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接見國際法學會與會各國代表
中華民國84年05月30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指出,中華民國近幾年來順利完成政治改革及成功發展經濟,所累積的「臺灣經驗」,已經獲得國際社會的相當肯定,同時也成為開發中國家競相學習的典範。

總統特別強調,中華民國在臺灣,最近幾年來,一方面積極進行憲政改革,一方面致力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在亞太地區的國際社會中,已形成一股不能忽視的影響力。

總統下午由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及外交部部長錢復陪同,在總統府接見參加「國際法學會第一屆亞太區域會議」與會各國代表。

總統在談話時特別針對「臺灣經驗」的內涵,作了精闢的闡釋。總統致詞內容為:

欣逢「國際法學會第一屆亞太區域會議」,在中華民國隆重召開。各位遠道而來,登輝特別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表示熱烈的歡迎。

這一次會議,各位分別來自三十六個國家地區。各位平時對中華民國也許不了解,也許了解不多,這一次難得前來,可以說是增加了解的最好機會。大家應該知道,中華民國近幾年來順利完成政治改革及成功發展經濟,所累積的「臺灣經驗」,已經獲得國際社會的相當肯定,同時也成為開發中國家競相學習的典範。究竟「臺灣經驗」對中華民國及未來亞太區域發展,具有那些意義,登輝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各位作簡單的介紹。一方面可以幫助各位正確了解中華民國;一方面可以為亞太區域未來發展,提供思考方向。

大家都知道,中華民國並非聯合國會員國,而且只有二十九個邦交國家,在國際人士眼中,「臺灣」是非常渺小的,或只被視為「例外的存在」。

中華民國在臺灣,最近幾年來,一方面積極進行憲政改革,一方面致力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在亞太地區的國際社會中,已形成一股不能忽視的影響力。但是真正能夠發覺到此一在世界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臺灣經驗」所具重要意義的人,並不是很多。我們認為國際關係不能只限於國際法和國際機構的正式運作,也應就現實存在的獨立國家或國家以外的組織單位半公、半私的實踐規範所制約的國際活動中,去看一個國家對國際社會的實質貢獻。就此意義而言,今天臺灣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是不容忽視的。

因此,在上述的理念下,探討近年臺灣政治的民主化、大陸與臺灣關係的擴展、臺灣多元化務實外交所形成的非正式國際網,以及臺灣成就所具有的意義,在脫離冷戰和脫離社會主義的世界潮流中給與臺灣定位,才能為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亞洲發展,提出新的方向。

「臺灣經驗」這句話,是本人就任以來,為朝向建設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中國,將臺灣的成就「移植」到中國大陸去所提出來的。至於「臺灣經驗」的深一層意義,想進一步作下列說明:

一、中華民間在臺灣,經過蔣中正先生及蔣經國先生兩位總統的正確領導,達成高度的經濟成長,根據去年(一九九四年)的統計,平均每人的國民生產毛額(GNP)為一萬一千多美元,外匯存底高達九百三十億美元(為世界第二位),擁有如先進國家一般的經濟力量。目前在本人領導之下,除經濟持續發展外,政治也已自威權主義體制逐漸往民主主義體制轉移,並且已接近完成。

回顧近年來,世界各地區「威權主義體制」往「民主主義體制」轉移的事例中,曾經出現如拉丁美洲或東南亞的軍事政變、中共的天安門事件、蘇聯保守派政變的保守逆流,以及杭亭頓(Hunghtington)先生所說的「政治後退」現象,帶來許多社會的暴力和政治的混亂。然而在臺灣卻沒有出現如許多發展中國家常見的政治參與擴大、階級對立、軍事政變等的惡性循環,而順利實現和平的民主改革。在比較政治學的宏觀理論上,在過去世界史的經驗中,「臺灣經驗」是一極為罕見的事例。在繼「經濟奇蹟」之後,再創造了「政治奇蹟」。

二、一九九四年一至十月臺灣與大陸間接貿易額約有一百億美元,而臺灣向中國大陸投資總額根據各方面的估計,在一九九三年即接近四十億美元,但是臺灣的經貿活動,不只限於中國大陸,也同時拓展到東協、越南、北韓、獨立國協、波羅的海三國等國家,我們必須注意到臺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卻能在國際社會中,建立經濟國際網路,非常的不容易,值得驕傲。最近更積極籌劃成立亞太營運中心,進一步以自由區域的姿態,出現於亞太地區,以促進經濟體制的脫胎換骨。
三、假使看到「臺灣經驗」的成功,就認為臺灣的奮鬥歷程一定非常的順利,那是極大的誤解。也就是說,臺灣的政治改革,以及在無邦交環境下的國際經濟活動,都是帶著誕生的陣痛,發揮了政治的高度智慧,才順利完成的。我們不能忽略掉這一點。所以值得注意的,並不是「臺灣經驗」的結果,而是「臺灣經驗」的奮鬥過程。

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包括海洋法、人權與地區性差異、國際智慧財產權、區域內環境保護的法律問題、亞太國家參與區域國際組織與合作問題等等,都是亞太地區各國在未來發展中,必須重視的課題。經過此次會議的熱烈討論,所獲得的寶貴意見,相信對加強亞太地區的合作與整體發展,一定有重大的助益。

最後,敬祝各位健康愉快!謝謝。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