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主持國父紀念月會
中華民國84年07月17日

總統府今天舉行國父紀念月會,由李總統登輝先生親自主持,並聽取台大醫學院外科主任朱樹勳的專題報告。

月會是於上午十時開始,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及參軍長陳廷寵陪同蒞臨會場,李副總統元簇先生及中央、地主政府首長都起立致敬。

隨後,朱樹勳主任以「器官移植的現況與發展」為題,就器官移植之重大進展、國內現況及未來展望,提出報告。

朱主任專題報告全文為:

總統、副總統、各位長官、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能有機會前來報告「器官移植的現況與展望」,樹勳深成萬分榮幸。現謹就器官移植之重大進展、國內現況及未來展望,提出扼要報告,敬請多多指教。

壹、前言

中國古書「列子」中的「湯問篇」有這樣一段記載:「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曰:『……若換汝之心,則均於善矣!』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就是全身麻醉三天),剖胸探心,易而置之(就是心臟移植),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上述這段故事的背景是在春秋戰國時代,若以目前醫學常識來看,只能算是一個神話故事。可是這卻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心臟移植的記載。

在二千二百多年之後的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南非共和國的巴納德醫師,將這個中國古老的神話故事變成了事實。巴納德的第一個人類心臟移植病人,雖然只活了十八天,卻已驚動世界。在醫學上,心臟雖然只是一個推動血液循環的幫浦,但是卻一向被人認為是代表一個人的思想與感情。因此心臟移植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同時那一次的心臟移植,也以行動向世界宣示了新的死亡定義─腦死。將一個尚在跳動的心臟,由腦死捐贈者身上取下,移植給另一個人,使其在另一個人體內繼續跳動,所憑藉的醫學倫理,就是把腦死當做新的死亡定義。一個人一旦腦死,不但毫無知覺及毫無腦幹反應,全身器官也會急速惡化,在幾個小時或壹週以內,心臟即會停止跳動。因此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皆把腦死當做新的死亡定義。

貳、何以需做器官移植

當身體某一重要器官,如心臟、肝臟、腎臟等嚴重衰竭而無法以藥物或手術治療時,器官移植便成為病人恢復健康,繼續存活的唯一希望。以人工臟器來取代衰竭的器官,是另一個研究方向。肝臟與腎臟等器官負責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如非常複雜的化工廠,要以人工臟器來完全取代,目前尚無可能。心臟的功能主要是推動循環的機械性工作,最有希望以人工臟器來代替。可是一個人裝上人工心臟後,必需長期留在醫院,與一台大如洗衣機的驅動器永遠連在一起,共度餘生。而且裝置人工心臟的病人尚無活過兩年的紀錄。而心臟移植的病人可以回家過正常人的生活,包括求學、工作、運動、結婚、生子等,且已有存活二十三年的紀錄。換句話說,集科學家、工程師、醫師的心力,花費六十年所研究製造出來的人工心臟,目前尚不如人類經過壹千萬年的進化,所形成的自然心臟。因此在心臟衰竭末期,雖然可用人工心臟暫時維持「生存」,但要恢復健康,過正常人的「生活」,捨器官移植之外,別無他途。

參、器官移植與一般手術不同之處

器官移植與一般外科手術之最大不同處,在於身體必須接受一個外來的器官,而引發排斥問題。除了同卵雙胞胎之外,每一個人不但外貌、體形、聲音不一樣,連肉眼看不見的細胞表面也不一樣。體內的免疫系統會辨認出,那些是具有相同抗原的自己細胞而可以和平共存,那些是具有不同抗原的異己細胞而必須加以消滅。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如國家的安全系統一樣,專門處理內憂與外患。身體的內憂為癌症。體內的正常細胞,因環境污染或致癌物等的影響,導致基因突變而成為癌細胞時,體內的免疫系統即視癌細胞為異己而予以攻擊。猶如國民因受非法誘悉而變成壞人時,警察即會加以逮捕。身體的外患為病菌。免疫細胞一旦察覺有病菌侵入體內,立即將訊息傳給其他免疫細胞,整個免疫系統立即動員起來,產生大量嗜中性白血球、淋巴球、單核球、抗體、補體等,圍攻入侵的病菌。就有如國家於遇有外敵時,立即動員陸、海、空三軍及特種部隊,以消滅入侵的敵人一樣。國家的安全系統能分辨外來者是朋友或敵人,歡迎朋友而攻擊敵人。但身體的免疫系統對外來者,不論是病菌或移植的器官,皆因其所具有的抗原與自己的不同,而將兩者一律視為異己,而群起圍攻,直到將其消滅為止。因此要使器官移植成功,首先必須削弱免疫軍團的戰力。

肆、器官移植的重大進展

在尚不瞭解身體防禦系統的威力之前,一九五○年代初期的腎臟移植,有如不明敵情即深入敵國的孤軍,很快就被免疫軍團殲滅。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二年之間,腎臟移植僅能在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因二者具有相同的基因,接受移植者(受體)的免疫系統能認同新來的器官,而不會加以排斥。

