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5月12日
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 暢談「遇見10年後的臺灣」
總統出席今周刊「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

蔡英文總統今(12)日下午出席《今周刊》舉辦的「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以「遇見10年後的臺灣」為題,鼓勵同學在全球化人才流動的世代,培養自己的自信與能力,並且在面對快速資訊流傳的同時,發揮自己的公民素質與社會責任,雖然這個主題相當具有挑戰,但她會與大家一同來面對。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她第三次來參加這個活動,很高興與年輕的同學們面對面討論彼此共同關心的議題。她指出,身為總統必須思考這個國家裡,各種不同族群、不同部門,以及不同面向中,每一個人對未來的想法、看法與期待。

總統指出,去年活動的主題叫做「假如我是總統」,今年則是「預見10年後的臺灣」。對政府來說,這是個嚴肅的議題,也就是說,現在的總統必須為未來的政府打下基礎,每一任的總統也都必須為未來的10年、20年,或者更多年以後做準備,這確實是每一任政府所要面臨的挑戰。她也提到,很多時候,當政府在為未來做準備時,會看不出短期的效果。尤其現在的民主政治中,當人民感受不出立即性的效果時,就必須擔心自己的政治能量會不會因此被耗損,這也是現在執政者所面臨的選擇。

總統與同學們分享,她在英國寫博士論文之前,必須先交出論文大綱。她所學的是國際貿易法,剛開始,她將論文主題訂為「在變動世界中的市場保衛」,因為她認為在劇烈變動的環境裡,每一個國家應探討如何保護自己國家的市場。但她繳交出去後,被審查委員退回來說,論文內容很好,但是題目後面的「In a changing world」沒有必要。因為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動,這句話並沒有比較特別,於是她就把這個題目拿掉了。

總統說,藉由這個例子告訴大家,當我們在1980年代,就已經感覺到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而在這個變化速度更快速的2018年,我們應該怎麼樣來面對這個世代?總統請大家思考這10年來我們身處的世代,往前想、往後想,事實上,這個世界變化得很快,以至於我們難以想像未來10年後的模樣。因為技術的進步導致人們生活的改變,也造成每個人接受資訊及思考方式的改變,但相信未來這10年,將會是個變動最多的年代。因此,這次的主題是個非常富有挑戰的主題,而她也非常願意與各位同學們一起來面對。

隨後,由現場學生分別針對「國際關係」、「未來職涯」、「公共議題」及「公民素養」提出意見及看法,總統回應時首先肯定同學的表現,且提出的議題也都值得被廣泛討論及聚焦。雖然有許多的解決方案已經超過同學在這個年紀可以想像的範圍,不過在同學可以處理的範圍內,大家都處理得很好。

總結同學們所提出的議題,總統表示,臺灣的國際處境確實很困難。因為特殊的政治因素,造成我們參與國際社會的困難,而面對這樣的國際情勢,我們的人民必須走出去,讓世界看得到臺灣,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總統認為,讓世界看見臺灣,首先年輕人必須有機會走出去,其次則是有能力走出去。有沒有機會走出去,這是大人及政府的責任,至於有沒有能力走出去,自信則相當重要。對於現場有許多同學舉手表示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出臺灣,總統感到非常驚訝,她強調,處於困難環境的國家,能夠生存的道理只有一個,就是人民要有自信,而看到臺灣社會發展到今天,高中生對於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也令她相當欣慰。

總統進一步表示,除了人民有自信,政府也要創造多元管道讓年輕人與外面的人互動。讓年輕人走出去、也讓外面的人走進來,在進出之間能產生互動機會。首先,她請同學檢視自己的語文能力,其次,是同學對外國文化、思想及生活是否有足夠認知。

