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今天下午在總統府舉行,陳總統水扁先生除親自頒獎給四十二位得獎同學外,並肯定他們在德、智、體、群、美等五育的優異表現。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我們要頒發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第一屆的「總統教育獎」。這個史無前例的「總統教育獎」是個人在去年就職之後所提倡而設立的,希望能夠藉由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力量,來協助、鼓勵在困境中勤奮向學的孩子們。非常高興,在教育部與公共網路基金會的推動之下,「總統教育獎」終於能夠實現。
雖然「總統教育獎」的設立是去年提出的,然而這個獎項所代表的精神與用意,則是個人長年以來的一個心願。阿扁出身貧困,從親身的成長經驗裡,能夠深深瞭解,一個在艱難的生活環境裡用功上進的孩子,要面對多少的煎熬和折磨。同樣的,阿扁也曾體會,來自社會的肯定,對於在困難中奮鬥的孩子,會產生多麼大的鼓舞,多麼深的影響。
阿扁的求學過程裡就是靠著一份一份的獎學金,而能在貧困的家庭經濟下完成學業;也是靠著一張又一張的獎狀,用漿糊貼在牆壁上,而能夠不斷地肯定自我,建立信心。因此,為了回饋與感念的一份心意,個人在就職總統之後,就立即提倡設立「總統教育獎」。
我們的「總統教育獎」經過了三個月審慎的評選之後,產生出全國各縣市一名國中、一名國小的應屆畢業生代表。這次獲獎的同學最重要的精神除了「五育」均衡的表現之外,在艱困環境中還保有一顆努力向上的心。阿扁聽說,我們的評審委員在閱讀這些同學的推薦資料的時候,是一邊讀一邊掉眼淚的,因為他們的成長故事實在太令人感動了。阿扁也知道,還有許多同樣優秀、同樣上進的孩子,由於名額的限制,沒有進入今年最後的獲獎名單。我們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要知道,我們沒有忘記大家,我們也同樣地肯定各位,和鼓勵各位。
教育的本質,和生命傳承的意義是相通的,生活中各行各業都是需要傳承的精神,來進行一場「愛的接力賽」。把從上一代手中接過來的愛心與信心,交到下一代的手上。就像這些孩子們,能突破困境、樂觀進取之外,還能夠熱心助人、關懷他人,不但在學校是同學的楷模,日後必定也能夠為國家社會貢獻良多。我們來看其中幾位同學的簡歷,真的讓人非常感動:
高雄縣美濃國中的邱明媜,因為骨癌,左手、右腳被截肢,但她並不因殘廢而自暴自棄,仍樂觀進取、奮發向上,以優異成績考上高雄女中。
台北市雙園國中的王思淳,家境清寒,曾困苦到在廟裏過日子,她艱辛的成長,卻在這九年中獲得一百二十多項的獎狀、獎盃及獎座,讓大家對她另眼相看。
台北市仁愛國小陳奕修,最近剛剛榮獲世界數學邀請賽的一等數學獎。他不因為顏面傷殘而氣餒甚至退縮、躲藏,連續六年的十二學期都獲五育績優獎。他更不斷走出戶外,到博愛院、老人院去幫忙照顧老人。
桃園大溪鎮仁和國中的成雨生,自小就因身體缺殘被父母親遺棄,經大溪僑愛佛堂收養,成雨生始終樂觀進取、不自怨自艾,刻苦向學,表現優異。
苗栗縣明仁國中湯翊羚的家境貧寒,父母親都是傷殘,是苗栗縣家扶中心長期扶助的對象。但從小聽話用功讀書,也曾贏得日本世界兒童繪畫比賽金牌獎。
宜蘭縣光復國小的江至展下半身癱瘓,每天由父母推輪椅上學;員山國中的黃淑玲不受家境貧困打擊,到麵攤打工賺學費,他們都勇敢面對人生。
嘉義縣義竹國中翁采鳳,罹患先天性白內障視力不良,她父母也都領有殘障手冊,但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向學,雖沒錢補習,卻成績優異,名列前茅。
其他的每一位同學也都有不同的特殊背景,和面對艱困的歷程。相同的是,這些孩子們,都珍惜所擁有的有限資源,懂得回饋與感恩。所以為了讓每一個想讀書的人都有機會讀書,今年第一屆「總統教育獎」鼓勵的對象是國中、小學的應屆畢業生,明年將擴增到高中的部分。讓他們在邁入另一個學習的階段時,能夠得到適時援助,以便專心於課業。
愛的接力賽,一棒還要傳給下一棒。今天,這份榮耀,從阿扁的手中,傳給這四十二位同學。我們也期盼大家,明天都能夠成為傳遞榮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