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10月05日
總統參加基隆地方文化展開幕茶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參加在總統府舉行的基隆地方文化展開幕茶會,在致詞前,並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郁秀及基隆市長李進勇,以象徵台灣民俗傳統的拋麻糬儀式,為國人共同祈福。
  隨後,總統也在接受該市看守燈塔長達四十七年的黃清榮老先生所贈送的燈塔作品後表示,這個燈塔作品不僅是他的燈塔,也是全國的燈塔,燈塔也將指引我們航向光明。
  基隆市地方文化展是「總統府地方文化展」自今年四月開展以來的第四檔,展期兩個月,自十月二日至十一月三十日止。前三檔已展出的縣市有新竹縣、高雄縣及台中縣。
  總統在開幕茶會的致詞內容為:
  今天很高興能在光輝十月、我們國家生日之前,邀請大家來到總統府,參與「總統府地方文化展」第四檔︱基隆地方文化展的開幕,讓我們一同共享海洋文化的盛宴!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經歷了許多風災與土石流,讓許多同胞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或家園,更雪上加霜地讓我們的農業與經濟承受更大的重擔。然而,心情沉重之餘,阿扁也看到了全國同胞堅毅不撓、愈戰愈勇的精神,讓人倍感欣慰,這就是我們台灣的精神!
  今天,我們從台灣頭的基隆開始,重新回顧前人走過的道路,我們的先祖乘風破浪跨海而來,曾在一無所有的環境,赤手空拳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中打下一片天地,現在我們雖然遭逢挫折,但外在條件仍然優沃於過往,阿扁相信,這份潛藏在血液之中的不屈基因,仍將會是引領我們渡過經濟「黑水溝」,尋得再出發方向的最終力量。
  基隆,位居台灣北端,有著三面環山東北面海的顯要地勢,自古以來就是兵家重鎮。最早拓荒者— 凱達格蘭平埔族,就曾利用此地自然資源,發展出親山親海的先期文明。一八七五年清廷取基地昌隆之意,以「基隆」取代老地名「雞籠」,雞籠港自然而然地成為基隆港。
  過去,基隆曾以「礦、港、漁、農」多元經營發達一時,二次大戰後,卻隨著時代快速變遷逐漸沒落。雖然這樣,基隆的山、基隆的海、基隆的綿綿細雨和廟口小吃,仍然是大家心中不變的基隆印象,也是基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尤其基隆港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基隆地方文化展中,各型各樣、巧奪天工的船隻模型,可以窺見。也只有基隆這麼一個多元港口文化的地方,才能出產如此高度精緻工藝的極品。
  今天,基隆的「大船入港 快樂出帆」,首航來到了總統府,接下去的兩個月,也希望所有國人同胞都能來這到總統府,看看基隆一脈傳承的地方文化。我們在這一檔的開始,依著正統台灣民俗「擲麻糬」,為這艘新船舉辦下水禮,而故老相傳,「擲麻糬」除了有向老天祈求船隻出港一帆風順、漁獲滿載之意,更有藉著大夥兒分食麻糬以「分福氣」的涵義。阿扁心中更盼望為我們國家、為二千三百萬人民祈福,在台灣這艘船上,我們能夠同舟共濟、共同航向希望與光明的所在!
  感謝大家,歡迎各位。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