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今(3)日下午前往臺中出席「中科園區公共藝術作品」揭幕典禮,說明此系列作品結合「大肚山」的山稜線與中科的多樣性生態,充分展現園區特色,且落實「公共」二字之意涵。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日能跟大家相聚,共同欣賞、體會李良仁與保加利亞藝術家Petre Borissov Petrov的藝術創作,令她十分珍惜。談到李良仁的藝術成就,她說,李良仁不但是知名的雕塑家,從黨外時期開始即長期參與民主運動。2012年,小英基金會成立時,她很榮幸邀請李良仁為該基金會設計辦公室,並展出他的雕塑作品。
總統指出,她也很榮幸能與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廣各種藝術和表演活動,將文化的種子傳遞到臺灣不同的角落。透過這些互動,讓她漸漸了解李良仁的創作,不但在技術上跨越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藩籬,更在作品中蘊藏著對臺灣這片土地無比的熱愛。
談及李良仁的創作經歷與過程,總統說,李良仁來自嘉義布袋,在刻苦的環境中成長、求學、創作,也親身見證民主運動。歷經許多辛苦,但他有不服輸的個性,即使遇到困境,仍然不斷跟命運搏鬥。
總統進一步說明,這些生命中累積的能量已充分表現在李良仁後來的雕塑作品上。這些作品近年來終於受到國人的關注。事實上,李良仁的創作隱喻了臺灣這片土地的歷史與臺灣人民堅強的心靈。
總統提到,今(105)年總統就職典禮係由李良仁擔任美術總監,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設計了「福爾摩沙:多面向的臺灣」這項裝置藝術,讓大家感受到土地的能量和人民的生命力。
總統說,近半年來,李良仁因中科園區的公共藝術創作,過度操勞而累倒。即使被要求靜養,他仍掛心施作進度,且希望回到現場看作品揭幕。
總統也說,今日李良仁和保加利亞藝術家Petre Borissov Petrov合作的心血結晶,「終於在我們面前展現」。這一系列作品結合了中科所在地「大肚山」的山稜線,以及中科的多樣性生態,充分展現出中科園區的特色。這些公共藝術,真正落實了「公共」兩個字。
總統也表示,李良仁今日雖無法親自前來,但她想藉由活動錄影告訴他,「我的朋友,你已經為自己,為臺灣完成了很多好作品了。我現在要給你一個任務,就是好好養病」。
隨後,由藝術家李良仁公子李桐呈贈作品模型予總統;總統也與現場貴賓一同為「中科園區公共藝術作品」舉行揭幕儀式。
包括科技部次長陳德新、總統府副秘書長姚人多、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局長陳銘煌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