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親臨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舉辦的「哲學講座」,向與會的國軍高級將頒發表談話。
總統談話內容為:
今天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主持「國軍高級將領哲學講座」研討會,與大家共同探討有關哲學及精神修養的問題;其實不論哲學也好,科學也好,不外乎在協助我們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有效解決問題。
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課題,就是如何加速台灣現代化,並在「台灣經驗」的基礎上,完成和平統一國家的任務。為達成此一任務,我們特別需要一種高度的精神修養與道德智慧,來加強台灣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各方面的建設。而哲學,尤其是中國哲學的思想啟發,正可以用來涵泳我們這方面的力量。就這一點而言,哲學對每一個人都是很重要的。更何況,在座各位都是國軍優秀的高級將領,也都明白哲學修養在軍人執行保國衛民任務上的重要位。所以,今天能跟大家一起討論哲學有關的問題,覺得非常有意義。
中國哲學的特色
我們都知道,西方哲學家把哲學稱為「愛智之學」,主張研究哲學是從建立對外物的認知入手,進而以這種認知心態,企圖在變化無常的現象界,探尋是否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本體。這是一種先確立認知主體,再求解決宇宙人生問題的哲學思想體系。可是,我們中國哲學並未完全把對外物的認知,做為思想活動的重心,中國哲學普遍強調人在面對天地萬物時,首先要能體悟宇宙生生不息、生機活潑的真正價值觀,要由明瞭天人之際、順性命之理,知道安身立命之道,然後鼓勵每一個人發揮他的才性與責任,實現人文化成的人生理想。換言之,中國哲學除強調窮理致知之外,更重視一個人的自誠其身,從個人的道德修養來承擔起促進宇宙進化、生機流暢、萬物和諧的責任。所以,任何研究中國哲學的人,都可以看出,所謂由「盡性」達到贊化育、參天地境界,使天人物我、身心知行,形上形下打成一片,上下與天地同流,正是中國哲學的主要特色。
如果我們都承認中國哲學的特色,在於重視生命價值的體悟與實踐,那麼我們中國人應該是最重視培養人格尊嚴與發揮自由意志的。理由很簡單,凡是重視生命價值的人,一定對自己的生命意義,時時有最深刻的自覺與自反,進而發現無論對自己或對他人甚至對整個宇宙,都應該具有真誠的責任感,因而便會產生無限向上奮發的道德意識與人文胸懷。因此,人在現實人文活動中,一方面了解人人都擁有其不容侵犯的平等自由和尊嚴;另一方面也會體認出個人的自由與價值,並不只是為自己爭取個人的權利,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不受外力限制的道德實踐上,自由發揮才能,同時成就自己與他人的共同價值。這種成己同時成物的生命價值觀,不但使人的生命意境日漸提昇,也使個人與團體產生一種生命相共、相即、相融的關係,個人自由意志與團體民主和諧發展有其一致性,所謂人文價值觀的理想,便是透過這種理念,充分予以實踐。
由於上述的體會,所以近幾年來,登輝一再強調我們要以建立一個「高度人文關懷、尊重自由意志的民主社會」為國家建設的目標。在登輝內心中,深深希望這幾年的政治改革,能使中華民國每一位國民的自由意志都獲得充分的尊重與發揮,進而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更希望經由溝通、對話等互信互動方式,把民眾每一個人的意志和政府的施政理念結合起來,促進國家全方位發展,推動和平統一國家的工作。因此,政府一切作為的真正目的,在使人民的意志能自由表達、每一個人的意志都受人尊重,以發揮人性尊嚴及人的主動開創力,進而創造一個生機活潑、和諧美滿、高度人文關懷的社會。這與中國哲學所謂肯定個人價值、講究人人平等自由,及由個人盡性成己以實踐互相關懷的理想價值是完全相通的。
