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分別參加台南市私立瀛海中學及台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慶活動,親自頒贈「仁風化雨」匾額,褒揚樂於捐款助學的已故李希文中校,匾額由兩校代為保存。
總統在兩校致詞時表示,李希文中校助學或捐助的背後都代表著一種大愛,唯有愛才是做人的根本。他並強調,心中有愛才是做人的根本,要用愛來化解歧見,也只有用愛才能讓我們未來的路,走得更穩、更寬、更遠。
總統也在台南高商致詞表示,李希文中校是一位真正愛護台灣的人,可能在一輩子中未曾走向街頭喊「愛台灣」,但是李中校一生所作的貢獻,卻讓所有的人都記得李中校是愛台灣的人,他期許國人應將李中校的愛持續發揚光大,讓台灣充滿了愛。
總統上午首先抵達瀛海中學,除參觀李希文先生紀念展,並為李希文先生紀念碑揭幕;總統在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他第一次到該校參加5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開鑼儀式,他祝福該校生日快樂。
總統指出,今天參加校慶活動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是,褒揚曾經捐助該校300萬元的李希文中校的義行及參加紀念碑揭碑典禮,李中校為學校的奉獻與付出,是一位值得大家傳誦的傳奇人物。
總統表示,李中校在民國22年於河南省靈寶縣出生,15歲隨青年軍來台,於軍中服役40年,民國74年退役。民國93年他寫信給瀛海中學當時的黃炎祥校長,表示願意捐出30萬元成立獎學金,後來增加至300萬元,兩年後再捐給台南高商500萬元作為獎學金。他於97年8月31日過世前,前後捐出800萬元,對富有的人來說金額不大,但對一位一生奉獻國家的退伍軍官來說,這是他積蓄20年的錢,實屬難得。
總統進一步指出,李中校將一生的青春奉獻給國家,並將一生的積蓄捐助給社會,他不求任何回報而能夠這樣的付出,如同他生前說過的「節儉是最大的優點,做公益是一生的信念,默默付出是最快樂的事情。」李中校成立的獎學金,已有44位全勤的同學受惠,李中校本身儉樸,希望捐給全勤的同學,因為中華文化中常提到「勤能補拙,儉以助廉」,李中校此舉可以說落實了這兩句古訓。
總統也表示,看到李希文中校的善舉,讓他想到「分享的哲學」,人活在世界上不是只為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夠關懷他人,關懷他人的方法有很多種,都可以用分享的角度分析:例如願意和他人分享時間與精力,可以擔任志工;如果願意與他人分享財產,可以捐錢;願意分享健康,則可以捐血;若願意和別人分享生命,就可以捐贈器官或大體。李中校選擇捐贈財產,他的行動為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總統說,他的家訓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強調讀書為善;他說,他的祖父經過努力奮鬥,在小有積蓄後開始行善,並設善所進行修橋補路工作,幫助貧民,善所門上掛的就是親手寫的對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李中校就是利用為善最樂來幫助他人讀書,與他自己的家訓所推崇的理念相符。
總統希望瀛海中學的所有同學能夠牢記李希文中校的善舉,尤其要特別記得李中校獎勵的是勤學的學生,「勤能補拙,儉以助廉」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一部份。他肯定瀛海中學在校園中設立以「LOVE」為圖案的地標,並強調,心中有愛才是做人的根本,要用愛來化解歧見,也只有用愛才能讓我們未來的路,走得更穩、更寬、更遠。
在台南高商的活動中,總統也為李希文紀念步道揭牌、植樹,並觀賞李希文中校感恩追思影片。
總統在台南高商致詞內容為:
今天能夠在台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87歲生日前夕來到貴校,感到非常高興,首先要祝福貴校生日快樂。
貴校創立於民國11年,有非常輝煌的歷史,畢業校友人數超過46000人,例如謝瑞智教授及金管會呂東英副主委都是知名校友,貴校在語文、活動及各項專業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表現,在台南地區是績優的高商。
今天我是為李希文中校而來,貴校都知道李希文中校是誰,但對一般人而言,則不一定如此。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為善不欲人知,而且對於國家社會奉獻心力的慈善人物。他民國22年出生於河南,15歲隨著青年軍來到台灣,自陸軍官校畢業後服役40年,最後在台南砲兵學校擔任教官,以中校退役。
民國93年時,李希文寫信給當時瀛海中學的黃校長說要捐30萬元成立獎學金,後來繼續加碼到300萬元,本來還想再捐,但瀛海中學黃校長請他將捐款留作家用,結果李中校卻將另外的375萬元捐給台南家商,而且怕利息不夠,又捐贈125萬元,總共500萬元,因此捐贈瀛海中學與台南家商共800萬元。800萬元對有錢人而言或許不算一回事,但對於一位退役軍官、每月退休金4萬多元而言,是一筆很大的財富,他節衣縮食20多年省下800萬元,捐給兩所他最喜歡的學校。陳校長曾到他家探望,發現他的家就如古人所言,「環堵蕭然,家徒四壁」,從展示的照片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做法令人非常感動,為什麼他願意把他的一生奉獻給國家,然後又把他一生的積蓄又奉獻給社會,這是什麼樣的價值與心理呢?他自己說,節儉是最大的優點,做公益是他一生的信念,默默地付出是快樂的事情。他把個人的修養變成人間的大愛,他能堅持這樣的理念是因為他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對這塊土地上人民的熱愛。學校在頒獎要請他上台時,他說,教育的獎牌不是捐錢的人隨便就可以上去領取的,這麼低調、這麼謙虛,令人非常感佩。我常常想,台灣人都有的核心價值,包括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包容,而李希文先生的人格特質中都具備了這些核心價值,我們非常感動。
我本來不熟悉李中校的過去,但一位朋友看到報紙後打電話告訴我,這位老兵去年8月31日過世了,正好是七個月前的今天,他看到這位老兵的故事一面哭一面說,這個人一生都沒有喊愛台灣,但是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令人感動。我個人一直都有分享的哲學,覺得人生不是只有自己,也要關懷他人,關懷他人有很多種分享的方式,如果要與他人分享時間與精力,自己可以去當志工;如果要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產,可以去捐錢;如果要與他人分享健康,可以去捐血;如果要與他人分享生命,可以捐器官、捐贈大體。李中校選擇捐贈財產,把他的愛心很徹底地表露出來,他為什麼選擇台南高商作為捐贈對象?因為貴校辦學績效卓越,陳前校長與嚴校長治學認真,經常騎著腳踏車巡視校園,察看學生是否彬彬有禮,是否準時到校。
李中校是一位非常可愛的人物,貴校已有100多位同學獲贈獎學金,都是績優而且清寒的同學。我們家有一個家訓,是我的祖父當年親手寫下。我的祖父是一位佃農,沒讀過什麼書,後來因為勤奮節儉而積了一點錢,就經常修橋補路,他特別蓋了一棟如同現在基金會的善所,用來捐助許多公益活動。他在善所的大門上寫了一幅對聯,那就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李中校所做的,捐錢鼓勵大家唸書,既是行善又是助學,與舍下家訓是不謀而合,這也代表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價值。不論是助學或捐助的背後都代表著一種大愛,唯有愛才是做人的根本,也唯有愛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更團結,我們更能走得穩、走得寬、走得遠。
在各位校慶的前夕,我們在這裏一起追思這位真正愛護台灣的人,他可能在一輩子中未曾走向街頭喊愛台灣,但是他這一生所作的貢獻,卻讓所有的人都記得他是愛台灣的人,我們希望把他的愛持續發揚光大,讓台灣充滿了愛。
最後祝福貴校校運昌隆、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