總統建議同學在高中畢業以後,可以考慮先就業。配合政府政策,先工作個2、3年,若想回到學校,銀行帳戶裡已經有一些存款,不需要再借學貸支付學費。她說,高中畢業後的年紀正好適合從事需要快速反應的行業。另外,進入軍隊也可以是一個考量,除了能培養團隊精神以及對國家的責任感,也可以訓練健壯的體魄。當工作幾年後,再回到學校繼續升學,人生已經更成熟,大學的教育也會更有用。

針對外界常批評學用落差及教育制度出了問題,總統說,很多同學在選擇大學學校或科系時,都是將分數由高至低做排名。她建議同學不要急著上大學,應該早點進入職場,與社會的連結才能儘早開始。她強調,永遠不要忘記學習,工作與學習是不斷交叉的路線,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會不斷出現挑戰,要能夠反覆進入職場及教育體系,才能訓練自己面對新的挑戰。她也建議同學不要追求名校及分數,而是考慮大學教育與將來職涯發展的關連性。

總統強調,只要臺灣人走得出去,國際組織就會看到臺灣的重要性。但她希望,我們的人才出去後,在外面磨練完,終究覺得臺灣是最好的地方,並且能願意回來。她也希望世界上的年輕人,都能發現臺灣是個充滿希望、能成就夢想的地方,期盼臺灣不僅只是能讓年輕人走出去,也讓外面的人走進來。

總統認為,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所面臨的競爭,將是來自全世界及國際的競爭。她勉勵同學在18歲的時候,應該開始決定自己未來的目標,並訓練自己具備系統整合及決策領導能力、成為跨領域,甚至多領域的人才。

主辦單位今天也安排「教室外的公民課」,讓現場學生向總統自由提問。談及有關「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的議題時,總統告訴大家,她之所以鼓勵高職生畢業之後先去工作,是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創新相當重要。許多的創新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對於處理你工作事物的純熟度。當你經歷了當黑手的過程,對於自己的機器工具、生產製程,以及技術能力相當瞭解並且掌握時,再回學校接受到其他的訓練,或是與其他人共同作業之後,才能產生創新的元素,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更能有所突破。

當同學評論到媒體亂象時,總統回應,很多人都會覺得總統似乎甚麼都可以做,但是當總統最不可以做的是,就是侵犯社會的基本價值,那就是自由。總統說,臺灣的自由度在國際的評比上相當的高,那是大家共同經營而來的價值。至於媒體為什麼喜歡報導,是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著「偷窺」與「好奇」的心態,因為民眾喜歡看,所以媒體喜歡報導。因此,培養良好的公民素養即相當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一個界線,過了這條線時,即使再怎麼好奇,都不應該跨越。

總統指出,臺灣走過了報禁、言論限制的年代,言論自由顯得相當的重要。現在的媒體雖然競爭,但是媒體可以幫助政府報導政策,也能評論政策,更會引導社會大眾的想法,因此政府比任何人更期待有個公正客觀的媒體生態。總統勉勵同學們,當媒體及網路資訊快速流傳的同時,能夠暫緩判斷,看到任何資訊時,記得給對於報導不利的那方一個解釋的機會,用自己的學問、用心度,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培養自己的思辨與判斷能力。因為唯有公民素養都到位時,言論自由與媒體規範的界限自然能精準劃分,這也是公民培養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談及轉型正義的議題時,總統表示,轉型正義是國家的一個大工程,若是沒有處理好,可能會加深整個社會的歷史傷痕。就如同剛才她向同學們提到的,我們在判斷一件事物之前,要先思考我們手上的資訊是否正確,若手上資訊不正確、不完整時,很有可能會被歷史誤導。因此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人員設置,編制了許多的研究人員,就是需要全面性,且客觀的調查歷史的面貌。她強調,這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年輕人的責任,更是公民素質的問題。她希望年輕人也能一同認識臺灣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事件,並且以「未來」的角度看過去的事情,才能讓我們的未來走得更順利。

