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10月24日
總統應邀參加屏東加工出口區動土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參加屏東加工出口區動土典禮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很榮幸參加屏東二代加工出口區的動土典禮。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結合了屏東縣政府,傾力規劃南台灣首屈一指的「屏東加工出口區」,將可促進屏東地區的開發,平衡城鄉差距,活絡相關產業發展,估計將可吸引新台幣六百億元投資金額,提供四萬五千個就業機會,對提昇南台灣的經濟水準,有極大的助益。
  加工出口區對我國經濟的貢獻是大家所一致肯定的。為因應台灣產業結構之調整,目前加工出口區已成功轉型為『全球運籌中心』之高附加價值產業專區,同時發展陸、海、空複合快速聯運業務,為國內產業創造更大商機,提供優良的投資環境。而屏東加工出口區也將規畫為汽車組合營運中心、農業機械專區,及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提供完善公共設施與現代化倉儲運輸服務,結合電子商務及國際貿易行銷金融服務,發展為南台灣運籌管理中心。
  展望未來,面對全球化經濟時代的來臨,台灣經濟發展必需迎接的挑戰至少有三:第一,大陸經濟發展之蛻變中,我們要如何利用地緣、人文及技術上的基礎,為自己在這股潮流中找到最有利的角色,來帶動國內產業轉型與永續發展。第二,因應年底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如何調整經濟體質,在國際經貿體系中找到一個有利的競爭位置。第三,如何對未來產業|如生物科技等高科技產業打好研發基礎,並建立產學界的技術移轉及應用機制,以作為往後十年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軸。這三項挑戰的重要性原是無分軒輊的,但就迫切性而言,如何利用經發會所獲致,具有開創性、突破性的兩岸經貿新共識,重新調整台灣產業對中國大陸與全球的定位與方向,並把這一能量充份轉換發揮變成台灣的競爭優勢,則是當前我們必須加緊努力的方向。
  幾十年來,國內產業雖不斷面臨內外環境變遷的壓力,但都能與時俱進,在逆境中成功蛻變。民國五十年代,由農業經濟蛻變為加工出口經濟,建立了製造技術。七十年代,政府帶進新的經營及自動化生產觀念,並大力朝自由化、國際化發展。八十年代,在強大的升值壓力下,企業向海外投資,邁出了多角化及集團化經營的腳步。大環境的考驗隨時在改變形態,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能否成功蛻變,就看我們是不是能面對新的國際環境,運用我國之工業實力,認真進行自我調整。
  相信加工出口區在周嚴處長領導下,將繼續引領加工區再創另一次的經濟奇蹟,本人以此「願景」與大家共勉之。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