需積極研發及引進新的無人機? 總統: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因為臺灣、日本及菲律賓同樣在第一島鏈上,我們是民主國家,沒有辦法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國防預算可以毫無限制;在這種狀況之下,臺灣、日本及菲律賓等島國,應該要善用本身的科技,發展不對稱和無人載具的國防方式。 特別是從俄烏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烏克蘭成功善用無人載具保護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毫無限制的入侵。 換句話說,俄烏戰爭已經證明無人機的重要性。所以,發展無人機的第一個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需要;第二,是全球已經進入智慧化時代,不管是生成式、代理式或實質式,人工智慧一定會越來越發展,未來汽車及船舶也會發展出無人車、無人艇,也會有無人工廠,甚至無人機未來也可以協助郵政運送,或者Uber、Uber Eats、Foodpanda、農業灌溉、噴灑農藥等也都可以使用無人機。 因此,在未來全面智慧化時代,發展無人載具是必然的,臺灣也是基於產業需要,積極布局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的發展,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表達臺灣希望與日本在無人載具產業上共同合作,就像半導體產業一樣,日本有原料、設備、科技,臺灣有晶圓製造,兩國可以合作;日本是科技大國、臺灣科技實力也不錯,如果臺日能共同合作,不僅可以捍衛臺海和平穩定及印太安全,也對臺日兩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很有幫助。 問:總統剛剛介紹的無人機大概都包括俄烏戰爭的例子,臺灣跟中國隔了一個臺灣海峽,我們的無人機是要具備有跨海能力的無人機嗎? 總統:臺灣沒有要反攻大陸、沒有要侵略任何一個國家,臺灣的無人機是想保護自己的國家與國土。 問:美國拜登前總統曾明白表示如果臺海有事,美國會防衛臺灣,但是川普總統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表示會協防臺灣,總統您認為一旦臺灣有事,美國會協防臺灣嗎?或是臺灣現在有向美國進行說服工作嗎? 總統:拜登前總統及川普總統回答記者的問題,雖然回答內容不一樣,不過拜登政府及川普政府與臺灣的合作是持續加強,並沒有改變。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比歐巴馬前總統任期時,與臺灣的合作更廣也更深;拜登前總統上任之後,與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相比,與臺灣的合作也更多;現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與臺灣的合作也比拜登前總統更多。臺美合作持續不斷地增強,並沒有因為川普總統與拜登前總統回答記者的話不同,而有任何改變。此外,川普總統政府公開表達,未來美國將把重心從歐洲移到印太,美國國防部長甚至公開表明,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阻止中國侵略臺灣,維持印太穩定,也能維持世界和平。 臺灣有一句俗話「自助人助」。在臺灣面對中國的威脅要求友盟國家協助臺灣之前,臺灣一定要先做好守護國家的決心及準備,這是臺灣的原則,我們也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先做好守護國家的各項準備。 問:想請教總統有關臺日關係的問題。總統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呼籲給予日本許多協助與關懷。特別是您當年有到仙台去慰問;之後青森與熊本的地震,您也都有表示慰問與關懷。對於未來臺日的交流及發展,總統有什麼樣期待? 總統:我來自臺南,我的選區在臺南。臺南跟日本的淵源非常深厚,臺灣當然也跟日本的淵源很深厚。但是臺南是臺灣22個城市裡,與日本關係最深厚的一個城市。我非常希望,兩位以及你們的團隊有機會能來臺南旅遊。我會介紹臺南的風景,包括日治時期在臺南的建設、臺南的美食以及臺南社會獨有的,還可以看到昭和時代的生活文化。 位在臺南的烏山頭水庫是由來自日本金澤市的八田與一先生自東京帝大畢業後來到臺南,率領團隊所完成的,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現在仍然在使用。這個水庫,再加上總共1萬6千公里長的嘉南大圳,把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變成臺灣的米倉。臺灣才有可能從農業發展累積的力量,進到工商業,一直到今天的科技業。這座水庫仍然供應臺南市科學園區使用。除了臺南市民使用、農業使用、工業使用,連新市科學園區的科技業,以及台積電也在使用。 因此,臺南市民不僅很感謝八田與一,對日本人也非常親善。另外,臺南在2016年2月6日發生大地震,造成重大的傷亡,那是50年來最大的地震。當時我是臺南市長,非常感謝當時的安倍前首相派了5個日本官員,在地震的隔天就來到臺南的地震現場,非常體貼的詢問我們,需要日本政府怎麼樣的協助。他願意依據我們的要求提供協助來幫忙。我當時很感動,日本安倍前首相可以這麼體貼、做到這種程度,而不是公務性質的送東西過來而已,不管你需不需要。反而是來問你需要什麼,他再來提供什麼協助,讓我很感動。所以2011年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或者是之後的熊本地震,我率領的臺南市民,自然而然、義不容辭的去表達關懷。 更早,1999年,臺灣中部大地震,日本也是第一個派救援隊到臺灣現場救援的國家;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安倍前首相還寫毛筆字、拍影片,「臺灣加油」,來鼓勵臺灣人民,全臺灣都很感動。 這麼多年來,臺灣跟日本,因為地震互相幫助,我們的感情已經像家人一般,不僅僅是鄰居,這個是很可貴的。未來,我希望臺灣跟日本能夠像兄弟,臺灣人民跟日本人民能夠像家人一樣,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臺灣有事,大家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來面對各種挑戰跟困難,也能夠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問:剛才總統的談話中有提到,「臺灣有事、日本有事」。萬一,當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的時候,總統期盼美軍跟日本的自衛隊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總統:我剛剛有提到,中國併吞臺灣只是第一步。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國際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我非常希望能夠尋求美國、日本,還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預防比治療重要。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