針對學生詢及總統對教育改革的看法,總統表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價值觀,都想要灌注到教育體系中。她強調,教育是國民的權利,政府必須提供最基本的教育給弱勢的學生,照顧他們的受教權。而在教育改革上,針對課綱內容,她認為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的空間,讓他們依據對未來的想像,以及對未來生涯的發展,有更大的發言權。此外,她也提到,如果只有一個教育系統,無法讓社會養成多元人才以面對多重挑戰,期待能引進實驗教育,相信未來可以發揮創新及想像,取代單一教育模式的不足,賦予實驗教育更多的使命。

針對學生提到課綱內容過多及時數過長,無法達到學習目的及效果,總統指出,目前課綱內容的訂定有一定的機制,她希望課綱能有多一點空間給學校及同學決定如何運用,她也會請行政院及教育部去說服課綱審議委員,讓學生有更多的決定權。最後,她也建議同學,不要以名校做為選擇學校的唯一標準,具有一技之長的科技大學畢業生在社會上一樣能有好的競爭力。

最後,總統也與同學們一起自拍合影,現場氣氛相當熱絡歡愉。包括《今週刊》社長梁永煌等均出席是項論壇。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3日
副總統肯定青商為百工百業注入創新、創造及行動力 讓臺灣持續向前
蕭美琴副總統今(13)日下午前往宜蘭出席「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2025年全國年會』開幕典禮」,肯定青年是未來的信念和希望,也是現在的行動力,促使臺灣持續向前、世界不斷改變。並提到,政府會做產業的後盾,加強對青年的照顧,期盼與民間夥伴共同努力,讓青年持續走在時代前端。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再度來到國際青商會全國年會,和大家一起相互鼓勵,也肯定青商會的年輕朋友充滿活力,除在各自的領域打拚,並參與服務社會及保護環境,甚至在國際上提高臺灣的能見度。 副總統指出,國際青商會的核心價值就是今年大會的主題—「激發青年影響力,成就時代新世紀」。青商是臺灣未來的領袖,為百工百業注入創新、創造及行動力,也積極參與社會。這不只是國際青商會的共同承諾,更是臺灣青年對這座美麗寶島的共同使命感和信念。青年不僅是未來的信念和希望,也是現在的行動力,更已經用行動證明,機會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創造出來。無論是拓展事業版圖、尋求跨國合作,或是把創新和永續理念融入企業經營,大家都是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力量。 副總統提到,世界變化得很快,包括地緣政治的挑戰、新的關稅政策,都為過去數十年來的國際貿易體系帶來突破性的變化,每個國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應對。臺灣並非首次面臨難題和困境,在臺灣國際處境最困難的70、80年代,就有一群造山者以勤奮和努力,創造出一座座護國群山。 副總統表示,在現今變動的世界中,臺灣擁有新的經濟動能,AI也對全球百工百業帶來突破性的變化和風險,相信每位青商都有掌控AI的把握。上週臺灣股市再度突破歷史新高,上月的出口值也首次超越南韓,這證明了臺灣人總是在不同的挑戰中持續前進,並找到新的機會。而青商會就是將人、資源、產業及世界連結起來的重要橋梁,不僅為地方注入活力,更是促使臺灣持續向前、世界不斷改變的正能量。 副總統提到,有些產業在淨零、數位雙軸轉型過程中步伐較慢,政府希望能成為產業的後盾,並加強對青年的照顧,包括推動租屋政策、稅賦減免、幼托補貼、育嬰照顧及新青安貸款等,期盼減輕青年的負擔。另外,政府也針對在學青年提供學費減免、住宿補貼及各項獎助學金,更推出「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讓下個世代的青年在求學或初入社會的階段能有更豐富的國際體驗與視野。 副總統表示,政府將與民間夥伴共同努力,讓青年持續走在時代前端,也祝福大家在這次年會中交流經驗、分享人脈,找尋新的靈感和舞台,期待持續在世界上看到臺灣青年的力量。 包括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長蔡政諺、國際青年商會執行副總裁Mark Joseph David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副總統期勉「玉山永續講堂」成為企業與學術合作新典範 共同守護臺灣永續發展
蕭美琴副總統今(9)日上午前往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出席「玉山永續講堂」動土祈福典禮,肯定玉山銀行與臺北大學用教育孕育永續力,也期許「永續講堂」除了是教育創新的新地標,更能成為企業與學術攜手合作的新典範。盼共同努力,用知識和行動守護臺灣的永續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永續講堂」這座嶄新的建築不只是一個空間的誕生,更象徵產業、學術與政府在永續發展這條路上寫下合作新篇章。並向玉山銀行及臺北大學在永續教育領域上的貢獻,致上最深的敬意與感謝。 副總統說,玉山銀行長期深耕臺灣,不僅是金融界在永續金融領域的領航者,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這份堅持是企業的成就,更是對社會及未來的責任。玉山銀行捐建「玉山永續講堂」並提供後續的營運和維護基金,落實對跨世代的承諾。這種用教育孕育永續的力量,也展現玉山銀行對教育的熱情以及對永續價值的堅定信念。 