免疫系統既然無法區分外來者是朋友或敵人,要使同卵雙胞胎以外的器官移植成功,只好對免疫系統全面裁減軍力。首先用來對免疫系統裁軍的是易睦朗(Imuran),此藥抑制骨髓的造血系統──免疫軍團的大本營,使排斥外來器官的主力軍如淋巴球,單核球等的產量大為減少。此藥與副腎腺素合用,能有效地控制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因此自易睦朗於一九六二年臨床應用之後,各種器官如腎臟、肝臟、心臟、骨髓等之移植相繼成功。惟器官移植之後,若抗排斥禁用得太多,會減低病人對病菌的抵抗力,容易有感染合併症。因此對免疫系統的裁軍,要適可而止。一九七八年環孢靈(Cyclosproine A)開始在臨床應用,使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更為提昇。因為環孢靈只抑制攻擊移植器官的淋巴球,而不會抑制對抗細菌感染的嗜中性白血球。一旦發生急性排斥時,也有抗淋巴球血清及淋巴球單株抗體,來消滅攻擊移植器官的淋巴球,而使排斥緩解。現正在臨床試用的FK506,則是比環孢靈更強的新藥,預期將會使器官移植的成績更好。

器官移植所引起的免疫反應,依受體(接受者)與供體(捐贈者)兩人之間的組織相容程度,而有強弱的差別。除了必須血型相容之外,更可比照兩人的白血球抗原相同的多寡,來看出二者組織的相容性,而選擇組織相容最好的一對做器官移植。

伍、器官保存的進步

促使近年來器官移植進步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器官保存方法的改進。當一個器官從人體摘取下來,即得不到血液及氧氣供應,一至二個小時內便會因缺氧而損壞。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很難完成器官移植。醫學的進步,已經可以使一個離開人體的腎臟,於經過器官保護溶液處理後,在攝氏四度下保存四十八小時之久,還可以恢復功能。因此在美國摘取的腎臟,如空運到台灣來移植也會成功。心臟則可保持四到六小時。因此在馬尼拉、日本九州、香港、大陸華南等地區摘取的心臟,如無通關的延誤,可以空運到台灣做心臟移植也會成功。在歐洲各國,經由全歐器官移植連絡網,互通有無,做國際間之器官移植,例如在德國摘取心臟後,直飛英國而成功地完成心臟移植,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陸、移植病人急速增加

隨著抑制免疫的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及器官保存時間的不斷延長,全世界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數目也直線上升。例如一九七○年代,全世界心臟移植的數目,每年只有二十到三十個,到了一九九○年代,每年已超過二千個,增加了一百倍。截至一九九三年止,全世界約有一千個從事器官移植的醫學中心,總共完成四三八、八○四例器官移植,其中最多的是腎臟移植,共有三一五、七三八例,存活最長的已達三十一年。肝臟移植共做了三四、三○七例,最長的已活了二十四年。心臟移植共做了二九、三九五例,最長的已活二十三年。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三萬五千人接受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率平均達百分之九十;有五年以上存活者,腎臟移植為百分之八十五,心臟移植為百分之七十五,肝臟移植則為百分之六十。

柒、器官移植的瓶頸─器官來源嚴重缺乏

器官移植開拓者穆瑞(Joseph E. Murray)在一九九一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中所說的一句話,道出了目前器官移植的困境。他說:「器官移植技術的成功,導致了捐贈器官的嚴重短缺。」一九九○年等待做腎臟移植的病人,在歐洲有三二、○○○人,在美國則有二五、○○○人,而且每年還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等待者當中,每年只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能做腎臟移植。一九九一年美國等待做心臟移植的病人當中,有三分之一在等待中死亡。各國為增加器官的來源,先後制訂了新的法律,並設立機構負責器官捐贈的勸募及分配(如美國的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簡稱UNOS,歐洲的Eurotransplant)。美國於一九八○年代,各州紛紛制訂「必須請求」的法律,規定醫院行政人員,遇有病人腦死時,必須向家屬請求捐贈器官。歐洲的奧地利、波蘭、捷克、前蘇聯,及亞洲的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則定有「認定同意」的法規,即任何人如果生前沒有表明腦死後不捐贈器官,一旦發生腦死,即認定他是同意捐贈,醫院不必徵求家屬同意,即可逕行摘取器官,供移植之用。為了增加器官來源,對於捐贈者的限制,如年齡、血壓等,世界各醫學中心也逐漸放寬;而且除了腎臟有兩個,活人可捐出一個給親人外,近年來更發展出將活人的器官切下一小部分捐給親人的所謂部分器官移植。小孩需要肝臟移植時,可自父親或母親切除約四分之一的肝臟做移植。被切除後剩下的肝臟,三十天後即可再生而恢復原來的大小。胰臟、肺臟、小腸等皆可如此做部分器官移植。捐贈者在捐出器官一小部分後,仍可正常地活著。如果是腦死病人的遺愛,則一個器官可以分割開來,捐給兩個或三個接受者。心臟是不可分割的器官,只能取自腦死病人做完整移植。所有上述方法,雖然可增加器官來源,但仍無法滿足眾多等待移植者的需求。於是研究者將目光轉移到動物身上。

