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4年08月05日
總統接見紐約科技大學校長等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分別接見來自美國、印尼與日本的訪賓;總統對他們遠道來訪,除了表示誠摯的歡迎,也希望大家藉著這次訪問的機會,能更進步了解中華民國自由、民主、進步的情形。

總統上午九時在總統府,由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陪同,接見美國紐約科技大學校長張鍾濬夫婦、副校長霍克尼(Donald Hockney)及發展與企業研研究院院長張一飛。

晤談時,總統特別提到身為國家的領導人,在他心中對於治國與領導國家發展的走向,都有許多理念與原則,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傾聽人民的聲音,了解民眾的需求與想法,簡言之,「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是他治國理念的哲學基礎。

總統並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與教育水準的提昇,在政府積極於經濟發展,致力民主改革下,此間民眾都普遍享有自由意志的發揮與被尊重,因此,面對當前的環境與需要,政府更將朝民主、自由、更富裕、繁榮的方向來努力,以增進人民更大的福祉。

旅居美國的張鍾濬是於去年六月獲紐約科技大學董事會遴選為該校第九任校長。他也特別對李總統到美國訪問,並在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說,表示敬佩之意。

他說,總統的演說,在美國引起許多的迴響,尤其是在華人社會中,更使同胞們對李總統的治國理念與胸懷,有更深的體認與感佩。

接著,總統接見印尼教育暨文化部部長瓦第門(Wardiman Djo-jonegoro)時表示,教育發展的良窳,將直接影響國家與社會的建設,而教育基礎的紮實與教育體制的健全,也都是促使國家進步的重要因素。

總統說,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一時之間難以看出成效,但整體而言,教育必須隨著時代的演進與社會的變遷等環境因素來改變,以中華民國而言,目前政府在致力於經濟發展與民主自由發展之際,也積極從事教育的改革。

總統表示,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教育的普及率已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國民教育水準的提昇,相對的也使社會的發展更為進步。

「但是隨著人民的需要,我們發覺教育的改革已勢在必行」,總統說,例如教材、師資、設備,如果都仍然沿襲過去,而不能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則學生就無法有更好的能力來肆應社會的競爭與進步快速的時代。

瓦第門部長相當推崇中華民國教育的發展與進步。他說,中華民國在天然資源缺乏的環境中,各項建設都能成功,相信是植基於健全與普及的教育,所培育的人才。

他並說,中華民國工業發展,高等科技及技職教育的經驗,深值印尼印尼的學習。

總統則表示,他相當樂於見到中、印兩國除了在經濟的合作之外,也能進一步加強教育的交流,特別是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相信可以提供印尼參考。

隨後,總統由秘書長吳伯雄與丁懋時時陪同,接見了來自日本的眾議員五島正規、名古屋大學教授涂昭彥、東亞改革論壇代表仙谷由人、吉田勝次。

「東亞改革論壇」是以「改革」為訴求,結合東亞各國年輕政治家及學者超越政黨藩籬,藉共同研究方式,增進彼此相互了解為宗旨。

總統表示,中華民國近年來在臺灣力行各項改革,包括經濟的自由化、國際化、政治的民主化等等,都已陸續顯現成果。

總統說,在改革的過程中,必須面對許多挑戰與橫逆,但,基本上,中華民國都是在合法與安定的環境下,致力改革,以期使社會發展更進步,人民能真正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總統不也諱言指出,目前社會有許多問題浮現,包括經濟、社會、青少年等等,但是對於這些問題,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來改善、解決,並期望藉由改革來解決長久以來的弊端。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