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10月30日
總統接見第廿三屆榮民節「榮民模範」當選人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第廿三屆榮民節「榮民模範」當選人,肯定他們為國家、社會所做的付出與貢獻。

  總統致詞內容為:

  能在榮民節的前夕和各位弟兄見面,本人感到相當高興,首先藉此機會,向全國二百四十餘萬榮民及榮眷,表達最誠摯的祝福,並恭賀各位榮獲模範的殊榮。
  猶記得阿扁剛就任時,在五二○就職典禮後上班的第一天早晨,先和各院院長前往士林遙祭國父陵,然後隨即前往金門訪視前線的官兵弟兄。這可以說是我擔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後的第一個行程,也是放在心上的第一件事。因為,軍、民絕對是一體的、一家的。
  在回顧過去艱困歲月中,榮民弟兄們為捍衛國家、保護人民所做的犧牲和奉獻,以及退除役後投身國家建設,從開闢橫貫公路到興建國家各項重大工程,都付出鉅大的貢獻。「汗水」與「榮耀」是榮民弟兄們戎馬一生的最佳寫照。現在,政府應該照顧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而「自信」與「尊嚴」,就是政府服務各位弟兄的終極目標。這也就是我一再宣示,政府必須要達成「五安環境」,從部隊安全、軍人安家、軍眷安心、榮民安養到國家安全的目標,因此,對於榮民的權益只要是還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間,政府一定會更加努力,不會也不應該讓大家失望。
  有一回我聽到星雲大師說,他常常問起旁人:「佛光山是誰的?」大家都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說,是大師的;有人說,是佛家子弟的;有人說,是屬於眾生的。星雲大師跟我說,他最喜歡聽到的回答是:「佛光山,是我的。」因為,當每個人都把佛光山當作是他自己的時候,就更會全心投入,榮辱與共。同樣的,各位弟兄們在過去捍衛國家的心力,爾後又奉獻於國家建設,現在更繼續這種無私的、負責的精神,成為榮民典範,就是因為我們把國家,把公共事務當作是自己的家來關心,這樣的態度,更是全民的典範。
  各位榮民伯伯的一生,不僅是伴著臺灣從篳路藍縷到進步繁榮的歷史軌跡。各位還印記下了另一種記憶,例如,我相信有許多人的童年裡,有著眷村的嬉戲,有著榮民伯伯的手工饅頭,甚至現在還一定要去某個巷口吃上道地的菜色。榮民弟兄的總計數字已經不只代表需要多少照顧服務,記下多少汗馬功勞,也變成一個個光榮的故事,一個個具有濃厚人情的故事,這是數字所沒有辦法表達,也是任何文字所沒有辦法形容的,但卻長存在我們記憶深處的部分。
  上次阿扁到了桃園榮家,內住榮民有一千五百三十二人,請假赴大陸探親的有一百五十八人,這真是令人高興,因為住在那裏的榮民伯伯平均年齡將近八十歲,還可以到中國大陸探親,一解鄉愁,也就是說,他們的身體非常健康,還能走動,我也很驚訝地看到他們在打麻將,這又表示他們的腦筋很靈活。總而言之,看到各位硬朗的身體與笑容,就是我們最高興的事了。
  第廿三屆榮民節「榮民模範」當選人共三十五人,下午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德智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