副總統接著提到,臺北大學在公共事務、商管和法律領域深耕多年,成立「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積極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和經營,透過課程和國際交流,培育具有永續視野的專業人才。永續發展需要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更依賴人才的培育與知識的傳承。期盼「玉山永續講堂」能成為孕育永續人才的重要基地,讓這份知識與責任跨越世代延續。 副總統指出,「永續講堂」這座建築符合對淨零、環保的期待,不僅導入雨水回收、節能空調與智慧燈控系統,更朝向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ED)、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的認證邁進,與民間和政府推動的「綠色建築」及「智慧校園」方向高度契合,更是跨界合作的實踐場域,也是孕育知識、凝聚行動、連結產業的重要搖籃。 副總統認為,教育和產業的連結是讓永續力量持續擴散的關鍵,期許「永續講堂」未來除了是教育創新的新地標,更能成為企業與學術攜手合作的新典範。期盼一起努力,用知識和行動守護臺灣的永續未來。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共同為動土典禮進行祈福儀式,並參觀工程看板,了解工程相關資訊。 包括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建築師安藤忠雄、玉山金控創辦人黃永仁、董事長黃男州、臺北大學校長林道通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0日
副總統接見盲人棒球隊 盼落實推動運動平權政策
蕭美琴副總統今(20)日上午接見「Taiwan Home Run台灣盲人棒球隊」時表示,政府積極推動運動平權政策,並鼓勵國人在國際賽場上展現熱情與拚勁。期盼共同努力,讓盲人棒球運動持續發展,每位喜愛運動的朋友們都有機會參與。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台灣非視覺運動文化發展協會」邱文昇理事長、台灣紅不讓盲人棒球隊宋展宇領隊及所有選手、教練和志工夥伴。並提到,十幾年前曾參與紅不讓盲人棒球的活動及比賽,深受感動也由衷敬佩,當時還獲得一顆可以發出聲音的盲人棒球(Beep Ball)。 副總統指出,臺灣國人都非常喜愛棒球,政府也持續提倡,希望讓不同身心狀況、熱愛運動的民眾都有參與機會。因此,政府積極推動運動平權政策,並鼓勵國人在國際賽場上展現參與體育的熱情與拚勁,也同時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副總統表示,無論結果如何,相信每次的拚搏都是累積實力的過程與經驗,也是學習的機會。期盼臺灣所有的盲人棒球活動都能在大家的協助下持續發展,讓每位愛好棒球和運動的朋友們都有機會能參與。 訪賓一行由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9日
總統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 期許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與軍陣醫學三大領域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上午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肯定國防醫學院數十年來在國防醫學發展的深遠貢獻。並對升格後的國防醫學大學提出三點期勉:第一,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第二,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第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為提升國軍戰力,以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於本(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功在國家、社會及人民,深獲肯定,如今升格為大學,更展現國家對國防醫學發展的大力支持。很榮幸能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人祝賀國防醫學大學校運昌隆,相信未來能承接更重大的使命,持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總統肯定國防醫學大學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全體醫師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金山、萬里、基隆一帶的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時會選擇至三軍總醫院就醫,可見三軍總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深獲肯定。此外,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是擁有雙重任務的英雄培育基地。身為醫界出身的總統及三軍統帥,將責無旁貸支持國防醫學大學的發展,也期盼在林致源校長的帶領下,能承續歷任院長打下的深厚基礎,讓貢獻更上層樓。 