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1年10月06日
總統參加縣市業務座談會後聚餐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強調,土地政策所牽涉的問題很多,需要有一套整體的政策,經由綜合的規劃,增加土地的供給,遏阻土地的投機炒作,使民眾及企業都能在合理的成本下,得到生活或生產上所需要的土地。

總統指出,漲價歸公主要是做為達到上述目標的手段之一,它本身雖然也具有避免不勞而獲,以使社會財富分配更為公平的目標,但不能只為了分配公平的目標,而忽略了土地政策的根本目標。

「增值稅的課徵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環。土地增值稅真正的爭論點,在於實際稅率的高低。」總統表示,「到底是按公告現值或按實際交易價格課徵,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在政府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兩種方法的選擇是行政效率的問題,不是道德問題」。

總統強調,「任何政策都應該隨時檢討改進,隨時做彈性的調整補充。目前政府所考慮的,只是土地政策及課稅技術的改進,與四十年前大規模的土地改革,無論對象、動機及目的都不相同,不宜相提並論。有關這個問題,相信行政院在綜合各方意見之後,一定會提出一套妥善的改革方案」。

由於社會各界對土地增值稅的課徵方式有許多建議,也有許多不同的意見。總統表示,這顯示了國人對公共政策的關心,原本是一個好現象。「但有些意見如果過分的道德化、情緒化、甚至泛政治化,反而會使理性的研究與理性的決策更為困難」。

為期一天,由台灣省政府主辦的八十一年縣市業務座談會今天在省府召開,各縣市行政首長都與會。總統應邀參加會後的聚餐,並向與宴的省府主席、縣市長及省府各單位主管,發表上述談話。

總統並指出,台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以來,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成效不容抹煞,但是缺點也很多。「最主要的是缺少財力及授權,因此,既難以留住人才,也難以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及自然景觀」。

「更因為派系的傾軋,加深了一般民眾對民主政治的疏離感。」因此,總統強調,「本人非常希望,在這次修憲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之後,我們能集中力量,從行政的革新及地方自治的落實着手,針對以上的缺點,逐一檢討改進」。

談話中,總統特別提及在憲法及這次增修的條文中,有許多「民生條款」,要真正落實這些條款,使修憲及經濟發展的成果能真正為全民所共享,「我們必須從加強地方自治著手。也就是說,今後各位縣市長,乃至鄉鎮長,都要負起更大的責任」。

總統同時指出,唯有植根於基層的民主,才是穩固的民主;唯有地方的人才與物力,都能投注於地方,投注於大家所最切身的事務,我們的社會發展才能均衡健全。

總統說,但是,健全的地方自治,除了要有健全的法律依據,並有公平合理的財政收支劃分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地方首長要有一套自己的施政重點與實踐哲學,才能因地制宜,使地方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地方特色得到最明顯的發揮,地方福祉得到最快速的增進。「這些都有賴各位運用你們的智慧與經驗,走出自己的道路,才能不負選民的期望與付託」。

總統談話全文為:

連主席、省府各位主管同仁、各位縣市長、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台灣省政府為溝通各縣市行政首長對當前省政重要措施的理念與作法,以加速省政建設的推展,特別邀請各位舉行座談。一天的議程安排得非常緊密,相信各位一定有很多收穫。登輝特別應邀來參加今晚的聚餐,藉此機會向各位平日的辛勞,表示感謝與慰勉之意。

去年的縣市業務座談會,登輝在會後也曾應邀和各位見面,就當時大家所關心的有關憲政改革、大陸政策及國家建設六年計畫等問題,向各位做了一些說明。回顧過去一年多以來,我們可以說完全依照既定的方向與進度發展,非常令人欣慰。

在憲政改革方面。我們於去年五月一日終止了動員戡亂時期,廢止了臨時條款。去年底,全體資深中央民意代表依法退職。今年五月,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通過了八條憲法增修條文,完成了第二階段的修憲。前後兩階段的修憲,一共增修了十八條條文,使我們能在完全依據憲法規定的情況下,非常平和、穩定的,把憲法做了一番符合當前需要的調整,其方向有三,即中央政府體制的調整,地方自治組織的法制化,與有關民生條款等,都為國家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另一個強固的基礎。

在大陸政策方面。我們繼去年通過「國家統一綱領」之後,最近又討論議定了有關「一個中國」的意涵,立法院也制定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使我們邁向統一的步驟更為明確,對現階段國家處於暫時分裂狀態中所衍生的問題,也有法律的依據可以解決。只要中共一旦有誠意,以理性、務實的態度,縮短雙方的差距,海峽兩岸就可以逐步建立起互信與良性的互動,共謀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統一問題。不過我們要了解,中共未來的改變,固然有其內在的、不得不變的因素,但是,我們的進步、我們加速自由、民主、繁榮的步伐,對大陸人心必然有積極的催化作用。所以,只要我們不斷充實、不斷革新,就是主導未來統一大業最有效的方式。

