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親臨第二屆國民大會第五次會議,並就「行改革新的全面落實」、「法治建設的紮根奠基」、「經社發展的樂觀前景」、「國家安全的鞏固強化」、「文教建設的深耕厚培」、「兩岸關係的循序漸進」、「對外關係的務實拓展」、「相偕以行,邁向勝利」八項,提出國情報告。
總統國情報告全文為:
第二屆國民大會第五次會議,已經在本月二十一日隆重揭幕,今天登輝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提出國情報告,至感榮幸。各位代表就任以來,對個人時有指教策勉,對國是至多關切建樹,登輝要利用這個機會,特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與謝忱。
環顧冷戰後的國際情勢發展,推動民主改革,強化民生福祉,已經成為各國競相戮力的要務,而中華民國經過國人無數的血汗累積,也已創造了「經濟奇蹟」與「政治奇蹟」,成為中國歷史的新開端,並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肯定。這個由中國人自己締造的成果,不但證明中國人有能力為自己建設現代化國家,而且也正在國際社會中,散發效益。
只要我們能以民眾的決心與力量,來引導政府持續進步,那麼時間就是我們最有利的資產。回想去年登輝到貴會報告,迄今才只一年又兩個月,但是我們國家各方面的建設與成就,卻已有長足的發展與突破。這些進步的事實,讓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時候,充滿無比的信心、樂觀與勇氣。
一、行政革新的全面落實
時代與社會不斷地快速變遷,也益趨多元民主,我們的政府體系,如果不能積極因應各種主客觀環境的變化,就不可能滿足民眾的需要與期許。政府推動行政革新,便是要藉由行政效率的提升,建立一個完善的文官制度,迎接「主權在民」時代的到來。
在提高行政效率方面,我們以建立「廉能政府」為宗旨,以「廉潔、效能、便民」為方針,積極推動包括檢肅貪瀆、端正政風,強化組織、精簡員額,健全財政、減少赤字,以及落實便民、加強服務等工作。實施以來,雖然多有改善之處,但與全民的理想和要求,難免仍有若干距離,所以目前還要檢討精進,全力以赴,務期產生「立竿見影」的衝擊,使民眾能具體感受到行政革新的宏效。
在建立完善文官制度方面,我們深切體認,有健全的文官制度,才會有高效率的文官;有高效率的文官,才會有高效能的政府。當前政府積極努力的重點是一方面要強化考試制度,改進考試技術,以利考選法制之整建及優秀人才之甄拔;另外一方面,為了統攝全盤人事法制,嚴明政務人員分際,以及確立文官行政中立,亦將研訂公務員基準法、政務人員法、及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等法案。今後政府將適時對考銓法規繼續作前瞻性、整體性及持續性的整建,並將不斷虛心檢討,研究創新,尋求更有效可行的良策,來進一步發揮考銓體系育才、儲才、用才的功能,使我文官制度,益臻完善。
二、法治建設的紮根奠基
民主憲政不僅是優良的政治制度,也是理想的生活方式。登輝自民國七十九年就任第八任總統以來,即以「推動憲政改革、落實主權在民」為最大職志。此項艱鉅的政治工程,五年來,在貴會第一屆以及第二屆全體代表的鼎力支持、全國同胞的殷切期待下,終於在去年七月圓滿完成。然而貫徹民主憲政,必以健全的法治建設為基礎。因此,今後我們要以更積極的態度與更堅定的決心,來推展法治建設。
法治建設雖然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卻不容失敗。目前,我們已完成憲法條文之增修,並制定「省縣自治法」與「直轄市自治法」等重要法律,使法制更加完備。同時,為了改革司法,也已由司法院及法務部成立司法改革委員會及司法改革小組,積極研討有關司法院定位、法院審級、法規整理、訴訟制度、法官自治與自律、法學與司法官養成教育等重要興革問題。
在法務工作方面,除了要提升檢察功能,加速獄政改革,增進司法保護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政府也要全力端正司法風紀,樹立廉潔政風,以提升司法威信;並且加強社會教育,以建立法治觀念。我們尤其希望法治觀念能深植人心,成為國人行為準則、思維模式與生活習慣中,絕不可少的要件。
三、經社發展的樂觀前景
過去一年,國際經濟情勢的變化相當顯著,而政府也以前瞻性的眼光,來推動經濟的自由化與國際化,為我們國家下一階段的發展,奠下紮實的基礎。今後,我們應全力擴大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格局,並且在制度上力求突破,以符合國際規範,邁向已開發國家之林。
在參與國際經濟事務方面,我們積極申請加入關貿總協,目前與各締約成員的諮商已接近完成階段,可望在不久之後獲准入會,並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為拓展我們經濟活動的空間,登輝與行政院連院長在去年分別訪問了東南亞國家,有效促進了我國在此地區的投資。八十三年,我國對東南亞的投資較八十二年增加三點五倍,累積金額達到二百一十六億美元,成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投資國。
為了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今年初行政院通過了「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營運中心計畫」,七月初,立法院也通過了推行「亞太地域營運中心」有關法規,希能爭取國內外企業,以台灣為根據地,匯集海內外的資本、技術、人才與資訊,來開拓與經營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市場,使我們的經濟能集合國際力量,再求突破,並且與亞太經濟更緊密地結合,共同發展進步。這是讓我們的經濟脫胎換骨,最好的機會!
