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並提出「國情報告」。
總統報告內容為:
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已經在本月四日隆重揭幕。今天,登輝以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身分,前來向各位代表提出國情報告,至感榮幸。各位代表一向關心國是,熱心為民服務,登輝特別要藉此機會表示崇高的敬意。
環顧世界大局,在冷戰結束後,兩極對抗已不復存在,意識型態之爭也已走入歷史。在快速形成的國際新秩序中,講求自由、推動民主、尊重人權,是國際社會共同遵守的信條;而全球經濟邁向高度自由化、區域經濟加強結盟合作,將是大勢所趨;世界文明也將因為這種變遷所注入的活力,不斷地創新進步。
近年來,中華民國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累積了豐碩的建設成果,廣受國際社會的肯定與重視。尤其是在今年三月完成總統、副總統直接民選之後,更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揭開了輝煌的新頁。今天站在歷史的新起點,面對新的國際秩序,我們必須以新的思維、新的決心、新的作為,繼續推動內部改革,落實主權在民理念,凝聚生命共同體意識,才能克服新時代的挑戰,昂然邁進二十一世紀。
一、奠定法治根基
民主憲政與法治建設密不可分,凡是民主先進國家,無不以厲行法治,作為保衛民主制度、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礎。
登輝在過去六年任期內,念茲在茲的就是推動憲政改革,期使政府體制切合國家的發展需要。其間經過第一屆與第二屆國民大會先後三次制訂通過憲法增修條文;宏大的改革效果,已使我們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
我們推動民主改革的目的,固然在激發個人的自由;但民主體制的確立,卻在追求整體的和諧。因此,推動民主改革,必須以落實法治精神為前題;貫徹民主憲政,更必須以健全法治建設為基礎。
法治建設的深耕密植,不但要以完備法律規章為重點,更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了解人民切身的感受,保障人民正當的權益,實現人民對正義的期望。因此,無論是立法或執法的過程,不能僅從政府的立場思考問題,而應該以人民為起點,重建人民對法治的信心。
具體來說,在司法改革方面,必須維護審判獨立、提高裁判品質及加強辦案效率;在法務改革方面,則必須普及法治教育、革新檢察制度、落實人權保障、加速獄政改革,並痛下決心,全力整飭司法風紀。
我們深盼,透過這些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使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得到充分的實現;使司法的公信力與公權力,成為捍衛民主憲政與社會正義的利器;使我們的社會,真正成為既有個體自由,又有整體和諧的現代化文明社會。
二、持續繁榮經濟
經濟發展是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多年來,我們透過經濟建設,厚植國家實力,改善人民生活,進而回饋國際社會,為世界的繁榮進步作出具體貢獻。 去年下半年,國內因為股市與房市低迷,加以中共在臺海軍事演習及金融事件的影響,以致內需減緩,經濟景氣轉弱,但經政府適時採取有效措施,目前景氣已逐漸回升。同時,由於亞洲開發中國家經濟持續強勁成長,以及前蘇聯等計畫經濟轉型國家回復成長,帶動世界經濟復甦及世界貿易量提高,更為國內經濟注入成長的活力,讓我們對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環顧國際經濟情勢,世界貿易組織已正式成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通過大阪宣言,決定自明年起,執行自由化行動綱領;東協七國以及由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也可能分別在近年內成立自由貿易區。種種跡象顯示,二十一世紀全球各主要經濟區域,將逐步完成貿易自由化,達成高度區域經濟整合,成為一個低關稅、無障礙的地球村。
為因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我們必須加速落實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積極排除投資障礙,創備開放、公平的競爭環境;並提昇產業技術層次,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國際經貿組織,全方位拓展實質經貿關係,使中華民國成為國際繁榮發展的建設性成員。
未來四年的經濟發展,將決定我們是否能在二十一世紀來臨前,達到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二萬美元的水準,邁進已開發國家。因此,我們必須以更具前瞻性與世界觀的政策理念,建設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扮演亞太經濟樞紐的關鍵角色,才能賡續推動跨世紀的國家建設,創造國家發展的光明遠景。
三、健全社福制度
社會福利的推展,關係民眾福祉與社會祥和,是國家進步的重要指標,政府一向非常重視。
