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5年10月07日
總統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問答全文
總統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

蔡英文總統昨(6)日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針對臺日關係、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及南海爭議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針對臺日關係,總統表示,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或以歷史角度來看,臺日雙方在實質交流與人民往來都非常緊密。總統也表示,她覺得安倍首相相當有國際視野與意志力,是熟悉區域事務與國際事務的領導人,並期待與安倍首相合作,進一步強化雙邊關係並促進區域和平穩定。

總統也指出,我們將會跟日本共同召開「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可望在近期內共同對外宣布會議的日程跟相關的訊息,以就雙方相關的海洋事務議題,廣泛交換意見。在經濟議題上,「我們非常期待將來有機會能夠跟日本加大合作的力道」,尤其是日本具有技術研發與品牌形象的優勢,臺灣則擁有完整的高科技及製造業的供應鏈,雙方有很大的產業合作空間。

有關兩岸關係,總統強調,「我們會有耐性,但是也希望對岸能夠展現更多的智慧」。總統重申我們在520所做的承諾不會改變,也就是我們會維持現狀,我們的善意也不會改變,希望共同解決雙方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但是臺灣跟臺灣人不會在壓力底下屈服,我們不想回到過去那種對抗的關係,希望是一種和平,而且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關係。她也呼籲中國大陸方面能回到520之後的那一段時間,雙方都可以冷靜、理性地來處理兩岸關係。

在詢及即將在11月初進行的美國總統大選時,總統說,我們相信也期待美國仍將信守《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並就我國的國防自主提供必要的協助,強化臺灣自我防衛能力。

在南海及東海議題上,總統強調,臺灣向來主張透過多邊協商來和平解決相關海域爭端,也希望各國能夠重視臺灣是一個利害關係國,應該以平等地位被納入相關多邊爭端事務解決的機制。所以,我們希望能儘速展開多邊的對話,尤其是對於南海海域,可以透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式來處理。在南海的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打擊海上犯罪、人道救援與災害救援這些非傳統的安全議題上,進行有意義與建設性的對話。

談到臺灣年輕世代對兩岸議題的看法,總統說,這一代年輕人出生在臺灣、成長在臺灣,他們認同、也熱愛臺灣,而且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成長,都有自主判斷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她覺得兩岸之間如果能夠維持一個健康交流的情況,對於年輕世代在思考兩岸問題方面,會有很好的幫助,「鼓勵雙方年輕人交流是一個領導人應該有的態度」。


總統答問內容為:


問:總統對目前臺日關係的看法如何?

總統:臺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或是以歷史的角度來看,雙方在實質的交流也好,人民的往來也好,其實都非常非常地緊密。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在、甚至歷屆的日本政府都對臺灣保持相當的善意,尤其是現在的日本政府更積極地想跟臺灣有更多的合作來強化雙邊的關係。所以我們很高興看到的是一個有善意,願意再更進一步與臺灣發展合作關係的日本政府和友善的日本人民。

舉幾個例子來講,在我當選的第一時間,還有就任的第一時間,我們都收到來自日本政府的恭賀,尤其是安倍首相個人的恭賀訊息。同時我們也非常感謝日本,在臺灣參與國際的事情,給我們很多的支持。最近一次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案子,官房長官菅義偉也公開發表支持臺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另外,在過去一段時間,雙方都發生大型的地震,尤其在日本的熊本、大分,還有臺灣南部,雙方人民都表現出非常關切而且願意協助的心情與態度,我相信這都說明兩國之間友善的關係及人民之間的親近。


問:身為一個領導人,不曉得總統您對日本首相安倍的評價如何?安倍推動的外交(政策),您又如何來看待?

