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5月12日
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 暢談「遇見10年後的臺灣」
總統出席今周刊「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

蔡英文總統今(12)日下午出席《今周刊》舉辦的「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以「遇見10年後的臺灣」為題,鼓勵同學在全球化人才流動的世代,培養自己的自信與能力,並且在面對快速資訊流傳的同時,發揮自己的公民素質與社會責任,雖然這個主題相當具有挑戰,但她會與大家一同來面對。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她第三次來參加這個活動,很高興與年輕的同學們面對面討論彼此共同關心的議題。她指出,身為總統必須思考這個國家裡,各種不同族群、不同部門,以及不同面向中,每一個人對未來的想法、看法與期待。

總統指出,去年活動的主題叫做「假如我是總統」,今年則是「預見10年後的臺灣」。對政府來說,這是個嚴肅的議題,也就是說,現在的總統必須為未來的政府打下基礎,每一任的總統也都必須為未來的10年、20年,或者更多年以後做準備,這確實是每一任政府所要面臨的挑戰。她也提到,很多時候,當政府在為未來做準備時,會看不出短期的效果。尤其現在的民主政治中,當人民感受不出立即性的效果時,就必須擔心自己的政治能量會不會因此被耗損,這也是現在執政者所面臨的選擇。

總統與同學們分享,她在英國寫博士論文之前,必須先交出論文大綱。她所學的是國際貿易法,剛開始,她將論文主題訂為「在變動世界中的市場保衛」,因為她認為在劇烈變動的環境裡,每一個國家應探討如何保護自己國家的市場。但她繳交出去後,被審查委員退回來說,論文內容很好,但是題目後面的「In a changing world」沒有必要。因為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動,這句話並沒有比較特別,於是她就把這個題目拿掉了。

總統說,藉由這個例子告訴大家,當我們在1980年代,就已經感覺到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而在這個變化速度更快速的2018年,我們應該怎麼樣來面對這個世代?總統請大家思考這10年來我們身處的世代,往前想、往後想,事實上,這個世界變化得很快,以至於我們難以想像未來10年後的模樣。因為技術的進步導致人們生活的改變,也造成每個人接受資訊及思考方式的改變,但相信未來這10年,將會是個變動最多的年代。因此,這次的主題是個非常富有挑戰的主題,而她也非常願意與各位同學們一起來面對。

隨後,由現場學生分別針對「國際關係」、「未來職涯」、「公共議題」及「公民素養」提出意見及看法,總統回應時首先肯定同學的表現,且提出的議題也都值得被廣泛討論及聚焦。雖然有許多的解決方案已經超過同學在這個年紀可以想像的範圍,不過在同學可以處理的範圍內,大家都處理得很好。

總結同學們所提出的議題,總統表示,臺灣的國際處境確實很困難。因為特殊的政治因素,造成我們參與國際社會的困難,而面對這樣的國際情勢,我們的人民必須走出去,讓世界看得到臺灣,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總統認為,讓世界看見臺灣,首先年輕人必須有機會走出去,其次則是有能力走出去。有沒有機會走出去,這是大人及政府的責任,至於有沒有能力走出去,自信則相當重要。對於現場有許多同學舉手表示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出臺灣,總統感到非常驚訝,她強調,處於困難環境的國家,能夠生存的道理只有一個,就是人民要有自信,而看到臺灣社會發展到今天,高中生對於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也令她相當欣慰。

總統進一步表示,除了人民有自信,政府也要創造多元管道讓年輕人與外面的人互動。讓年輕人走出去、也讓外面的人走進來,在進出之間能產生互動機會。首先,她請同學檢視自己的語文能力,其次,是同學對外國文化、思想及生活是否有足夠認知。

總統建議同學在高中畢業以後,可以考慮先就業。配合政府政策,先工作個2、3年,若想回到學校,銀行帳戶裡已經有一些存款,不需要再借學貸支付學費。她說,高中畢業後的年紀正好適合從事需要快速反應的行業。另外,進入軍隊也可以是一個考量,除了能培養團隊精神以及對國家的責任感,也可以訓練健壯的體魄。當工作幾年後,再回到學校繼續升學,人生已經更成熟,大學的教育也會更有用。

