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4年08月04日
國際青商會中華民國總會會務執行人員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在接見國際青商會中華民國總會八十四年度會務執行人員時表示,青商會組織遍佈全臺,會員皆屬社會菁英,平時熱心公益,對國家、社會貢獻良多,令人欣慰和敬佩。

晤談時,總統再次提出以「經營大臺灣,建立新中原」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的自然資源有限,面積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所謂「大」臺灣,是指人民奮鬥的精神大、拼的力量大,這種精神和力量如果能夠繼續維持,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未來是很有希望的。

總統也特別引用了他昨天在第二屆國民大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國是建言後致詞的一段話,來說明大家所關心的兩岸關係。總統說:「中國在四十幾年前形成的分裂分治,的確是歷史的不幸,我們當然不能因為這個現象,就永遠放棄追求統一的志業,而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但這段期間的分裂分治,所形成兩岸經濟福祉、政治自由的差距,也是鐵一般的事實,在台灣的中國人,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約一萬一千美元、享有如同先進國家的民主自由;反觀在大陸的中國人,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約僅六百美元、過著相當低度的人權待遇。這種極為顯著的差異,難道是一句民族感情的浪漫話語,就可以完全拉平嗎?或者是『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覇權心態,就能立即統一嗎?我們在民國八十年二月宣布『國家統一綱領』,揭示兩岸追求統一的目標、原則及進程,四年多來根據國際社會的評價,充分肯定它是個非常穩健合宜的統一策略,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傲慢,更沒有絲毫自失立場的畏縮!登輝願意提出誠摯的呼籲,請大陸當局開啟兩岸良性互動的新時代,也請國內若干黨派停止急統或急獨的無謂爭論。至於在對外關係方面,中華民國作為全世界第十三大貿易國及第十八大經濟體,無論是以多邊或雙邊的方式,在國際社會獲有公平合理的待遇,是我們應有的權利;和國際社會分享我們成功的經驗,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固然形勢的逆轉尚待時日,但有利的因素一直在增加。登輝在此願意重申,中華民國有無可懷疑的誠意與不容忽視的力量,為國際社會的繁榮進步貢獻心力;而且中華民國獲有更合理的國際地位,不但無礙於兩岸統一的追求,並可使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昂首闊步!」

總統最後特別強調,當前我們的作法,不但在維護臺灣二千一百萬人的安全與福祉,也要讓臺灣二千一百萬人活得有尊嚴,希望每個人都能一步一腳印,踏實地為臺灣的發展奉獻心力,大家來愛臺灣、愛中華民國。

今天晉見總統的國際青商會中華民國總會八十四年度會務人員還包括:廖進祿、張智欽、張清泉、王明溪、呂榮昌、林福仁、涂志輝、江煥堂、吳文述、張進民、陳坤明、李建輝、江進松、鄭禎祥、黃錦發、林順益、章建隆、朱峰華、陳振楠、黃文煌、謝水泉、鄭國峰、曾煥超、尤德勝、簡忠衛、何仁勇、劉松芳、田永元、李尚政、黃恆晃、顏明澤、呂麗華。總統府副秘書長戴瑞明在場作陪。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