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必須滿足民眾基本需求;亦須不斷因應社會變遷,適時調整。因此,社會福利制度一方面要依據政府財政負擔能力,基於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合理分配,務期使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提昇生活品質;另方面,也必須廣泛結合民間充沛資源與力量,彌補政府不足,為福利的普及化,注入新的活水源頭。
多年以來,政府一直以實踐社會公義的原則,積極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今後,更要以前瞻的規劃,配合國家整體的發展,擴大社會福利的層面。舉凡關懷兒童發展、增進青少年與老年福祉、照顧低收入戶、維護殘障權益、促進兩性平等、加強職業訓練、保障就業安全、落實社會救助、健全保險制度、普及醫療保健、拓展志願服務、輔導弱勢族群等等,都是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
同時,也要落實「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念,以家庭倫理和社區照顧為基礎,深化社會福利制度。透過家庭成員的關懷照顧,以及社區居民的互助合作,提振家庭倫理,凝聚社區意識,建立和諧感通的福利社會。 因此,我國未來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將朝向家庭、社區、政府之間多層次、組合式服務網的建立邁進,致力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共同推展各項社會福利措施,讓全民真正享有家園生活之樂,早日進入現代化國家之林。
四、鞏固國防力量
國防是國家安全的礎石。國家必須要有強固的國防,才能在安定的環境中謀求發展。如果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則政治的安定、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民眾的福祉,都將失去保障。過去我們能夠安心的從事國家各項建設,獲得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的成就,主要就是憑藉堅強的國防力量。
最近以來,中共不斷增加國防預算,擴張軍備,並對我們進行軍事恫嚇,已嚴重影響國家安全與國人生活,更對亞太地區的安定繁榮,造成莫大威脅。為了確保臺、澎、金、馬和亞太地區的安全,我們必須加強國防建設。唯有建立強大的國防力量,才能無懼於中共的武力威脅,保障此一地區的和平繁榮。
為了有效提昇國軍防衛作戰能力,過去一年中,我們在三軍部隊的組織結構、教育訓練、戰備整備及總動員準備等方面,都做了相當的努力,並已獲得顯著的成果。同時,第二代武器裝備也已陸續成軍,強化了國軍總體戰備的實力。然而國防建設不容一日鬆懈,面對中共的潛在威脅,未來我們仍必須依據防衛作戰的需要,加速革新,不斷精進,並結合全國人民的支持,發揮團隊力量,確保國家安全。
五、提昇文教建設
文化是國家建設的基礎,民族興衰的關鍵。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五千年,端賴優秀文化的維繫。而臺灣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和歷史背景的特殊,不但保有傳統文化的特色,也吸收了西洋文明的菁華,蘊育出蓬勃的文化生機,為中華文化的永續昌盛,注入新生的活力。
最近數年來,我們更積極將政治與經濟發展的成果,轉化為提昇文化素質的動力,並透過社區文化的發展,致力文化的新生與重建,破除褊狹的畛域與族群觀念,凝聚社區群體認同,進而建立國家生命共同體的意識,強化國家文化根基。
為求文明的永續精進,我們更必須將文化的豐富內涵,落實在教育改革上。我們的教育雖然已有傲人成就,但不容諱言,也出現若干弊端,例如過分偏重以學校教育為範疇的觀念與設計,以致產生僵化的學校教育觀念、偏重文憑的社會現象和用人制度,以及畸形發展的升學主義等,都需要透過教育改革的推動,徹底解決,以促成教育的自由化和多元化。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社會是互動日趨頻繁、互賴日益加深的體系。因此,我們必須在教育上培養下一代宏大的國際視野,才能掌握世界脈動,拓展生存空間。我們要以多元的教育機制,落實終生學習的理想,全面提昇社會人力;同時,也要結合社區生活,發揚鄉土精神,讓新生的一代傳承臺灣經驗發展過程的奮鬥精神,激發大家對鄉土的熱愛,滿懷自信,迎向未來。
六、全面發展交通
交通是民生的命脈,也是經濟建設的基礎。在國際交通日益便捷的地球村時代,交通建設的良窳,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因此,我們必須以宏觀的角度,對各項交通建設作前瞻性的規劃,才能厚植國際競爭實力。
交通建設涵括運輸、電信、郵政、氣象、觀光等範疇,雖經緯萬端,但都以國際化與自由化為發展主軸,建構國家發展的基礎網絡。為推動跨世紀的國家建設,我們正致力於交通建設的全方位發展。諸如:積極擴建國際機場航站及港埠設施,加速建設全島快捷運輸網路,改善離島、山地及東部的交通設施,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擴建整體服務數位網路,完成儲匯全面電腦連線作業,建設地區性的觀光遊憩設施等等,務期藉由交通建設的強化,加速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準。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運輸及通信的需要,未來的交通建設,除賡續推動跨世紀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外,也將根據「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的立法精神,擴大民間參與交通的興建與經營。政府將致力落實整體交通規劃、訂定相關規則,創備公平競爭的市場,結合民間的力量,使交通產業發揮最大的潛力,舖設邁進二十一世紀的恢弘大道。