針對外界常批評學用落差及教育制度出了問題,總統說,很多同學在選擇大學學校或科系時,都是將分數由高至低做排名。她建議同學不要急著上大學,應該早點進入職場,與社會的連結才能儘早開始。她強調,永遠不要忘記學習,工作與學習是不斷交叉的路線,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會不斷出現挑戰,要能夠反覆進入職場及教育體系,才能訓練自己面對新的挑戰。她也建議同學不要追求名校及分數,而是考慮大學教育與將來職涯發展的關連性。

總統強調,只要臺灣人走得出去,國際組織就會看到臺灣的重要性。但她希望,我們的人才出去後,在外面磨練完,終究覺得臺灣是最好的地方,並且能願意回來。她也希望世界上的年輕人,都能發現臺灣是個充滿希望、能成就夢想的地方,期盼臺灣不僅只是能讓年輕人走出去,也讓外面的人走進來。

總統認為,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所面臨的競爭,將是來自全世界及國際的競爭。她勉勵同學在18歲的時候,應該開始決定自己未來的目標,並訓練自己具備系統整合及決策領導能力、成為跨領域,甚至多領域的人才。

主辦單位今天也安排「教室外的公民課」,讓現場學生向總統自由提問。談及有關「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的議題時,總統告訴大家,她之所以鼓勵高職生畢業之後先去工作,是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創新相當重要。許多的創新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對於處理你工作事物的純熟度。當你經歷了當黑手的過程,對於自己的機器工具、生產製程,以及技術能力相當瞭解並且掌握時,再回學校接受到其他的訓練,或是與其他人共同作業之後,才能產生創新的元素,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更能有所突破。

當同學評論到媒體亂象時,總統回應,很多人都會覺得總統似乎甚麼都可以做,但是當總統最不可以做的是,就是侵犯社會的基本價值,那就是自由。總統說,臺灣的自由度在國際的評比上相當的高,那是大家共同經營而來的價值。至於媒體為什麼喜歡報導,是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著「偷窺」與「好奇」的心態,因為民眾喜歡看,所以媒體喜歡報導。因此,培養良好的公民素養即相當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一個界線,過了這條線時,即使再怎麼好奇,都不應該跨越。

總統指出,臺灣走過了報禁、言論限制的年代,言論自由顯得相當的重要。現在的媒體雖然競爭,但是媒體可以幫助政府報導政策,也能評論政策,更會引導社會大眾的想法,因此政府比任何人更期待有個公正客觀的媒體生態。總統勉勵同學們,當媒體及網路資訊快速流傳的同時,能夠暫緩判斷,看到任何資訊時,記得給對於報導不利的那方一個解釋的機會,用自己的學問、用心度,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培養自己的思辨與判斷能力。因為唯有公民素養都到位時,言論自由與媒體規範的界限自然能精準劃分,這也是公民培養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談及轉型正義的議題時,總統表示,轉型正義是國家的一個大工程,若是沒有處理好,可能會加深整個社會的歷史傷痕。就如同剛才她向同學們提到的,我們在判斷一件事物之前,要先思考我們手上的資訊是否正確,若手上資訊不正確、不完整時,很有可能會被歷史誤導。因此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人員設置,編制了許多的研究人員,就是需要全面性,且客觀的調查歷史的面貌。她強調,這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年輕人的責任,更是公民素質的問題。她希望年輕人也能一同認識臺灣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事件,並且以「未來」的角度看過去的事情,才能讓我們的未來走得更順利。

針對學生詢及總統對教育改革的看法,總統表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價值觀,都想要灌注到教育體系中。她強調,教育是國民的權利,政府必須提供最基本的教育給弱勢的學生,照顧他們的受教權。而在教育改革上,針對課綱內容,她認為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的空間,讓他們依據對未來的想像,以及對未來生涯的發展,有更大的發言權。此外,她也提到,如果只有一個教育系統,無法讓社會養成多元人才以面對多重挑戰,期待能引進實驗教育,相信未來可以發揮創新及想像,取代單一教育模式的不足,賦予實驗教育更多的使命。

針對學生提到課綱內容過多及時數過長,無法達到學習目的及效果,總統指出,目前課綱內容的訂定有一定的機制,她希望課綱能有多一點空間給學校及同學決定如何運用,她也會請行政院及教育部去說服課綱審議委員,讓學生有更多的決定權。最後,她也建議同學,不要以名校做為選擇學校的唯一標準,具有一技之長的科技大學畢業生在社會上一樣能有好的競爭力。

