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8月29日
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霍福、金恩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表示,「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的籌備、推動到完成,是新政府成立以來,第一次朝野政黨坐下來共商國是,完成三百二十二項共識結論,一同為國家經貿發展訂下戰略目標。
  總統指出,經發會由下而上形成共識,並藉由這種民主程序完成兩岸經貿政策的調整,這是非常重要的分水嶺;而不論是對產業、財經、就業、兩岸等政策皆有顯著的提昇,也讓民眾知道政府「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的施政最高指導原則。
  總統是上午在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霍福(Joseph M. Hoeffel)、金恩(Peter King)時,作了以上表示。訪賓是由外交部次長藍智民、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代理副處長唐若文(Joseph Donovan)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
  總統說,三個月前,在他訪問中南美洲回國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拚經濟」,所以提議召開經發會;而在去年總統大選前,他曾提出依照市場法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來檢討兩岸經貿政策的競選政見;以及他當選後也表示,兩岸關係能夠正常化,必須先從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開始;就在去年年底「跨世紀談話」中,他更進一步提到,要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他也大力主張,兩岸的統合,要從經貿、文化的統合開始做起。現在,他非常高興,在一年多後,這些理念終於得到認同。
  總統表示,政府必須為台灣未來經濟戰略定調,必須調整經貿關係,但這不是總統說什麼就能做什麼,以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而言,沒有國會、在野黨的支持,政府是無法有積極作為的。台灣是一個民主、多元的國家,必須要能凝聚朝野、全民共識,但這說來容易做來難,所以這次經發會能圓滿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要感謝朝野各黨派及各界的支持與鼓勵。
  總統進一步指出,經發會的結論是否能夠落實,重點不在於中共能夠接受什麼,而是台灣民眾可以接受什麼,是否能夠團結一致;要讓中共滿意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台灣送給中共,但這是台灣民眾所無法同意的;所以,重要的不是中共喜歡什麼、接受什麼,而是台灣民眾能夠接受什麼;這也是他之所以一再強調,經發會的成果的確得來不易,因為這是「第一次」朝野政黨共同攜手,以由下而上的民主方式所達成的全民共識。
  總統強調,我們對大陸經貿政策的調整與改變,是基於全球佈局戰略考量,因為大陸市場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但卻不是全部。
  總統告訴訪賓,他之所以召開經發會,是想要透過這種民主機制來形成朝野共識、戰略共識,所以從籌備工作開始,就由各政黨推派代表、指定執行委員,再擴及企業界、學者專家等多元代表性,而五位副主任委員中就有二位是國民黨黨員,還有一位工商企業界大老是由國民黨連主席親自指定;最重要的是,政府對所有議題的擬定並未預設立場,也未主導議題的討論,而且他也曾多次強調,行政部門沒有最後的否決權,這也是會議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重要關鍵。總統並說,他要感謝國民黨多次表達對經發會結論的全力支持與相關立法工作的配合。
  總統也感謝霍福、金恩二位眾議員在今年五月他過境美國時,特別從華盛頓特區飛到紐約與他共進晚餐;他並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對二位眾議員長期堅定支持中華民國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其中包括支持台灣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依照「台灣關係法」與台灣實際需求,售予現代化防衛性武器,確保台海安全。
  總統認為,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領袖會議是「機會之窗」,因為兩岸領導人能藉此機會進行對話,他非常樂意親自參與,也希望基於會員普及化與平等原則,能與其他會員體享有一樣的權利,也盡相同的義務。因為台灣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也是世界地球村的一份子,非常希望能有機會善盡義務與責任。
  總統最後希望訪賓能繼續支持中華民國,關切台灣未來前途的發展,並對他們遠道來訪,再次表達歡迎之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