七、促進兩岸關係
四十多年來,海峽兩岸因歷史因素,造成隔海分治;兩岸同胞也因長期間隔閡,產生意識形態的對立與觀念的差距。如何結束此一歷史悲劇,追求國家統一大業,是我們不曾懈怠的目標。
自從登輝繼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無時不以維護臺海和平、開展兩岸良性互動為念。雖然我們的努力,業已獲致相當的成果;但是,由於中共始終無視於中華民國在臺、澎、金、馬地區存在發展的現實,致使兩岸關係時生波折。尤其去年以來,中共為了扼殺我們國際活動空間,影響我們民主發展進程,對登輝個人發動一波又一波的誣衊;對臺海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軍事演習。所幸,由於我們顧全大局,表現了無比的自制,才未發生任何事端。但中共這種作法,已經傷害了兩岸和平關係的進展。
雖然中共如此缺乏理性,但是我們追求國家和平統一的決心絕不會改變,努力更不會停止。因此,登輝特別在五月二十日的就職演說中強調:「在未來,只要國家需要,人民支持,登輝願意帶著兩千一百三十萬同胞的共識與意志,訪問中國大陸,從事和平之旅。同時,為了打開海峽兩岸溝通、合作的新紀元,為了確保亞太地區的和平、安定、繁榮,登輝也願意與中共最高領導當局見面,直接交換意見。」相信我們的用心和誠意,一定能夠獲得兩岸同胞的一致支持,希望中共當局也擺脫舊的思想窠臼,體認新的情勢變遷,勇敢面對歷史現實,展現互動誠意,共同為未來的和平統一開創新局。
今後,我們將繼續秉持務實的態度,擴大經濟的互補互利,深化文化的傳承發揚,加強資訊的流通交換。身為中華民族一份子,我們也願意秉持真摯的同胞愛,以臺灣地區建設的經驗,協助中國大陸加速發展,改善億萬同胞的生活福祉,進而集合兩岸中國人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締造和平繁榮的新紀元。
八、加強務實外交
當前國際體系朝向多元化演進,國際間的協商合作,取代了傳統的結盟對抗,國際組織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視。對各國而言,也是新合作局面的開始。面對此一情勢,為了使生活在臺、澎、金、馬的同胞,擁有必要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我們仍須繼續加強務實外交,爭取更多合作伙伴,以期在國際社會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中華民國的外交,一向秉持獨立自主的精神、平等互惠的原則,積極敦睦邦誼,善盡國際責任;堅守國際正義,維護世界和平。近幾年來,我們更以靈活務實的態度及積極進取的作法,與有邦交國家,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合作交流;對無邦交國家,致力互助合作,加強實質關係。同時,我們也不放棄任何機會,爭取加入國際組織,參與國際活動,拓展國際空間,提昇國際地位。因為我們相信,自由、民主、繁榮的中華民國,可以為國際社會作出具體貢獻,也應該享有合理的國際尊嚴。
面對以民主與尊嚴為主軸的國際新秩序,我們除了加強務實外交,更希望充實兩岸關係的內涵,為雙方人民謀求共同的利益。從長遠來看,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社會組織,正可為統一大業提供更有利的外在環境,對於雙方互信的培養具有正面的意義;絕非中共當局所說的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
登輝希望中共當局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面對兩岸分治的現實,放棄霸權心態,一本相互扶持的同胞情義,共同為中國人在國際社會的尊嚴與發展,努力奮鬥,締造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新世紀。
九、結語
各位代表女士、先生:第九任總統、副總統的就職,是中華民國歷史的新開端。這個莊嚴的開始,標誌著神聖責任的承諾,象徵著全國同胞的新希望。登輝接受全民付託,深感使命重大,自當秉持向歷史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全力以赴;敬請各位代表女士、先生,隨時給予指教鞭策。
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有史以來政治最民主、經濟最繁榮、社會最開放、文化最昌明的新時代,也是我們國家重建再造、開創新局最具信心的大時代。如何讓我們的民主制度臻於完善,讓我們的民主運作臻於成熟,是全國人民對第三屆國民大會最高的期許,也是各位代表最為重要的使命。希望就從國民大會開始,讓我們共同以民為念,以國為重,展開政黨合作的新時代,凝聚共識力量,完成憲政改革,再一次攀登國家建設的新高峰。
最後,敬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大家健康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