總統:安倍首相在這一次就任首相之前,其實曾有幾次來臺灣,我們也有與他互動的機會,長期以來,對臺灣來講,安倍首相是一位我們相當熟悉的人,我們也瞭解他對臺灣很善意。

安倍首相是一位熟悉國際事務的領導人,在這個地區的幾個主要國家之間,他都有去拜訪,也有去瞭解,所以我覺得他是一位相當熟悉區域事務與國際事務的領導人,也相當有國際視野,以我的觀察,我覺得他是很有意志力的一位領導人。

我想,安倍首相跟我們一樣,都很想對這個區域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我們也非常期待與安倍首相在將來有好的合作,不但雙邊關係可以更進一步地強化,同時我們也可以為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大家一起來努力。


問:有關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前一陣子因為臺灣內部調整的關係,會議稍微延遲,不曉得在什麼樣的時間點、什麼樣的時機,會再度恢復舉行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

總統:我們跟日本一樣都是屬於海洋的國家,也因此在海洋事務上,應該有很多共同的問題,還有共同的利益可以去發展。所以,我們對於「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這個機制,是非常的期待,也希望透過這個對話,可以就雙方相關的海洋事務議題,廣泛來交換意見,包括漁業資源養護的合作問題、海上急難救助跟海洋科學研究這些項目,其實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這個機制(的)啟動是有一些遲延,但在近來雙方的努力之下,近期內我們將會跟日本共同來召開「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雙方可望在近期內共同對外宣布會議的日程跟相關的訊息。


問:是不是這一個月?

總統:這個好像把我問倒了,這個可能要去問我們相關的機關。不過,據我了解,應該是在近期內,也不排除就在這個月。

問:剛剛總統提到,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即將討論漁業資源的養護、海洋科學研究,以及海上急難救助等議題,不曉得有關沖之鳥的漁業權、相關捕撈的權利,會不會在這次協商範圍之內?

總統:我想,在沖之鳥的議題上面,我們雙方是有一些不一樣的立場,但是做為中華民國臺灣的總統,我最關切的事情還是我們的漁權,也就是我們漁民在相關水域裡面可以進行漁業行為,而且可以自由地進行,這是我們最關切的事情。如果雙方覺得是適合的,我們也非常希望,在這一次的對話裡面,能夠把這個納入討論。


問:有關於兩岸部分,蔡政府上台迄今已經四個多月,這期間來自於中國的政治壓力以及經濟上的打壓,可說是形式越來越嚴峻。總統在上個禮拜,民進黨成立30週年之際,曾經有一封致黨員的公開信,信中表示,未來將全力抵抗來自於中國的壓力,且要盡量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朝建立健全、正常的經濟環境來努力。這個談話可以說是總統就任以來,語氣最強烈的表達方式,尤其是不屈服於中國的壓力,未來是不是仍然在這樣的一個基調來跟對岸交往?

總統:在520演講,事實上,我把臺灣社會最大的彈性跟最大的公約數,都把它具體呈現在我520的演講中。在520演講之後,有一段時間我們確實感受到,中國大陸方面是相對比較理性跟冷靜地來處理兩岸關係。

但是,在這段期間以來我們看到中國大陸,又好像回到過去這種用對臺灣施加壓力來取得政治立場上的前進,這種做法,我們覺得對雙方來講都不會是一件雙贏的事情。所以我近來也講,第一,對於處理兩岸的關係,我們在520所做的承諾是不會改變的,也就是我們會維持現狀。第二,我們的善意也不會改變,我們是帶著善意來面對中國大陸,也希望共同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第三,我們也想提醒中國大陸,臺灣跟臺灣人不會在壓力底下屈服。第四,我也再一次說明,我們不想回到過去那種對抗的關係,我們希望的是一種和平,而且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一個關係。

或許這段時間,雙方之間是有一些誤解或者是錯誤的解讀,這更是讓我們覺得有需要雙方趕快坐下來,能夠做好溝通,來面對問題。我也呼籲中國大陸方面,能夠回到520之後的那一段,雙方都可以冷靜、理性地來處理兩岸關係的那個時間。我們會有耐性,但是也希望對岸能夠展現更多的智慧。


問:對臺灣而言,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目前兩岸關係的氛圍當中,總統您要如何再度帶領臺灣的經濟能夠再成長?

