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8月27日
總統接見九十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代表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九十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代表,對大家在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方面所作的努力與奉獻,表達謝意與敬意。
總統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在總統府和大家見面,各位得獎者都是在學校以創意和努力推動環境保護的朋友,這個獎項是代表著我們對於為這塊土地耕耘及奉獻的人,有著最深摯的敬意以及謝忱;對於其他未得獎、但是在推薦之中,或是未獲得推薦、但是有心急起直追的校園的朋友,也表達鼓勵與期待之意。
過去不當的人為開發,不僅造成生態的失衡,我們從風雨災情更是聽到了大自然向人類反撲憤怒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迫切,相信大家都深刻了解。然而,我們知道這是多麼正確與重要的目標,但是也都知道做起來會多麼辛苦。因為,環境保護其實是落實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並不是只有濫墾濫伐、盜採砂石、傾倒污水的事情才是對環境的破壞,當每個人花一點點心力,能夠少用一雙免洗筷,重複使用一個塑膠袋,多回收一張紙,其實就表示了對台灣的親愛,但是還是有人不習慣,也不認為很嚴重,但是他們絕對了解環保的重要。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矛盾?是因為我們對於大自然的寬容,了解得還不夠深刻。
一如我們常常把自然與土地比喻為偉大的母親,正是因為它具有堅毅包容的特質,從「起因」到「結果」之間,有著很漫長的時程。試想,免洗筷要防霉美觀,還要先使用化學過程清洗,丟棄一個塑膠袋就增加了土地的消化不良,但是要回收了多少的紙類才能有助於少砍一棵樹。堅毅的大自然,往往會在被欺負了很久以後才會憤怒,才會生氣,很久以後才會反撲,而這個「很久以後」,卻讓我們回頭太難。
因此,今天,我特地要來和各位見面、道謝的原因,是因為阿扁真誠地認為,各位的身體力行,尤其在年輕學子的身上,是我們國家進步的可貴希望。在學生身上的真實體驗和深刻影響,讓「生活習慣簡單化,環保觀念行動化」,是回到社區、進入社會之後繼續驅動的力量。舉例來說,垃圾隨袋徵收的績效使得台北市一年的垃圾減量了百分之二十四,個人相信到了下一代的生活中,不會是為了少繳垃圾費,而是衷心為了這個環境,主動習慣地把垃圾分類與減量。雖然是小小的付出,但是累積出的善意與關懷,更可以讓政府在推動各種環保工作,更加事半功倍。
任何一棵樹的歲數都比人類長壽,任何一個生態的運作都比人類更有智慧,歷史上有許多哲人,晚年都浸淫在自然與園藝之中而獲得更多啟發。美國詩人懷特曼在年老時就說:「我現在才知道要成為一個好人的秘密,是要在大自然裡長大。」這是他以歲月所體驗出的哲理。如果我們能以自然為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對於自然的態度,就應該是親切,不是侵犯。
我們常常會聽到各種「愛台灣」的定義,在這裡,阿扁要深深地感謝與期許各位新世紀的環保領航員,點點點滴的創意與努力,讓每個人都可以很開心地認知,阿扁要與大家共同勉勵,每天作垃圾分類,是因為愛台灣;我多種一盆花、記得關上一盞燈,當然也就真正在愛台灣。愛台灣也好,愛地球也好,就可以這樣表達,這有它深遠的意義與貢獻。謝謝各位,祝福大家!
九十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學校(代表):逢甲大學(謝海平)、國立高雄海洋技術學院(鄭利榮)、振聲高中(董培能)、台中二中(洪秋森)、高雄家商(李文龍)、台北市明湖國小(曾文錄)、新竹竹北國小(詹元達)、台中市立人國中(陳振北)、台中縣新光國中(賴明杭)、彰化縣美豐國小(廖進森)、雲林縣建陽國小(蔡子平)、台南市復興國中(程文章)、台南縣太康國小(劉明清)、宜蘭縣古亭國小(劉瑞昌)、金門縣述美國小(楊瑞松);教師(學校):盧信忠(弘光技術學院)、陳秋雲(高雄海洋技術學院)、許秀琴(台北市景美女中)、龔淑儀(台中市宜寧高中)、黃文生(台南一中)、蘇尤敏(新竹市南華國中)、鄭英俊(苗栗縣大山國中)、黃妙珠(苗栗縣造橋國小)、郭彥良(彰化縣村東國小)、吳俊生(嘉義縣竹崎國小)、林育祺(台南市安順國小)、林瑞崑(台南縣瑞峰國小)、鄭國雄(高雄縣荖濃國小)、陳淑玲(宜蘭縣古亭國小)、謝建泉(台東縣崁頂國小);學生(學校):鄧智義(弘光技術學院)、陳虹惠(大同商專)、張逸婷(台北市中山女中)、黃耀寬(高雄中學)、李美儀(花蓮女中)、程怡萍(台北縣五華國小)、林建緯(台北縣板橋國中)、周信宇(新竹市光華國中)、林國閔(苗栗縣造橋國小)、盧光軍(彰化縣村東國小)、劉富強(雲林縣建陽國小)、涂凱捷(嘉義市博愛國小)、卓丹羽(台南縣新化國小)、劉俊良(高雄市加昌國小)、汪彥霖(花蓮縣中城國小),上午由教育部長曾志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陪同,前來總統府接受總統親自表揚,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