為增進國民福祉,政府在財政允許的範圍內,正逐步建立社會安全體系,有計畫的推動各類社會保險制度。今年三月正式開辦的全民健康保險,是一項影響層面極為廣泛的重大政策。為了使我們的社會保險制度健全發展,在實施過程中,政府將深入了解民眾所反映的各項問題,適時修正相關法規,使大多數民眾能享受到社會保險的實質利益。同時,也要力求各項社會保險財務的健全化與合理化,避免造成國家財政過重的負擔。我們更要強調:社會保險制度絕對不能傷害或取代我國固有的傳統倫理文化,而是要促使兩者相輔相成,締建更祥和安適的社會。
四、國家安全的鞏固強化
近年來,國際局勢表象雖逐漸緩和,但是仍然潛伏諸多不安定因素,局部衝突亦所難免。亞太地區也有部分國家競相擴充軍備,其中尤以中共政權最為積極,不但對我構成嚴重威脅,也升高了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的不安。
當前我們國防建設的首要課題,是建立「有效嚇阻、快速反應」的防衛武力,使中共政權了解武力犯台,可能遭受的犧牲代價與嚴重後果,而不致輕舉妄動。目前除積極更新第二代武器裝備,提高立體化機動作戰能力外,更依據未來戰備需要與配合國家人力、財力,進行第二代兵力規劃。
在賡續貫徹精兵政策方面,國軍以十年兵力規劃為目標,現已初步完成部隊合理化的組織編制,裁減員額,提高戰鬥部隊編制現員比率。今後當視情勢發展再逐步檢討三軍戰略單位編制,適度調整高級指揮機構及軍事教育訓練組織,使國軍總兵力約占國家總人口數百分之一點七,符合一般先進民主國家總兵力與總人口比例,不超過百分之二的標準。
此外,國軍正積極精進教育訓練,提高官兵學養,堅定愛國信念,逐步改善官兵生活條件,加強退除役官兵之照顧。同時,更進一步更新動員制度、落實動員整備、強化後勤體制,並結合民間學術界、產業界,共同發展國防科技、提高國家工業生產能力。
國防是全民的國防,除政府積極規劃策進外,還希望全國同胞一起參與,才能結合整體力量,確保國家安全。
五、文教建設的深耕厚培
社會、文化教育的興革改造,是當前重大施政目標之一。我們不能只求今天的台灣,成為中國歷史上生活水準最富裕的地區,更要讓明日的台灣,成為中國歷史上文化素養最優越的典範。我們要經營大台灣,就要把經濟和政治發展的成果,轉化為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和文化素養的動力,才能使我們跨越發展中國家的最後門檻,成為進步而成熟的文明社會。
要經營大台灣,就得從小社區做起;要建立新中原,更要從固有文化著手。我們要使中華文化在台灣重生再造、發揚光大,也要使本土文化滋潤昇華、生機盎然。最近一年來,登輝走遍各地,積極推動「社區文化」的重建工作,就是希望能夠打破狹隘的地方和族群觀念,凝聚社區的群體認同,落實民主政治和地方自治,進而建立國家生命共同體的意識。同時,也要讓社區居民凝聚共識,參與經營自己的社區環境與社會生活,集中全力重建美麗家園的形象。我們不只要營造有群體意識的新社區社會,也要營造有群體意識的新文化人。
為了完成社會文化改造的大工程,我們必須進一步努力,讓文化的豐富內涵,融入政府各個行政部門的施政計畫中。在此一過程裡,對決定我們國家前途發展的教育工作,必須進行檢討。長久以來,我們在教育上雖有傲人的進步,但也已出現若干失調現象,亟須整頓重建,以強化國家建設的原動力。我們在去年成立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準備針對各項教育問題提出興革意見,務期為國家社會的重建,培育最優秀的人才,為民族的發展,提煉最菁華的力量。
六、兩岸關係的循序漸進
台海兩岸經過四十多年的分隔,在不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制度下,已呈現明顯的差距。如何經由探親、經貿、文化、學術、體育、資訊等方面的交流,逐步縮小彼此間的距離,達成國家統一目標,一直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不過,目前中國處於分裂分治的狀態,也是不爭的現實。沒有分裂分治,何來統一可言?所以,在兩岸尋求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都沒有理由不正視此一事實。漠視分裂分治,就是阻礙統一進程!