最後,總統也與同學們一起自拍合影,現場氣氛相當熱絡歡愉。包括《今週刊》社長梁永煌等均出席是項論壇。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7日
副總統出席全大運開幕 期許選手們超越自我、邁向顛峰
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晚間前往臺南出席「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開幕典禮」,期許選手們不斷超越自我、邁向顛峰。並提到,一個國家的實力,不只有國防與經濟,文化和體育更是臺灣不可或缺的軟實力。政府即將成立運動部,會持續做所有選手最強的後盾,除了支持競技專業發展,更要推廣全民運動,讓運動更普及,讓國人更健康。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代表總統來到長榮大學,參加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開幕典禮,親自感受臺南的熱情與文化,以及欣賞精彩的競技運動,迎接更多臺灣體壇的明日之星。 副總統感謝長榮大學李泳龍校長率領全校師生,花了超過1年的時間籌備,以及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率領的市府團隊大力協助,讓所有選手都有完善的設備跟場地,可以展現平時努力的成果,相信每個學校的好手都會全力以赴,為大家呈現最精采的比賽。 副總統指出,一個國家的實力,不是只有國防與經濟,文化跟體育更是展現臺灣軟實力最重要的方式。有人說,經濟讓一個國家強大、文化讓一個國家偉大,他認為,「體育讓國家更團結」。因為有體育及運動,臺灣有更多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在每場比賽中凝聚全體國人共同的祝福與加油聲。相信在接下來幾天的運動賽事中,除了來自選手親朋好友和同學們的加油,還有全國人民期盼臺灣運動的未來更上一層樓的祝福。 副總統說,全大運是選手們能盡情展現實力的舞台,從1970年開辦到現在已經超過50年,多年來,許多從全大運脫穎而出的選手成為臺灣國手,不但在國際賽事中取得優秀成績,更是團結國人最重要的代表。 副總統提到,接下來國家將成立運動部,會持續做所有選手最強的後盾。除了競技運動之外,更要推廣全民運動,讓運動更普及,讓國人更健康。 副總統表示,今天很高興看到全國100多個學校,將近1萬名大專選手報名參加今年的運動會,非常期待看到大家在挑戰中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我、邁向顛峰。並再次感謝所有參賽的運動員,以及幕後教練、工作團隊、長榮大學與臺南市政府,大家都是選手們最強的後盾。期待臺灣的體育持續在世界發光發熱,各位選手持續突破自己、挑戰自我。 隨後,副總統宣布今年全大運正式開始,並與現場貴賓共同見證會旗進場及升起、運動員與裁判員代表宣誓,以及聖火進場與點燃聖火儀式。 包括教育部長鄭英耀、體育署署長鄭世忠、臺南市長黃偉哲、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林鴻道、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葉政彥、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董事長陳信良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9日
總統出席「全中運」開幕 盼透過「運動部」成立 讓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世界擁抱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19)日晚間前往臺南出席「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開幕典禮」時指出,今年政府即將成立「運動部」,主要有3項目標:第一、推廣全民運動;第二、幫助有志在國際上追逐夢想的臺灣健兒完成夢想、為國爭光;第三、推廣社區俱樂部和職業運動。盼透過「運動部」的成立,讓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世界能夠擁抱臺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欣逢「全中運」睽違22年之後,再度來到臺南舉辦,特別是今年22個縣市都沒有缺席,1萬8千位運動好手參與22個競賽項目,精彩可期。他非常榮幸能參與盛會,並代表臺灣各界祝福「全中運」順利圓滿成功,每位選手在競技場上都能發揮平時的訓練,奪得最好的成績。 總統感謝教育部及體育署每年籌編經費,協助各縣市政府舉辦「全中運」,尤其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率領市府團隊,從比賽場地選擇、賽程規劃、交通運輸安排及各項行政工作,不眠不休,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要向臺南市政府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說,臺南市政府為了要讓所有選手對臺南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安排最好的賽程,也讓大家看到各表演團體跨歷史、跨時空、跨國際的精彩演出,並製作臺南美食地圖供大家旅遊參考,用心可見一斑。他也請每位選手、每個團隊一定要抽空安排城市旅遊,相信會讓大家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總統提到,今年大會主題是「榮耀的起點」,每一場比賽都有勝負,勝負固然重要,但榮耀更重要。