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私立元智工學院創校六週年慶祝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欣逢貴校成立六週年校慶,登輝首先藉此機會表示道賀的意思。
貴校創校雖然只有六年的時間,卻已設立了九個學系、四個研究所,擁有二千八百五十九位學生,實在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教育部公佈的私立大學校院評鑑中,貴校年年都有極為優異的表現,更是難能可貴。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徐創辦人、董事會諸位董事、諮議委員會諸位委員、王校長以及全體教職員肯為學校犧牲奉獻的精神。諸位辛勤付出,樹立私人興學典範,為國家教育所作的偉大貢獻,登輝特別要在這裏表示最高的敬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貴校自創校以來,秉持「卓越、務實、宏觀、圓融」的教育理念,朝向「人文化、多元化、國際化、適域化、資訊化」的目標發展。讓同學們在各項專業領域中,涵養豐富的學識,也在通識的環境中,培養寬廣的國際視野,與濃厚的人文關懷。短短幾年來,已造就出一批兼具理想與現實的工程師和管理專才,成為社會建設的生力軍。
登輝認為,教育不但是為強盛國家、發展產業與安定社會而奠基,更要成為每一個國民追求自我實現的動力。因此,教育必須以人與環境的互動為主軸,從實際生活與工作體驗中累積成長的智慧。
理想的教育體系,是學校與社區密切結合的生活共同體。因為,社區豐富的生活素材與產業經驗,可以提供實用的研究課題,充實教育內涵;而學校充沛的知識資源,也應該融入社區中,以提升產業技術與社區文化的品質。學校若自外於當地產業與社區,會使教育內容貧瘠;產業及社區若不與大學結合,也會失去發展的生機。而與社會發展習習相關的大學工學院和管理學院,更應該深入了解當地產業技術與管理問題,以產業需求開發研究領域,以研究成果協助技術深化與產業發展,形成密切的產學合作,才能真正發揚與實踐大學的社區主義精神。
環顧各國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常與該產業所在地的大學、研究機構有密切的產學合作關係。以刀具產業聞名國際的德國索稜恩(Solingen),多年前即設有一座材料檢測研究中心,以服務刀具產業需求。而氣候與天然條件不良的荷蘭,每年能出口十億美元以上的鮮花,史賓赫研究所(Sprenger Institute)和阿士米亞研究所(Aalsmeer Research Station)等專業研究機構,在花卉培育、包裝與運送方面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沒。如果大學注重與產業的產學合作,能有效地回應當地產業的特殊需求,一方面既可集中焦點,解決產業技術升級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術研究落實於產業發展,拓展學生的就業能力。
根據最近的調查和統計顯示,社會上出現了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令人感到憂心。此一問題的產生,是生涯教育與國家社會發展藍圖未能配合所致。因此,我們希望大學的研究與教學、同學們的生涯前程規劃,都必須鑲嵌在台灣產業與社會的脈絡中。如此一來,才不會使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而學生就業的問題,也才能順利得到解決。
特別是台灣的產業技術和組織管理特性,與美、日、歐洲各國的情況不盡相同。他們的經驗,固然可以提供我們作為參考;但因整體環境的差異與發展階段的不同,我們更必須針對本土產業進行研究分析,探尋適用於本土的學術理論,建立符合產業需求的產業科技與管理體系,使學術研究成為產業升級的動力,也使同學們具備投身實務工作的智能。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實現「人盡其才」的理想。
值得欣慰的是,貴校也能體察時勢,在發展總目標中,明白揭示「適域化」的方向,期能為本土產業發展實用的科技,培養適用的人才。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必能為本土產業注入新生機,帶動經濟的升級發展。
另一方面,登輝對各位同學,也有更深的期許。各位生長在中國有史以來經濟最富足、政治最民主、社會最開放的時代,得到國家社會最周全的照顧,可以說是最幸福的一代。但是,現在也正是我們國家邁向發展新階段的重要時刻,我們除了要致力建設台灣,跨足國際之外,更要完成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的民族志業,這也正是各位所應肩負的時代使命。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學習的機會,充實個人的學識,培養開闊的胸懷,拓展宏大的視野;在踏出校門之後,更要盡情貢獻所長,回饋社會。我們所處的環境,雖然充滿嚴酷的挑戰,但也正是讓青年朋友得以發揮理想、實現抱負的沃土。希望大家一同努力,為自己、也為國家,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是一個天然資源缺乏的國家,必須靠優秀的人力資源,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因此,教育至為重要。貴校已為國家社會培養不少人才;希望日後能投注更多的心力,培育更多傑出的工程師與管理人才,投入國家建設行列,共同實現「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的理想。
最後,敬祝貴校校運昌隆,同學們學業進步,大家健康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