至於在國家建設六年計畫方面,目前也在積極開展之中。這是一個空前龐大的計畫,在執行的過程中,有關部門當會不斷檢討改進。我們希望能在維持國家財政穩定的前提下,一方面精簡行政組織,提高行政效率與品質,一方面加速公營企業的民營化,鼓勵民間參與投資,俾此一計畫完成後,不僅可以使我們成為西太平洋地區金融及航運的中心,同時,也可以使我們的經濟及社會體制,都展現出新的風貌。

以上所說的,都是一些大的方向,都是屬於上層的、或架構性的改革。但是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中,一切的改革如果不能落實於人民福祉的增進,與生活品質的提升,則必將影響人民對社會的向心力,難以形成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四十多年來,我們的經濟成長率一直位居世界前茅,國民所得不斷提高。今年我們將可突破一萬美元,同時,外匯存底也高居世界第一位。這些成就固然使我們國民的購買力大為提高,使我們的國民有能力到世界各地觀光,但我們總覺得,國民生活品質提高的速度,比不上所得增加的速度。我們當然知道,生活品質與觀念及生活方式有關,改變需要時間,但是,當我們看到最近這幾年,由於經濟持續的快速發展,環保、治安、交通、教育及居住環境,都產生了許多問題,致使一般民眾對這種差距的感受,愈來愈強烈,我們就必須設法從根本上改進。在憲法及這次增修的條文中,有許多「民生條款」,本人認為,要真正落實這些條款,使修憲及經濟發展的成果能真正為全民所共享,我們必須從加強地方自治著手。也就是說,今後各位縣市長,乃至鄉鎮長,都要負起更大的責任。

台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以來,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成效不容抹煞,但是缺點也很多。最主要的是缺少財力及授權,因此,既難以留住人才,也難以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及自然景觀。更因為派系的傾軋,加深了一般民眾對民主政治的疏離感。本人非常希望,在這次修憲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之後,我們能集中力量,從行政的革新及地方自治的落實着手,針對以上的缺點,逐一檢討改進。

我們必須了解,唯有植根於基層的民主,才是穩固的民主;唯有地方的人才與物力,都能投注於地方,投注於大家所最切身的事務,我們的社會發展才能均衡健全。但是,健全的地方自治,除了要有健全的法律依據,並有公平合理的財政收支劃分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地方首長要有一套自己的施政重點與實踐哲學,才能因地制宜,使地方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地方特色得到最明顯的發揮,地方福祉得到最快速的增進。這些都有賴各位運用你們的智慧與經驗,走出自己的道路,才能不負選民的期望與付託。

當然,地方政府也是政府整體中的一環。除了地方政府本身要設法充實、自強之外,中央也應該有適當的配合措施。如交通設施、垃圾處理及教育制度的改善,以及新市鎮的規劃與各種保護政策的檢討改進等等,其中當然也包括各位所關心的土地政策在內。

本人認為,社會各界最近對土地增值稅的課徵方式有許多建議,也有許多不同的意見。這顯示了國人對公共政策的關心,原本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有些意見如果過分的道德化、情緒化、甚至泛政治化,反而會使理性的研究與理性的決策更為困難。土地政策所牽涉的問題很多,需要有一套整體的政策,經由綜合的規畫,增加土地的供給,遏阻土地的投機炒作,使民眾及企業都能在合理的成本下,得到生活或生產上所需要的土地。漲價歸公主要是做為達到上述目標的手段之一,它本身雖然也具有避免不勞而獲,以使社會財富分配更為公平的目標,但不能只為了分配公平的目標,而忽略了土地政策的根本目標。增值稅的課徵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環。土地增值稅真正的爭論點,在於實際稅率的高低。到底是按公告現值或按實際交易價格課徵,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在政府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兩種方法的選擇是行政效率的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在目前社會環境改變如此快速的情況下,任何政策都應該隨時檢討改進,隨時做彈性的調整補充。目前政府所考慮的,只是土地政策及課稅技術的改進,與四十年前大規模的土地改革,無論對象、動機及目的都不相同,不宜相提並論。有關這個問題,相信行政院在綜合各方意見之後,一定會提出一套妥善的改革方案。

最後,本人還是要強調,地方建設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各位所肩負的責任愈來愈重大。希望各位能了解今後政府施政及發展的重點,在本身的崗位上,配合革新改進。同時,也要發揮團隊的精神,共同努力為台灣省的建設開創一個新的局面,為中華民國的未來,開創一個新時代。

現在,讓我們共同舉杯,敬祝我們的國家國運昌隆!台灣省的建設順利成功!也敬祝各位健康愉快!萬事如意!謝謝各位。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