總統:過去有一段時間,臺灣對於中國大陸有很多的投資跟貿易,以致於我們覺得有一些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經濟的情況。不過近來我們越來越覺得雙方之間的經濟關係,不是像以前那樣是一種在結構上互補的關係;現在的關係,在結構上越來越是一個競爭性的關係。

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要去尋找我們新的成長動能,有幾個面向在下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我們要去尋找在經濟結構上,跟我們在這個階段互補性比較強的國家,來強化跟他們的關係。

一方面,我們的新南向政策裡面代表的就是說,我們發現現在的東南亞跟南亞很多國家,他們經濟上在這個階段跟臺灣的經濟互補性是比較強的。另外就是日本或者歐美的國家,在研究發展上,科技及品牌的發展方面,對於我們來講,是有互補作用的這些國家,我們也要去強化跟他們的關係。

所以這種雙向互補關係的建構,再加上我們持續經營在中國大陸的這一些經濟關係,讓臺灣整體來講,在經濟發展上,維持一個平穩的基礎。這是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們整體的經濟戰略布局,外界很多人想用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覺得倒也不需要過度的做政治解讀。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非常期待將來有機會能夠跟日本加大合作的力道。尤其是日本具有技術研發跟品牌形象的優勢,臺灣則擁有完整的高科技跟製造業的供應鏈,雙方是有很大的產業合作空間。

所以我們非常期待跟日本政府及日本的企業界,還有日本的民間展開全面性的對話,來尋求我們經濟上互補與合作的機會。


問:接下來請教兩岸關係,在李前總統執政的時候,曾將兩岸關係界定為所謂「特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在陳前總統執政時,也將兩岸關係用「一邊一國」的方式形容,歷任國家領導人都有他們口語表達的方式來形容兩岸之間的關係,個人知道總統您也曾經擔任過李前總統的智囊,對於兩岸之間的關係,如果要請您形容的話,您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述?

總統:我可不可以再回到剛才的經濟問題上,再回來回答您這比較政治性的問題。我們與日本的合作關係,不只是限於現在雙方的產業合作,我們也希望在將來的新南向政策當中,可以和日本一起在東南亞、南亞尋求合作發展的機會。其實我們在新南向政策當中是希望與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合作,也不排除與中國大陸合作。我們也非常期待日本,尤其是我們曾經在高鐵和一些重要的領域上都有很好的合作,所以可以共同在新南向政策上,持續地讓我們雙邊的合作關係更進一步地發展。

就兩岸關係來說,我們在很多方面與中國大陸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也就是因為這樣子,所以在520演講裡面,我們試圖以最大的善意來縮短雙方之間的差距。

其實兩岸關係是一個演進的過程,所以我們在520的演講裡面也特別強調,我們會在既有的歷史事實與政治基礎上,來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現狀,而且也會依據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相關的法律來處理兩岸的事務,這樣的說法其實對於兩岸關係當中重要的內涵,已經做了重要的闡述。

也就是說,政府會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溝通協商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我們認為,回歸到這個歷史事實是我們回應中國大陸訴求的重大善意表示。我們也呼籲中國大陸方面放下歷史包袱,透過不設前提且建設性的溝通與交流往來,化解雙方之間的分歧。


問:接下來請教有關南海與東海相關的問題,特別是中國大陸在海洋方面的活動,可以說所有的作為愈來愈積極,包括主權的主張,要如何讓這兩個區域能夠降低緊張,能夠用和平方式來解決,不知道總統有何看法?