民國八十年四月三十日,登輝正式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同時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具體宣示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放棄以武力方式追求國家統一的誠意。但是四年來,大陸當局仍未採取具體行動終止敵對狀態。登輝希望中共深切了解,唯有建立和平解決爭端的共識與機制,使兩岸人民免除戰爭的災難,才能見到和平統一的曙光。
事實上,追求未來中國和平統一的第一步,就是兩岸在國際上共存共榮、互相扶持。兩岸中國人應該秉持兄弟情懷,互相尊重彼此的國際活動空間,共同參與各種國際組織,使中華民族的力量得以蓄積和擴展。絕對沒有互相對抗和孤立對方的必要。深盼中共領導人能用心體會登輝今年四月八日就兩岸未來發展的六點談話,以開闊的胸襟與前瞻的視野,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的新機運。
以會商替代對抗,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趨勢。過去幾年,海峽交流基金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曾多次接觸,就兩岸民間交流衍生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相信隨著兩會會商議題的增加,以及會商代表結構的改變,兩岸將逐步邁開和平競爭的腳步。今後,兩岸兩會的會商機制應不受任何其它因素的干擾,繼續發揮作用,以培養兩岸互信,增進良性互動,為兩岸關係的和諧進展,國家民族的和平統一,作出貢獻。
七、對外關係的務實拓展
近年來,國際情勢瞬息萬變:由兩大超強主宰國際政治的情況,已成為歷史;多邊主義逐漸形成趨勢;經濟合作取代傳統的結盟對抗運作型態;國際組織的功能也愈來愈受重視。這個多元化、自由化、民主化與國際化的局面,對世界各國來說,既有機會,也有挑戰。面對此一情勢,中華民國必須積極爭取更寬廣的國際空間與更合理的國際地位,讓台、澎、金、馬的中國人在世界舞台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中華民國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要一方面善盡國際義務,和其他國家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另一方面要重建中華民國的國際尊嚴。因此,我們不放棄任何可能機會,爭取參加國際組織及活動。值得欣慰的是,我國申請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已得到積極回應;重新參與聯合國的意願,也廣為國際輿論所重視。今後必將繼續努力,持續爭取國際支持,以竟全功。
而在對外關係的拓展上,政府更力求雙邊互惠關係的增進,從而促進國際的合作與進步。在民主化與自由化蔚為風氣的亞太、拉丁美洲及南部非洲地區,中華民國正扮演極具建設性的角色,與友邦們共同努力,分享發展經驗,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今年四月和六月間,登輝分別訪問中東、美國,連院長也在六月間訪問歐洲,就是要以積極的態度和進取的精神,展現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地區存在發展的事實。中華民國的外交處境雖然困難,我們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走出去,既不自我設限,亦不自我膨脹,而是以互惠和互助的原則,逐步開創新的外交契機,以符合我們兩千一百萬人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既不會傷害任何人,也不會接受任何人的打壓。
登輝在此重申,中華民國願意和所有民主國家互助合作,以共同帶動國際社會的進步與繁榮。在冷戰結束之後,世界文明與文化重新受到重視,我們致力於國內文化建設,就是要掌握這個時代趨勢,在國際文明社會中,展現我們豐富與成熟的文化資產,促成人類文化文明的新融合,並堅定地伸張對人類基本價值、人格尊嚴以及生活方式的尊重。中華民國願以「融合帶動進步」的基本理念,與其他先進國家,共同推動國際社會文化文明的互補與互惠。
八、相偕以行,邁向勝利
諸位代表來自社會各階層,反映全國民意,幾年來為實現憲政改革,不遺餘力。而今,圓滿的成果,已經在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頁。各位卓越的貢獻,贏得國人一致的肯定。
登輝自接受國人重託,就任總統以來,所念茲在茲的,就是體認時代潮流,順應全國民意,把中華民國建設成為一個文明進步、現代化的福利社會和民主法治國家。此一目標在全國同胞以及各位代表的支持努力下,已經逐步顯現成果。然而進步沒有止境,奮鬥更不能停歇。今後我們還要在已經建立的良好基礎上,開創更精緻、更宏大的局面,達成三項目標:
第一:使台、澎、金、馬兩千一百萬同胞,都能融入安和樂利的社區共同生活圈中,同時更要發揮「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的胸襟,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對人類的和平、合作、繁榮作出具體貢獻。
第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形象,不能只是資金雄厚、經貿發達,更要具備知禮守法,重視環保,講究生活素質與充滿和諧氣氛的現代文明社會條件,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友誼。
第三:進一步確立台灣作為中華文化「新中原」的優勢地位,透過海峽兩岸民間和平互惠交流,增進雙方了解與尊重,為中國大陸目前所面臨的文化文明困境,注入新的激素與活力,重建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的新內涵。
展望未來,要使理想境界化為具體事實,只有勇往直前,迎接挑戰。我們確信,挑戰是開啟成功的契機,團結是獲致成功的保證。只要大家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緊密團結,相偕以行,就必能再創國家復興的新里程,完成「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的歷史志業。
最後,敬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大家健康愉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