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6年12月28日
接見金舵獎暨旭青獎得獎人 副總統盼更多人協助青少年健全發展 使國家社會更趨祥和安康
副總統接見「中華民國第16屆金舵獎暨旭青獎得獎人」

陳建仁副總統今(28)日上午接見「中華民國第16屆金舵獎暨旭青獎得獎人」,肯定他們對社會、社區及青少年輔導工作的付出與貢獻,並期勉大家未來都能秉持初衷,吸引社會更多優秀人士投入,共同協助青少年身心健全發展,使國家社會更趨祥和安康。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金舵獎得獎人在青少年輔導工作長期默默付出,期待得獎人持續在各個領域延續輔導工作,讓社會增添更多的愛與溫暖。對於獲得旭青獎的4位得獎人,他也給予祝福與肯定。副總統認為,得獎人奮發向上的精神,以及對社會的付出與回饋,必能提供目前還在徬徨中的青少年朋友一個很好的榜樣,並帶來正面的引導,相信青少年朋友受到啟發後,會找到生命的方向。

副總統表示,近年來社會快速發展,人際互動也顯得冷漠。青少年的成長期往往因為父母、師長、社會的忽視,導致在成長過程中產生錯誤的認知及行為,或在受到不良成長環境的負面影響時,欠缺家長及身邊親友的關懷而誤入歧途。

副總統認為,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樑,若個人的生涯發展遭受影響,整個家庭,乃至於社會國家也將蒙受重大損害。如同總統曾提到,國家社會安全網的每一個節點及個人都應當有完整的發展。幸好,社會上有許多像今日的得獎者一樣,關心青少年成長的熱心人士,大家不僅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還行有餘力投入青少年的輔導工作,長期陪伴青少年們成長發展,幫助許多內心徬徨或誤入歧途的年輕朋友,重新拾回對自己的信心或找回人生的正確目標。

副總統提及,我們常聽到年輕人抱怨大人不瞭解他們,也常聽父母師長們感嘆青少年無法體會他們的關愛,很多人將這樣的表現解釋成「代溝」。事實上,問題只是出在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表達情感的型態不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太一樣。因此,在輔導青少年時,除了愛心與耐心,更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他認為,青少年輔導工作需要持續性,這也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向之一。總統的施政對青少年議題充滿關懷,政府一定會投注更多人力與資源,與民間社團一起努力,關心青少年問題,使青少年的身心靈能健康發展。

最後,副總統期盼大家未來都能秉持初衷,繼續投身青少年的輔導工作,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吸引社會更多優秀人士投入,共同協助青少年們身心健全發展,也協助國家社會更趨祥和安康。

賓客一行由中華民國觀護協會理事長陳堂立率領、內政部主任秘書沈淑妃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