總統:臺灣向來主張透過多邊協商,來和平解決相關海域爭端,也希望各國能夠重視臺灣。我們是一個利害關係國,也應該以平等的地位被納入相關多邊爭端事務解決的機制。所以,我們希望能儘速展開多邊的對話,尤其是對於南海海域,可以透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式來處理。

我們在南海的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打擊海上犯罪、人道救援與災害救援這些非傳統的安全議題上,我覺得大家可以坐下來,進行有意義與建設性的對話。

我們已經對太平島展開強化的作業,希望讓太平島可以變成是一個人道救援、科學研究的基地,也可以和其他國家共同合作。


問:想請教與美國有關的問題。美國在下個月即將進行總統大選,新總統將在明年一月產生,美國新政府採取的外交與安全保障相關政策相信對臺灣安全也會有極大的影響,但是近幾年美國在對臺灣關係上,似乎有諸多過度考慮中國大陸的傾向,特別歐巴馬政府也沒有賣比較先進的武器給臺灣,例如新型戰鬥機或柴油潛艦等技術,所以身為三軍統帥的您,對於現在中國軍事力量及臺灣防衛力量的評估,以及未來與美國新政府在安全保障上採取的合作措施為何?

總統:無論哪一位候選人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我們都期待他維持這個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同時也會持續履行在臺灣關係法下的這些責任,也能確保六項承諾不會被遺忘。

另外在國防方面,我們的國防自主防衛精神,是在發展國防上非常重要的一項原則。我們基本上朝三個方向來做:第一,就是要提高軍人的士氣與尊嚴,並且強化對軍人的軍事訓練,讓他們有能力來面對現代的戰爭,而且能使用先進的軍事裝備。

第二,除了持續外購先進的軍事裝備外,我們也要大力提高自製的能力,來達成國艦國造與國機國造的目標;第三,在現代戰爭裡面絕對不能忽視的那一環,就是資通電的作戰能力,這方面也是我們在現階段要去聚焦且加強戰備能力的地方。

我再講一次,無論美國將來下一任政府,是由哪一位來執政,我們相信也期待美國仍將信守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並且就我們的國防自主提供必要的協助,讓我們的自我防衛能力可以強化。


問:在民主化浪潮之下,臺灣有所謂「天然獨」的世代出現,認為中國是中國、臺灣是臺灣,臺灣意識比較強烈一點,對於所謂「一個中國」他們也採取比較反彈的態勢,對於這群世代的想法,您的看法如何?以及兩岸的領導人要如何面對這群世代的出現,而又能營造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總統:我想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其實他們出生在臺灣、成長在臺灣,他們認同、也熱愛臺灣,對臺灣的認同與熱愛,是他們在生命經驗裡面形成的一種自然的人性,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而且他們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成長,都有自己的自主判斷能力,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們接受的是他們可以認同的價值,而不是像以前是被教導的價值。這些年輕的世代,不能夠把一個既有的想法與價值加在他們身上,而要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形成自己的看法,也絕對不會是領導人要求他們去接受某一種價值。