「榮耀的起點」在於每位選手拚鬥、全力以赴的精神,同時勝不驕、敗不餒,將每次競賽作為提升實力最好的評鑑。此外,「全中運」也可以作為每位選手有志在國際上為國爭光、爭取理想的榮耀起點,包括林昀儒、戴資穎、郭婞淳及陳傑憲等,許多在奧運、帕運、亞運、世大運等比賽為國爭光的選手都出自於「全中運」,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這難得的舞台,為未來在國際上追求夢想扎下更好的基礎。 總統指出,今年政府即將成立「運動部」,主要有3項目標:第一、推廣全民運動,希望民眾能健康,國家能更強;第二、幫助有志在國際上追逐夢想的臺灣健兒完成夢想、為國爭光,也是黃金計畫的延伸;第三、推廣社區俱樂部和職業運動,臺灣職業運動不只有棒球、籃球,現在也已成立職業排球聯盟。  最後,總統期盼,透過運動部的成立,讓臺灣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世界能夠擁抱臺灣,「我們大家一起加油」。 隨後,總統宣布今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正式開始,並與現場貴賓共同見證會旗進場及升起;運動員、裁判及教練代表宣誓,以及聖火進場與點燃聖火儀式。   包括教育部長鄭英耀、體育署長鄭世忠、臺南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陳亭妃、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林鴻道、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葉政彥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2日
總統出席崑山科大60週年校慶 肯定該校培育無數英才 領航臺灣產業大學
賴清德總統今(12)日下午前往臺南出席崑山科技大學「創校60週年慶祝活動」、「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啟用典禮」,肯定該校為國家培育無數英才,且重視因應氣候變遷議題,不僅是一所綠色大學、國際化大學,更是臺灣產業大學的領航者。相信未來該校的電動車研發成果,一定可以協助臺灣產業布局全球。 總統致詞時表示,欣逢崑山科技大學60週年校慶,他很榮幸與大家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家衷心感謝崑山科大60年來春風化雨,為國家培育無數英才,在海內外為國家及社會做出貢獻。 總統說,崑山科大是一所綠色大學,不僅傳道、授業、解惑,也非常重視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同時發揮學校的社會責任,專注於綠色及科技淨零議題,成立綠色科技研發中心,並結合南部科學園區,串連產學研等不同面向,在2024年世界綠色大學評比,該校於全球近1500所大學中榮獲314名的佳績,他要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接著說,崑山科大是臺灣產業大學的領航者,2023年他到該校見證電動車領域產學合作成果,今天更見證成立「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此項計畫由教育部補助七成、崑山科大出資三成,總計投入超過1億元。相信未來該校的電動車相關研發成果,一定可以協助臺灣產業布局全球,特別是對於美國市場,這將是非常有遠見的投資。 總統提到,崑山科大已連續7年獲得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每位學生受益經費排名全國私立科大第一;根據人力銀行雇主最滿意大學評比,該校也名列雲嘉南區私立科大第一,代表該校學生不只會讀書,還會實作,是「肯幹、實幹、能夠做事」的優秀人才。 總統指出,崑山科大也是一所國際化大學,他在臺南市長任內曾與李天祥校長一起到東南亞國家尋求校際合作;2022年他也代表蔡英文前總統,陪同邦交國貝里斯布里仙紐(John Briceño)總理接受該校榮譽學位表揚。目前該校已和全球超過300所大學建立姐妹校,每年更吸引30多國國際學生前來就讀,今日現場就有來自菲律賓20多個大學的校長或代表。他希望教育部未來繼續協助崑山科大,也祝福該校校運昌隆,大家共同努力,團結一致,迎接更燦爛的60年。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並參觀「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及進行「氫能電動運具產官學研推動聯盟」成立儀式。 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臺南市長黃偉哲、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交通部次長陳彥伯、立法委員林宜瑾、陳亭妃、林俊憲、王定宇、崑山科技大學董事長曾韋龍、校長李天祥及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主席暨駐臺代表葛若菲(Cheloy E. Velicaria-Garafil)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17日
總統感謝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得獎人傑出貢獻促進臺灣進步發展  
