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以茶會款待國建會與會人士
中華民國84年07月20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以茶會款待參加民國八十四年國家建設研究會的海內外學者、專家;總統對大家不辭辛勞,熱烈參與為國家建設踴躍建言,表示誠摯的歡迎與感謝。

總統是於上午在總統府,由秘書長吳伯雄陪同,接見訪賓。總統在談話中並重申:「我們深切期盼北平領導當局,放棄意識型態的對立,為兩岸中國人開放和平競爭的新時代。」

「因為,只有『雙贏』的策略,才能維護中華民族的最佳利益」,總統強調,「也只有互相尊重,才能逐漸達成中國統一在民主、自由和均富制度下的目標」。

總統講話內容為: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國家建設研究會,自本月十七日起在台北舉行六天,各位學者專家不辭辛勞,熱烈參與,為國家建設踴躍建言。登輝首先要向各位女士、先生表示誠摯的歡迎與感謝之意。

政府舉辦國建會的目的,在結合海內外學者專家的學識、經驗與智慧,共同為拓展國家現代化、增進全民福祉而努力。多年以來,國建會的舉辦,不僅為海內外學術界的菁英,提供一個研究心得與情感交流的機會,歷屆會議所獲致的各項結論與建議,亦多融入政府的施政當中,使大家學術報國的意願,得以充分實現。

大家都知道,台灣地區土地面積不大,人口密度極高,自然資源貧乏,但卻創造每年高達一千八百億美元的貿易額,使國民享有一萬二千美元的年平均所得,而外匯存底更已超過一千億美元,僅次於日本,高居全球第二位。這些輝煌的成就,締造了舉世矚目的「台灣經驗」。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受限於傳統國際法的規範,在中共的強力打壓下,只和三十個國家維持正式的外交關係。儘管面臨形同弧立的國際處境,我們仍然不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突破傳統國際關係的模式,爭取國際發展的空間。例如,中華民國與無邦交國家互設辦事處,名義上雖為民間機構,事實上卻必須肩負官方的性質與功能。這種突破國際法限制,拓展實質外交關係的務實作為,使中華民國能與世界各國交往,發展密切的經貿關係,並扮演積極的國際角色。目前我們在東南亞的投資已超過一百六十億美元,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投資國;而台灣為東南亞勞工創造的十八萬個工作機會,更間接負擔了近一百萬東南亞人民的生計所需。此類經濟活動也擴及俄羅斯、中美洲、非洲以及中國大陸。一九九四年,台灣和大陸的轉口貿易額達九十八億。據估計,台灣通過香港對大陸南部沿海地區之投資接近四十億美元,更有其他資料顯示,台灣對大陸的投資總額,可能已高達一百七十億美元,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而近年來,我們更致力憲政改革,從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解決資深民意代表退職問題、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機構、省市長民選、到確立總統副總統直接民選制,可以說已經完成階段性的任務,確立了政黨政治的制度,落實了主權在民的理想,使個人的自由意志獲得充分尊重,開創中國歷史上最自由開放的時代。此一非凡成就,不僅贏得「寧靜革命」的美譽,更成為眾多開發中國家學習的典範。

這也正是登輝最近一再強調「經營大台灣」的理念基礎。所謂「大台灣」,如果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當然稱不上大;但是,如果以今天中華民國在台灣所創造的經濟成就,與致力民主改革所厚植的實力,就值得稱「大」。這個「大」,就大在我們人民的生命力與奮鬥精神。我們有今天的豐碩成果,是長期以來,政府與人民的合作努力所致,不但值得自傲,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深具信心。

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發展,亟需我們投注更多心力,妥慎規畫。展望未來,我們希望以落實社區意識為基礎,充實文化建設為內涵、提升產業科技為方向、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為目標,經營出更為壯盛發展的大台灣。由這個發展藍圖,我們可以為台灣未來的社會圖像,描繪一個基本輪廓。那就是:

—經營一個民主而有效率的台灣;

—經營一個產業發達、科技進步的台灣;

—經營一個有家園生活之樂的台灣。

這樣一幅台灣未來社會生活的圖像,是以國人認同台灣,根留台灣為目的,也是以國人認同台灣,根留台灣為條件。我們要疼惜並維護台灣的人文和自然資產,精心經營更好的生活環境,讓台灣這塊土地,成為這一代以及子孫萬代,可以永續生活的故鄉和家園。

大台灣的經營,是要讓台灣地區二千一百萬同胞,都能充分發揮自由意志,享受應有的尊嚴與人格。因此,我們除了建設祥和安樂的家園社會之外,還要積極開創更大的國際格局。

坦白而言,我們並不滿意今天所處的國際地位。我們認為,現今的國際關係不能只限於傳統國際法和國際組織的正式運作。因為事實上,國家之間也有許多活動,仍然受到「半官方」與「非官方」規範的制約。一個國家對國際社會的實質貢獻,即使是在非官方活動範疇中的表現,也應受到重視。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