總統期勉國防醫學大學未來能持續精進,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並深入基層服務。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並非單為服務國軍而設立,平時也兼顧照護民眾健康,期盼未來能持續精進、擴大。 總統談到,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具備「生物安全等級第四實驗室」的學校,非常難得。並指出,全球傳染病在1、2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規模大小不一,如2002年爆發的SARS或2019年的Covid-19,包括臺灣在內都受到傳染病的威脅。期盼國防醫學大學能善用此資源,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總統接著表示,國防醫學大學與一般醫學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軍陣醫學及戰傷救護訓練的專業。如果持續精進,對國軍戰力、甚至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將有很大幫助。臺灣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並透過國際合作,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同時,也能利用AI人工智慧、虛擬AR、VR等作為學習工具。 最後,總統再次期勉國防醫學大學升格後,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以及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三大領域的相關訓練,並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國家會有很大幫助。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儀式,並視導戰傷暨災難急救訓練中心及醫學科技教育中心,以及聽取尼泊爾、印尼、柬埔寨、蒙古、印度、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簡報服務概況,瞭解戰傷救護訓練任務與醫學科技相關課程及教學應用。 包括總統府資政童永、沈榮津、戰略顧問霍守業、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軍醫局長蔡建松、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5日
副總統出席防災教育活動 期許做好準備面對突發風險 展現韌性
蕭美琴副總統今(15)日上午前往高雄出席「守護臺灣探險記-Child Safety We Care」暨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啟動記者會時表示,防災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與推動社會永續的根本工程。感謝多年來各相關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的投入,讓防災觀念深耕基層,並透過相關訓練,強化社會互助精神與防災、減災的專業知能。期許大家做好準備,以面對各類突發風險,並在需要時伸出援手,展現具有韌性的力量。 副總統指出,臺灣是座美麗的寶島,但也同時受到極端氣候變化影響,以及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碰撞釋放的地震壓力,包括近期丹娜絲颱風對南部地區造成的傷害,以及早年921地震、八八風災、花蓮地震、臺南地震等天然災害,都對臺灣人民生命與居家安全帶來衝擊。因此,防災教育不是選擇題,而是維護國家安全及推動社會永續的根本工程。很高興今天的活動過去也在不同縣市輪流舉辦,讓更多小朋友認識生活中潛在的風險。 副總統感謝長期參與防災工作的政府機關夥伴以及民間團體共同協力,透過教育及防災訓練深耕基層,強化社會互助精神,讓防災、減災專業更為精進。並提到,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建構屬於自己的韌性架構,臺灣也從芬蘭、法國、瑞典等國學到許多寶貴經驗,並透過國際交流學習及分享臺灣經驗。 副總統說,今日特展結合科技、傳統知識、文化及在地經驗,以探險記為主題分享生活中會面臨的各類風險。期盼大家有更好、更周全的準備,才能有更大的信心面對各類突發風險,甚至有能力幫助他人。 副總統認為,臺灣的互助精神是世界模範,過去多年來,臺灣除了對內互助,也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因此當臺灣需要幫忙時,也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愛,這樣的互助精神在防災、減災過程中展現出韌性的力量。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並參觀會場攤位,了解防災教育推廣的相關資訊與體驗活動。 包括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內政部次長馬士元、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Gibson)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