此外,我們發現中國哲學在強調發揮個人自由意志之時,也有一個「和諧感通」的思想要點,否則單單強調個人自由意志,是很可能無法達到人文關懷理想的。所謂「和諧感通」的思想,就是指中國人從不將他人與自己視為對立,也不將天下萬物視為是可以分割孤立的個體,而是認為天下的人與物,都有一種交互相關、互為因果的內在關連性。這也就是說,中國哲學大都要以旁通統貫之精神,建立一個融貫萬有、包容一切,使天下萬物都能統攝於本質上交融互合、相與貫通的思想體系。中國人相信,只要秉持這種價值信念的人,必然能以同情交感之心關照萬物,而與宇宙萬有相偕以行;必然能以大公無私、平等自在之心成全萬物。這種思想表現在現實政治活動上,也就會因堅持尊重每一個人的存在價值,真誠與民眾相感通,使人類的政治活動符合人性的要求,免於各種威權的桎梏。唯有如此,每一個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創造機會,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天賦才能,更可以本諸同情交感、兼愛互助的精神,遵守社會正義原則,共同致力於建立一個自由、幸福,又有尊嚴的生活品質與環境。
體驗中國哲學的奧蘊
在對中國哲學奧蘊的體認之下,我們可以認定中國的主權屬於全體中國人,不屬於那一個主政者,是政治人物必須有的一個基本理念,而有發皇「主權在民」理念的信心和作為。在這裏,要特別強調,如果中共當局明白「主權在民,不在主政者」的道理,就應該以務實的態度,解決當前兩岸間的種種實際問題,才能完成國家統一的大業,才能使全中國人共享和樂幸福。因此,我們今天提倡「主權在民」是基於中國的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的堅定理念;這與某些人士假藉這個名詞,切斷與大陸的關係,妄談什麼「台灣主權」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的,本於中國哲學的啟發,我們也認為政治人物的責任,就是開創一個公平、開放、和諧感通的政治環境,使全民的自由意志都能得到尊重與發揮。所以,多年來登輝非常重視「主權在民」與「生命共同體」這兩個觀念。事實上,我認為唯有「主權在民」得到落實,人民的自由意志才能充分發揮,而真誠互通的自由意志又是「生命共同體」的基礎。同時,人民的自由意志只有在凝聚為和諧感通的「生命共同體」之後,自由意志受尊重、「主權在民」才有實質意義與實現的可能。這表示,建立一個以自由意志為本的民主社會,它與「主權在民」、「生命共同體」三者之間,具有一種互為目的、相互關連、交融互攝、互為影響的關係。此亦即是說,「主權在民」是推動政治民主化、建立一個自由意志受尊重的民主社會的根據;而且「主權在民」的落實與建立一個自由意志受尊重的社會,又確實能凝聚「生命共同體」這種一體相關、生命互通的情懷。但是,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共同體」所強調不分地域、不分族群、彼此互尊互重,及重視「族群融合、共創未來」的道德智慧和自然情感,更是「主權在民」、自由意志受尊重的民主社會能否實現的關鍵。我們相信這種看法,是由中國哲學「和諧感通」思想原則所發揮出來的結論,必然能幫助實現中國哲學的奧蘊於現實人生之中。
再者,我們還認為中國哲學有一種發揮民胞物與、善推不忍人之心所透顯出來的憂患意識。此處所謂「憂患」不是以個人得失為憂,而是一種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心。古人稱此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懷,現代人則稱之為莊嚴的歷史使命感,或神聖的時代責任感。
在憂患意識的激發之下,不但使中國人得以氣魄恢宏、眼光遠大、居安思危、奮發圖強來互相期許,更主張一切政治活動應該是「人溺己溺」、「人飢己飢」愛心的推擴,而不應該是短暫有限私利的爭鬥。因此,登輝認為中國人平常所說的:「政者,正也。」一方面標舉了理想政治家要有施政行仁及修己以安百姓的自我要求;另一方面則指政治人物要秉持憂患意識,發揮民胞物與的愛心,對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做長期有效的規畫。進而以和衷共濟的大理想團結國人,在國家應有的建設正道上,團結奮鬥,以締造一個全民都能各正其身、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的幸福國家。
因此,如果有人要問登輝的治國理念有那些原則?我的回答,還是要以無私無我、愛心自然流露的「天下為公」理念為基本原則。近年來,政府大力進行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尊重個人自由意志,建立族群融合、共創未來的「生命共同體」、落實主權在民、推動經濟自由化與務實外交、策訂「國統綱領」、頒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互動,以及日前提出的「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的理念。無不是在為提昇台灣地區每一個人的權利福祉、謀求整個社會的安和樂利,及國家長遠的正確發展而奮鬥。這與其說是個人的治國理念,不如說是長期以來中華民國奮發向上的歷史價值傳承,是當前所有中國人應有的莊嚴歷史使命,和神聖的責任。