捌、異種移植

所謂異種移植,就是將動物身體的一部分移植給人類。古代人類對異種移植的幻想(如埃及的人面獅身像,歐洲的人頭馬,中國古代的女媧等),在科技昌明的二十世紀幾乎實現。在經過無數次的動物實驗之後,當病人瀕臨死亡邊緣而找不到人類器官時,在美國洛杉磯及匹茲堡,分別以狒狒的器官,做心臟移植及肝臟移植。雖然只分別存活了二十一天及七十一天,但已為未來異種移植,帶來了一線希望。靈長類如狒狒、猩猩等,雖與人類較接近,移植的免疫障礙較易克服,但因其來源有限,如台灣獼猴更受到法令的保護,不宜當做摘取器官的對象。理想的供應器官動物,必須來源充分,與人類體重接近,不會受到保護動物者的抗議。豬相當符合這些條件。但人類與豬的關係較遠,如將豬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一定會有超急性排斥,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器官會遭破壞。如何克服這種橫跨物種移植的免疫障礙,是當今移植研究者的最大挑戰。

玖、腎臟移植比血液透析(洗腎)更能節省醫療資源

器官移植雖然費用昂貴,但以數目最多的腎臟衰竭病人來說,腎臟移植比血液透析(洗腎)更能節省醫療資源。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民國八十三年國內有一四、二四二位尿毒症病人,做了一、七九二、九五○次的洗腎。以健保局給付每次洗腎新台幣四千元計算,一年的費用為七十一億七千一百八十萬元,平均每人每年費用為五○三、五六七元。如做腎臟移植,全部費用約為三十萬元。移植後不必再洗腎,改為按時服用抗排斥藥,其費用每人每年約二十萬元。因此腎臟移植不但比洗腎經濟,而且生活品質的提昇,及生產力的恢復,則非洗腎病人所能相比。

拾、國內器官移植的現況

民國五十七年國內完成亞洲第一例腎臟移植,腎臟來源是親人的活體捐贈,往後幾年才偶爾有腦死病人身後捐贈器官,遺愛人間。民國七十二年開始做骨髓移植。民國七十三年國內完成了亞洲第一例肝臟移植。此時國內醫界開始討論腦死的問題,討論的重點包括是否接受腦死為死亡的定義,以及腦死判定的標準。如果沒有腦死的共識或立法,器官移植很難發展。因為採用傳統以心臟停止做為死亡定義,等到心臟停止才摘取器官,則大部分的器官皆會因缺氧而損壞。尤其在心臟移植方面,等到心臟停止跳動,心臟已不適合用來移植。民國七十六年六月衛生署公佈「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訂器官移植時,可採用腦死做為死亡定義。同年七月國內完成亞洲第一個成功的心臟移植。民國八十年國內又完成亞洲第一例肺臟移植,民國八十三年完成活體肝臟移植,今年又完成胰臟移植。日本與韓國由於其國內各界對腦死觀念尚未達成共識,至今尚未立法界定腦死,使兩國器官移植發展受到限制。民國八十一年十月一日衛生署公告心臟移植手術不再屬於人體試驗之醫療技術,使心臟移植得以列入保險給付範圍,嘉惠更多病患。

至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底止,國內器官移植總共做了一、六九六例,其中腎臟移植最多,共有一、○五○位。腎臟來自腦死捐贈者有八二二位,來自親人活體捐贈者有二二八位,存活最長者已達二十三年。其次是骨髓移植,共有四四九人,最長的已存活十一年。心臟移植共有一一七人,存活最長的已達七年。以上器官移植皆已上軌道,成為例行手術。此外,胰臟移植共做五例,肺臟移植、心肺移植、心臟與腎臟同時移植等較困難的器官移植,也已開始。我國器官移植種類之多,起步之早,在亞洲居於領先地位。

目前國內每年約有三千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由於器官來源有限,民國八十三年只有一五七人接受器官移植,佔等待者的百分之五而已。由於捐贈器官難求,民國八十年有一○二人到大陸接受腎臟移植。在大陸這些器官如何取得,移植過程有無瑕疵,實在令人關切。近年來由台灣到大陸做腎臟移植的病人,已逐年減少,民國八十三年只有二十六人到大陸接受腎臟移植。

除了骨髓移植採用活體捐贈,並建立骨髓捐贈庫登錄外(至民國八十四年七月,登錄民眾已超過十萬人),其它移植器官來源,主要為腦死病人捐贈。而腦死病人大多由頭部外傷引起。台灣之意外事故,雖然已在有關單位設法防範下,逐年降低,但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民國八十三年仍有三、○九四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不乏可捐贈器官的腦死病人,但同年捐贈器官者只有九十一位。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