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參加社會大學餐會
中華民國84年03月23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社會大學餐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在不久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許秘書長,曾經同登輝談過有關社會大學經營的近況,後來有機會聽到呂董事長說明有關辦理社會大學的宗旨、理念,對呂董事長的遠見,登輝深表感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各國對成人教育的發展,都非常的重視,紛紛採取各種不同的推動措施。我國也不例外,例如建立終身教育體制、成立成人教育中心、辦理空中大學等等,都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

呂董事長說:「社會大學基金會的英文名字是The Communiversity Foundation,也就是社區、社會與大學的結合。六年多來,在沒有政府支助的情況下,以微薄的基金逐步發展出演講教學、課程教學、旅遊教學、會議教學,以及有聲教學等,到今天已有十多萬人參加過社會大學各項教學活動」。社會大學推動終身學習運動,獲得的熱烈回響,正足以印證登輝第二次台灣經驗即將來臨的信念。

今天在座都是多年來為社會大學奉獻心力的老師和義工,無論來自學術、企業或是政府各部門,都可以說是社會與大學結合的實例,也是社區知識人群(intellectual community)提升整體社區生活的證明。登輝在這裡除了要對各位多年來為社會教育所作的卓越貢獻,表示感謝以外,特別要強調各位所做的一切,實際上是促進中華民國在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總體社會來說,我們正需要一個全面性的學習運動,也可說是理念的溝通與實踐。從第一個以經濟、政治發展為內涵的「台灣經驗」,開創出第二個以人文化成為主體的「台灣經驗」,這也是登輝最近倡導的「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的目標。

府推動憲政民主改革,實現「主權在民」後,國民如何表現當「主人」的風範;社會多元開放後,如何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個人自由意志獲得充分發揮後,如何建立個人與團體間共榮互利關係;以至國家如何走出現在、開創未來更大格局等等。

(附註:中國哲學在強調發揮個人自由意志之時,也有一個「和諧感通」的思想要點,否則單單強調個人自由意志,是不可能達到人文關懷理想的。團體的理想和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和諧發展的,個人與團體、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個人與社區、個人與國家,就是人文的關懷,就是生活上的關懷、生活上的照顧、互相的照顧。家庭每一份子,怎麼樣相處,就是這個理由。我們如果沒有和諧感通的思想,單單強調個人自由意志,是不可能,無法達到人文關懷的理想。所謂「和諧感通」的思想,就是指中國人從不將他人與自己視為對立,也不將天下萬物視為是可以分割孤立的個體,而是認為天下的人與物,都有一種交互相連、互為因果的內在開連性。)每一項都是全民未曾經歷過的嶄新課題,也是決定中華民國能否在二十一世紀成為先進國家所必須學習的課題。

我們知道,學習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的。尤其要跨越另一個世紀門檻,尋求台灣經驗躍昇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學習如何培育新文化,塑造新的社會價值體系,涵養新台灣人的自信和氣度。這不是空想就能連到的,必須運用我們累積的智慧,摒除無謂的意識型態糾葛,耐心面對改革過程的誤解與阻力,才能建立現代化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的新格局。

公元二千年,台灣應該追求新台灣人與大自然間相互疼惜的親善關係,從制度面檢討過去人對大自然的漠視破壞;應該追求新台灣人不分族群的生命共同體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對斯土斯民之愛;新台灣人更應該善用自由,從事科學、藝術、文化與新社會的創造。這不但是一次大規模的學習運動,也是一次台灣經驗化蛹為蝶的翩然躍昇。

在第一次台灣經驗到第二次台灣經驗的躍昇過程中,教育、司法以及行政改革是主要的中心議題。我們細心體察總體社會趨勢,發現社區是一切改革最重要的基本單位,無論教育、司法或行政改革,其動力皆來自社區生活的理想。各項改革所建立的社會價值體系,又會回到有機的社區生活中,不斷推動更新的生活理想。社區將是新台灣體現二十一世紀自然生活、社會生活與自我才性的新故鄉。

創造新的社區社會,其實也等於創造一個新的人。今天我們發展到這個地步,很多觀念,很多做法,很多習慣需要改變,才能和我們社會、政治、經濟一同進步。面對新的時代,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新的人和新的社會,這就是登輝今天向各位請教的重要課題,希望各位賜教,並為「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共同努力。

最後,敬祝諸位身體健康,事事如意!謝謝。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