登輝曾經提過所謂「台灣人的悲哀」,那是一句表徵歷史上台灣人所處困境的感嘆,比如說台灣在日據時代的茫然無奈,確實是很悲哀的。但是,登輝更要進一步指出,台灣人的悲哀與中國人的不幸是息息相關的。百多年中國的苦難,才是一切不幸與悲哀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們今天的奮鬥,就是要以操危慮患的愛心,對此時此地全民和國家民族未來正常發展,做長期而務實的規畫。登輝認為,只有在這樣一心一意為國為民的憂患惕厲意識下,我們才能走出歷史悲情,開創美好未來。否則,全中國固將繼續沉淪痛苦,台灣也仍將難免於悲哀。這其中蘊含極深義理,尚須大家共同深思體認。如果大家在這一點上,建立起共識,攜手同心為「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而努力,則不僅可以開放整個中華民族調適提昇的新機運,也才真能超出不幸與悲哀,迎接光明與希望。
實踐中國哲學的義理
從上述這個觀點來看,我們目前所堅持的反共、反台獨兩項基本原則,是完全合乎中國哲學善推不忍人之心與深有憂患感的價值理念。我們要知道,中國近百年來的救國運動,就是對國家民族憂患感的具體呈現,就是希望推擴一己之愛心,犧牲奮鬥,使中國能走上建國、強盛的正道,使全中國人都能過自由幸福、友愛互助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為了解決「中國往何處去」的爭議,我們才以無比的愛心和信心,堅守住反共、反台獨兩項基本方向原則。大家應該了解,長久以來我們所堅持的反共,既非情緒偏執仇恨,也不是在與任何人進行權力爭鬥,而是我們明白中共阻礙了中國正常建設及民族生機再造的正道。因此,我們要以愛中國之心、民族之情,去除國家、民族正常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障礙。同樣的道理,我們堅持反台獨,也不是對主張台灣獨立的人,有任何偏見或仇恨,而是因為我們真正了解台獨將為台灣帶來災害,將危害台灣地區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將斷送中國走上正常建國正道的機會。
登輝近來曾在說明為什麼要堅持反共、反台獨時,提醒大家注意「反共不反華、反獨不反台」的道理。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指出,我們堅持反共,正是因為我們真心的愛中華民國;我們堅持反台獨,則是因為我們真心的愛台灣。登輝認為在照顧全民利益的仁愛精神及對國家民族未來發展負責的憂患意識之下,我們要堂堂正正宣布,唯有愛中華民國的人,才有資格反共;唯有愛台灣的人,才有資格反台獨。這一點也正是登輝多次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要生存、要發展,反共、反台獨是我們必須永遠堅持與努力的目標。
結語
中國哲學的特色,在於期許每一個人體悟天地創化的道理之後,奮然而起,盡性知命、參贊化育,去建立一個安和樂利的人間樂土。還可說是世上最富有人文精神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人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記得當年先總統 蔣公曾經說過:「立國不能沒有哲學,革命要能成功,更不能離開哲學。哲學之重要與其力量之偉大,我們真不能不視它為一切學問之首要。」這段話,把哲學的重要性,說明得非常清楚。尤其,我們現在正處於社會急遽轉型的時代,如何從思想的多元化,化解歧見與偏執,建立共識,達到信念方向的一致,全靠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正確合理的價值判斷。而哲學在這一方面對我們更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國軍肩負保國衛民的責任,無論效命疆場或一般性的戰備訓練,都要有不怕死、不怕難的高尚忠貞氣節。因此更應該具備哲學修養,透過對哲學的體悟,堅定五大信念和軍人武德,才能發揮忠於國家、忠於自己良知的大義精誠,盡到身為國民革命軍的本分。如果我全軍官兵都能有這麼一種共識和修養,登輝相信國軍一定可以成為民主憲政的維護者、國家統一的堅實後盾。在座的都是國軍高級將領,希望就從大家開始,對哲學多所研究、多所體認。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