但是這些年輕人的好處是,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採取一個開放的態度,也可以接受多元的價值、多元的文化。所以我覺得兩岸之間如果能夠維持一個健康交流的情況,讓臺灣的年輕人可以親身觀察體驗中國大陸的情形,也讓中國大陸的年輕人來這裡走走看看,我相信對於他們在思考兩岸問題方面,會有很好的幫助。我想,鼓勵雙方年輕人交流應該是一個領導人應該有的態度。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30日
總統主持將官晉任授階典禮 期許落實保衛國防安全核心價值 為國家安全築起堅實防線
賴清德總統今(30)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5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期許晉任將官以人為本,落實「保衛國防安全」的核心價值,加強保防安全工作,共同為國家安全築起堅實的防線。並期盼以更靈活、創新、務實的理念,發揮現代化軍隊的效能,增強整體國防實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恭喜今天晉任的將官。每一次的晉升都是各位長年努力與堅持的成果,同時代表了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向各位和眷屬表達誠摯的祝賀,也期待大家以更高的標準,為國軍、為國家貢獻心力。 首先,我要恭喜陳俊源、孫立方兩位晉任中將。出身砲兵的陳俊源將軍,在任職43砲指部及砲訓中心指揮官期間,督導執行各項教學及備戰工作,不僅精進了砲兵的火力運用,更為我們的國防戰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孫立方將軍曾接受美國國防資訊學校公共事務軍官訓練,更於2024年獲選入該校名人堂,成為唯一入選的臺灣軍官,大家同感光榮。在擔任國防部發言人期間,針對國防政策都能精準研提輿情溝通與應處建議,展現高度專業素養和沉穩氣度,提升了國軍的整體形象。 我也要恭喜黃盈福、陳逸鴻、雷詠淇、楊永寶、江國顯、吳建冠、覃仁勇、林昇和、王石朋、李昌富、梁沅勝等11位晉任少將。 各位不論是在戰備演訓、衛勤醫療或是國防政務、指管通情、 遠洋巡護等領域,都全力以赴,讓我們的國防力量更強大。我要感謝在場每一位將軍在崗位上的努力和付出。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快速,臺灣更面臨了威權主義擴張所帶來的威脅,除了日益增強的灰色地帶侵擾,中共也不斷利用各種滲透行為,意圖竊取我們的國防機密,破壞國家安全。 今年3月,我針對臺灣面對的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了17項因應策略,與此同時,官兵警覺的提升也是關鍵。我希望各位將軍都能夠在各單位、部隊,以人為本,落實「保衛國防安全」的核心價值,加強保防安全工作,共同為國家安全築起堅實的防線。 同時,我們要努力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政府除了持續進行國防改革、添購新式武器及裝備,我也期待各位將軍拋棄慣性思維,以更靈活、創新、務實的理念,發揮現代化軍隊的效能,增強整體國防實力。 最後,我要感謝現場的眷屬,因為各位的支持和包容,才能夠讓各位晉任將官全心投入國防事務。我要代表國人向各位表達最由衷的感謝。 再次恭喜各位,讓我們一起捍衛國家安全,守護民主、和平與繁榮。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忠龍、陸軍司令呂坤修、海軍司令唐華及空軍司令鄭榮豐等均在場觀禮。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9日
總統接見國家亞洲研究局訪團 盼促進臺美間國安與產業合作 提升經濟韌性及維護區域安全
賴清德總統今(29)日上午接見「國家亞洲研究局(NBR)訪團」時表示,臺灣站在全球民主防線的最前線,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展現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期盼持續促進臺美間的國家安全、產業合作,提升雙方的經濟韌性,並成為區域安全的重要支柱,也讓臺美關係更上層樓。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再次與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上將見面,也熱烈歡迎「國家亞洲研究局」麥威爾(Michael Wills)會長及貴賓們來到臺灣。非常期待和大家針對臺美關係及區域情勢交換意見。 總統提到,阿奎利諾上將在美國印太司令任內就非常關心臺海議題。而「國家亞洲研究局」則對區域安全議題有許多研究和分析。因為大家的專業貢獻與努力,讓國際社會更加理解臺灣在印太區域、乃至全球民主發展所扮演的角色,他要表達最由衷的感謝。 總統指出,臺灣站在全球民主防線的最前線,身處「第一島鏈」的重要戰略位置,我們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持續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並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嚇阻的力量,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總統表示,這個月初,他宣布提升志願役勤務及戰鬥部隊的加給。政府也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國防自主,接下來,還會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3以上,持續提升臺灣的自我防衛能力,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 總統說,在《台灣關係法》立法46週年的時刻,我們感謝美國政府多年來持續對臺軍售,強化臺美夥伴關係。相信除了軍事交流合作,臺灣和美國能打造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提升彼此的經濟韌性,並成為區域安全的重要支柱。 總統表示,他期待在大家持續的協助下,能夠促進臺美之間的國家安全、產業合作,讓臺美關係更上層樓。