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副總統今(12)日上午前往新北市石門區,率領中央五院及新北市政府官員,出席植樹節中樞植樹活動,種下石門地區原生的海岸樹種「厚葉石斑木」,希望透過「植樹護林 守護臺灣」活動,能厚植海岸林並復育海岸生態,保全該地區周遭土地,以強化保安林的多元功能。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而再過九天的3月21日,則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森林日」,在此一適合生命發芽、茁壯的春天裡,他非常高興來到臺灣的最北端—富貴角,與大家共同參加非常有意義的植樹活動,並希望透過植樹活動,呼籲國人一起為臺灣的國土保育盡一分心力。
副總統說,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海岸陸續遭受侵蝕與災害,對於人類的生命財產與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尤其,臺灣四面環海,本島及附屬島嶼的海岸線長達1,566公里,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國人更應強化海岸地區面對季風侵襲及自然災害的防衛能力。
副總統指出,海岸保安林正是以綿密的林木構築成沿海第一道天然屏障,攔阻來自海風夾帶的強烈風沙與鹽害,對沿海地區的國土保全及農業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功能,是名符其實「保」國「安」民的海岸森林。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綠意盎然的保安林,其實都是前人在過去投注了許多心力才有的成果,除了要選擇適合原生海岸樹種,還必須克服烈日、高溫、強風、飛沙、乾燥、土壤保水力差及貧瘠等不利因素,且要數十年的光陰才能成為一片森林。
副總統亦提及,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的各林區管理處,也將在轄區保安林地內同步植樹,總計會種下1萬餘株各類本土樹苗。除了能縫合保安林破損處,更可讓海岸綠帶延伸到內陸地區,甚至將濕地及河川串聯起來,建構出臺灣的國土綠色網絡,成為因應氣候變遷最堅實的防線。
副總統說,前(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氣候協定》,並在去(2016)年11月4日正式啟動生效,目前全球已有72個國家(總排放量占全球57%)完成該國法制流程,希望能在2100年以前,共同為減緩地球暖化速度,阻止氣溫上升低於2度的目標而努力。
副總統表示,雖然臺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但做為地球村的ㄧ分子,我們仍必須善盡國際義務,目前臺灣已主動將減量目標設定在2030年以前,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減量50%,今(2017)年3月在全臺保安林種下的1萬餘株樹苗,也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的具體行動之ㄧ。
副總統指出,臺灣身為「亞太經合會」(APEC)會員國,為了達成2007年APEC雪梨宣言-也就是2020年前,APEC地區森林面積至少增加2,000萬公頃的目標,我國也一直努力提高森林的覆蓋率。而根據最新的全國森林資源調查,臺灣森林總面積有219.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將近61%,與20年前的58%相比,增加了將近8萬公頃的森林覆蓋面積,成績雖然可觀,但和地球環境被破壞的速度相比,相信臺灣可以做得更多、更快、更好。
副總統認為,植樹造林不應只在3月12日這一天,而應該是365天持之以恆的工作;植樹造林也不只是政府的工作,應該由民間團體、企業、乃至於個人,共同積極參與認養造林行動,並教育國人正確認識我們的土地和環境。
隨後,副總統前往海岸保安林植樹區,種下樹苗、覆土與澆水,並期盼未來樹苗順利長大,成為守護臺灣國土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包括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考試院秘書長李繼玄、監察院副秘書長許海泉、行政院農委會副主任委員翁章梁、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周永暉及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等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