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4年11月24日
總統參加工程師學會年會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學會聯合年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學會八十四年聯合年會,在高雄盛大舉行,登輝應邀參加,感到非常愉快。

數十年來,全國工程人員奮發圖強,各盡所能,將寶貴的心血投注在我們共同生活的土地上,成就了舉世聞名的台灣經驗。從早年東西橫貫公路的開闢,石門、曾文等水庫的興建,電力的開發,到後期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十四項建設,以及散佈全國的各大工廠。這些推進國家現代化的大計畫、大工程,都是全國工程人員的重大貢獻。因此,登輝首先要向各位工程專家對國家實體建設的心血奉獻,表達由衷的感佩。

登輝也願藉此機會,就公共工程方面的幾點意見,提出來和各位共勉:

首先,是要強調宏觀與遠見的精神:歷來有些工程建設,建了又拆、拆了又建,引起不少爭議。其中可能有其階段性的考量與限制;但最大的原因,則是只著眼於「點」的完成,而缺乏「面」的考量,或只重視短期效益,而忽略長期需求。今天的公共建設,必須要注重整體的規劃,和長遠的設計,並依需求緩急,訂定優先順序,有計畫地實施,俾使投資發揮最大效益。

其次,要審慎考量經費負擔:公共工程建設的龐大經費,涓滴來自人民的稅賦,必須審慎運用。建設的宏觀遠見,固然重要,但也要量力而為,或分期進行,始克有濟。例如六年國建,總經費遠八兆以上,無論人力、物力、財力,都不勝負荷。所以,政府重行檢討,確定了優先進行順序,也就是現在推行中的十二項建設計畫。如何在用錢與省錢之間取得平衡點,是公共工程成敗利鈍的重要關鍵。現在國家政務極繁,財務負擔沉重,更應該鼓勵民間投資興建公共工程,以減少政府財力負擔。

第三點,要注意興利防弊,堅守專業精神:近年來不少公共工程建設,或因法制規章不夠健全,或因外界壓力太多,或因傳言與報導有出入,以致迭受批評和質疑,造成社會的誤解,也使政府形象蒙受損害,實宜設法加以導正。因此,政府成立公共工程委員會,以工程專業的角度,從制度及作法等各方面,發揮除弊興利的功能;更希望全國工程專家,堅守專業道德,共同致力增進國家社會的公利和福祉。

此外,也要追求技術和藝術並重的境界:我們要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生活品質的提昇。因此,公共工程建設不但要求安全經濟,更要注重美感以及與環境的和諧共存。也就是說,環境保護、生態維護,乃至景觀的講求,都不容忽略偏廢。工程人員不僅是技術專家,也是藝術專家,有責任讓未來的國家建設,展現現代人文的新風貌,孕育豐富文化的新內涵。

值此國家建設邁入新階段之際,工程人員的責任將更加繁重。登輝提出這幾點感想和意見,提供各位工程專家參考,希望大家共同為「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的時代志業,多盡一分心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