最後,並再次歡迎貴賓們來訪,祝福行程圓滿順利,也希望透過這次行程,大家對於臺灣的經濟、國防都有更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阿奎利諾上將致詞時,感謝國防部的邀請及賴總統撥冗接見。這是他在5個月內第二度造訪,對於賴總統的領導力,以及為保護臺灣、守護臺灣人民所採取的行動,深感敬佩。 阿奎利諾上將說,他看到相關部會努力推動臺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以發揮威懾力量,工作進程也令人深受鼓舞。 阿奎利諾上將表示,臺灣蓬勃發展的民主對於此區域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他將持續與國家亞洲研究局共同提供支持,麥威爾會長及其團隊對於臺灣和美國而言是寶貴的資產,有助於持續深化雙邊緊密關係,及確保此區域的和平穩定。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陳立國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8日
總統接見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眾議員 盼臺日攜手提升雙邊經濟韌性與產業競爭力 為印太區域繁榮發展開創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下午接見「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眾議員乙行」,感謝日本政府在重要國際場合多次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提到,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日益擴張,期盼兩國在半導體、能源及AI科技等領域持續密切合作,攜手打造「非紅供應鏈」,提升雙邊經濟韌性與產業競爭力,共同為印太區域的繁榮發展開創新局。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高市眾議員再度訪問臺灣,並表示,今天也很高興能與黃川田眾議員、尾崎眾議員及佐藤參議員齊聚一堂,進行寶貴的交流。 總統說,訪團此行有許多交流活動,稍早高市眾議員更在印太戰略智庫國際政經論壇發表演說,充分展現對臺日情誼的高度重視,他要向訪賓表達最誠摯的感謝。臺日之間人民情同手足、相互信賴,不僅共享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也努力為區域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總統感謝日本政府在重要的國際場合,多次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提到,明天大家將前往高雄瞻仰安倍晉三前首相銅像,安倍前首相曾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對臺灣的支持和情誼,我們一直銘感在心。 總統表示,他去年上任以來,積極提升臺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並且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期盼透過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以及深化與日本等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共同維護印太與臺海區域的和平穩定。 總統同時提到,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日益擴張,希望臺日作為彼此重要的經貿夥伴,能夠在半導體、能源及AI科技等領域持續密切合作,攜手打造「非紅供應鏈」,進一步提升雙邊的經濟韌性與產業競爭力。 總統指出,未來,臺灣會努力在國際社會扮演重要角色、貢獻關鍵力量,並期盼在訪賓的支持下,臺灣能早日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且和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共同為印太區域的繁榮發展開創新局。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訪賓以行動支持臺灣;並表示,相信大家的來訪將深化臺日關係,進一步創造更好的合作機會。讓我們一起努力,推動臺日關係繼續前進。 高市眾議員致詞時,首先感謝總統及臺灣政界領袖對訪團的溫暖接待。並提到,此行訪團議員皆繼承安倍前首相的理念,是有志一同的夥伴。今年7月8日是安倍前首相逝世3週年,當他遭遇不幸過世時,率先前往表達慰問的就是時任副總統的賴總統。對此,她要表達由衷的敬佩與感謝。 高市眾議員指出,臺灣和日本都是島國,面臨一樣的處境與問題。日本貿易量高度仰賴海運,因此,一旦周邊有事,海上航路受到威脅,將攸關日本的生死存亡。臺灣與日本相似,一旦有事,也會面臨糧食及能源安全,甚至供應鏈受到威脅等問題。 談及臺日合作,高市眾議員表示,雙方必須先維護並強化供應鏈韌性。賴總統曾說過,要將臺灣打造成AI之島。在半導體方面,臺灣擁有全球第一的技術。臺灣和日本在AI與半導體、量子電腦及軍民兩用的產業,加上無人機、新能源技術等領域,都可以相互合作,以建構更強韌的供應鏈,一旦有事發生的時候,我們能安心維持目前生活水準的樣貌。 高市眾議員提到,國防領域的合作也至關重要。聯合臺灣、美國、日本、菲律賓、澳洲,甚至歐洲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將能建構更堅強的網絡,共同維護我們的安全保障。 高市眾議員期盼,臺日雙方持續加強非政府的實質關係,包括人員互訪、資訊共享,一旦危機發生時,我們才能共同面對及應處。對於稍早總統提到,希望能洽簽臺日之間經濟夥伴協定,她也表達支持之意,並期待接下來的交流會談。 訪賓一行尚包括眾議員黃川田仁志、尾崎正直、參議員佐藤啓、「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等,由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天隆、外交部長林佳龍、台灣安倍晉三之友會會長陳唐山、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范振國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3日