賴清德總統今(17)日下午出席「第28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第7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暨第68屆學術獎頒奬典禮」,感謝得獎人的專業、熱忱與創新,推動社會進步繁榮。並強調,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政府會做高等教育發展的後盾,持續建構更良好的學術研究、教學和產學合作環境,並延攬國際優秀研究人才、投資技職教育,為產學人才厚植人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參加「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以及「學術獎」的頒獎典禮。得獎人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人才培育、或是產學研發、技術合作等方面,不僅創造個人的成就,也促進臺灣的進步發展。 總統認為,任何致力於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人,都是英雄。尤其,能夠在一個領域長期投入、取得成就,專業、熱忱、創新缺一不可,大家的努力和付出,令人欽佩;而獲得獎項肯定,也是實至名歸。 總統指出,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的8位得獎人,有4位是第二次獲獎,非常不簡單。各位除了學術有所成就,更在大學院校開授跨校的講座課程,啟發學生興趣,引領學生進入學術研究的浩瀚世界。 總統接著說,「國家產學大師獎」的2位得獎人實務經驗非常深厚,也在技職教育的技術人才培育和產學合作,具有卓越貢獻。「學術獎」的17位得獎人,則在各自專業的學術領域鑽研甚深、表現傑出,是所有學術研究人員的典範楷模。 總統感謝得獎人的貢獻,也感謝所有家屬親友的支持,給予得獎人最大的力量,讓國家有優秀人才一起打拚,推動社會進步繁榮。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高等教育的多元創新,是促進國家進步和社會繁榮的最大動力,更仰賴產官學研,跨領域、跨世代人才的參與和交流合作。 總統說,上個月,他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強調,政府會做高等教育發展的後盾,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的發展研究中心。未來,政府也會持續建構更良好的學術研究、教學和產學合作環境。 總統表示,現在,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已經邁入第二期。第二期是從2023年開始到2027年,5年總經費970億元,協助大學依據優勢領域發展多元特色,精進教學創新、推動產學合作。 總統指出,這幾年來,教育部推動「玉山學者計畫」也有相當成效,政府會繼續延攬國際優秀研究人才,引進國際的學術能量,在臺灣扎根,提升臺灣整體的學術研究能力。也會繼續投資技職教育,擴大技專校院的教學環境和師資,為產學人才厚植人力,使每一位技職人才可以發揮專長,讓各行各業的隱形冠軍都能成長茁壯。 最後,總統再次恭喜所有得獎人,並祝福大家未來有更豐碩的成果,「讓我們一起繼續努力!」 隨後,總統親頒「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及「國家產學大師獎」。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教育部長鄭英耀、立法委員郭昱晴、許智傑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11日
副總統肯定幼鐸獎得獎人長期投入幼兒教育 盼讓家長安心生育 孩子健康成長
蕭美琴副總統今(11)日上午接見「第32屆幼鐸獎」得獎人及「中華幼兒教育策進會」成員,感謝得獎人長期投入幼兒教育的辛勞,以專業、耐心與愛心成為幼教領域的典範。並表示,政府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減輕家長負擔,幼教人員是其中的關鍵人物,期盼與政府共同努力,讓家長安心生育,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能在總統府接待今年幼鐸獎得獎人,大家都是萬中之選。也感謝辛苦的幼鐸獎委員,鼓勵在幼教領域中特別突出、專業而優秀的園長、老師及教保員。幼兒教育是國家教育的基礎,大家的專業、耐心與愛心成就了幼鐸獎,並成為所有從業人員及有志投入幼兒照顧者的標竿和典範,他要恭喜所有得獎人,感謝大家長期投入幼兒教育的辛勞。 副總統指出,賴總統特別關心幼兒教育,在擔任副總統任內也多次接見幼鐸獎得獎人。從蔡前總統推動的各項幼兒補助,到賴總統「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就是希望能讓更多家長安心生育,讓每位幼兒都能有不同的教育服務選擇,包括學齡前托育及公共化、準公共化、私立幼兒園等各項補助,減輕家長負擔。 副總統表示,所有幼教人員都是政府的夥伴,是「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中的關鍵人物。相信願意投入幼教事業的從業人員大多充滿著愛心與耐心,期盼透過幼鐸獎的頒發,來提升、鼓勵幼教產業和從業人員。 最後,副總統再次恭喜所有得獎人,感謝大家的投入,讓社會看到幼教領域最好的標竿,讓家長更安心,也成為受到孩子們喜愛與信任、帶著他們一起健康、快樂成長的好夥伴。 訪賓一行由中華幼兒敎育策進會理事長、幼鐸獎召集人曾于珊率領,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