總統出席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 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籲團結合作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下午出席「2025年國際猶太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時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良知、正義、民主及人權是抵禦暴行與專制的重要力量。臺灣會和民主夥伴國家繼續深化合作,維護區域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共同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不只不遺忘歷史,更應不分彼此、團結合作,確保下一代能夠生活在更加公正、和平的世界。 總統抵達後,首先聆聽猶太大屠殺倖存者第三代證詞,及猶太教拉比朗誦祈禱文《慈悲的神》(El Maleh Rachamim),並與現場貴賓進行點燭儀式。 總統以英文致詞,首先感謝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台協會、臺灣民主基金會以及外交部,今年再度共同舉辦這項極具意義的紀念活動;也感謝在座賓客的參與,一起悼念猶太人大屠殺罹難者,向生還者表示關懷,向保護受害者的英勇人士致敬,並對所有受此歷史悲劇影響的人們致意。 總統說,剛剛我們共同聆聽大屠殺倖存者Yehudit Biksz的孫女Orly Sela女士,分享他的祖母逃離納粹政權的經歷,令人動容;也特別感謝他不遠千里而來,專程參加今天的活動。 總統指出,從19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進行社會排除,並在中期開始一系列有制度性、並有意識型態導向的種族滅絕。這些政策與指令在極權制度下,造成約600萬名猶太人不幸喪生,另有數百萬包括吉普賽人、身心障礙者、同性戀者以及其他理念不同者,也遭到迫害,實屬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紀錄。 總統表示,包含臺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有訂定反屠殺的法令,每年也都會舉行紀念活動,除了悼念受害者、傳承歷史記憶,更重要的是,要強調反對仇恨和歧視的決心。 總統提到,23年前,臺南的車路墘教會成立「臺灣Holocaust和平紀念館」,是全臺灣第一座猶太人紀念館,也是亞洲第二座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成立的使命就是呼籲人們:「忘記仇恨、彼此相愛;杜絕戰爭、崇尚和平」。館中許多物件都是來自猶太人,不僅串起臺灣和以色列的連結,也讓臺灣人民能夠了解猶太人的境遇,共同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 總統說,他擔任臺南市長時,曾經參與車路墘教會的展覽活動,也受到以色列政府的邀請,前往以色列參與全球市長會議,並且參觀了大屠殺紀念館。他一直記得當時內心的震撼,也更加關注這個議題;因為人權與和平是臺灣和友盟國家共享的價值,也是臺灣與世界的重要連結。 總統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我們會和民主夥伴國家繼續深化合作,維護區域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臺灣也將持續做出更多貢獻,與國際社會共同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尤其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我們看到戰火仍然出現在世界各地,極權勢力正在捲土重來,對全球的民主、和平、繁榮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總統表示,今天這個紀念活動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警示,提醒我們仇恨、偏見與極端主義對全體人類的威脅,而良知、正義、民主及人權是抵禦暴行與專制的重要力量。我們不只不遺忘歷史,更應該不分彼此、團結合作,共創美好幸福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確保下一代能夠生活在更加公正、和平的世界。 包括立法院長暨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韓國瑜、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以色列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何峰(Andreas Hofem)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3日
總統至教宗方濟各靈堂追思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上午前往天主教台北總主教公署,至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靈堂追思致哀。 總統抵達後,以主祭者身分於方濟各教宗靈前上香、獻花、獻果、獻爵,並在司儀引領下,向教宗遺像行三鞠躬禮,表達對方濟各教宗的哀思與深刻敬意。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4月21日辭世,總統除在第一時間請外交部向梵方表達我國政府與人民誠摯哀悼與慰問,同時指示外交部長林佳龍向教廷駐我國大使館轉達悼念之意。 包括外交部次長吳志中、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李克勉、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及副主教林天德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