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5年05月18日
總統出席「2016大師論壇」
  馬英九總統今(18)日上午前往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出席「2016大師論壇」,說明我政府在推動臺灣經濟轉型及建構社會公義之相關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表示,「大師論壇」從2007年舉辦迄今,每年均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臺分享研究成果,促進臺灣與全球經濟菁英交流對話,對提升臺灣經濟發展與國際能見度貢獻卓著,值得肯定。
  談及本次受邀來臺的迪頓(Angus Deaton)教授生平,總統說,渠係去(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長期從事「消費、貧窮與福利分析」的研究,與目前各國關注的議題不謀而合。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迪頓教授,凸顯了一個重要事實:我們身處於後金融海嘯時期到新平庸經濟時代的來臨之間,研究貧窮問題並藉此提升整體社會福利與縮小貧富差距,已經是當下全球重要的經濟議題。誠如迪頓教授在《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The Great Escape: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一書中指出,全球化產生「繁榮」與「不平等」並存的現象,許多國家雖然脫離貧窮,但卻形成新的不平等,貧富差距也隨之拉大。
  總統指出,迪頓教授的著作帶給我們一個啟示:國家在追求經濟成長之餘,必須同時重視公義社會的建構。期待迪頓教授在接下來的論壇中,能和與談貴賓一同激盪出智慧火花,提供國人嶄新的思維,共同為我國未來的經濟政策規劃,注入新動能。
  總統說,從他2008年就任以來,臺灣先後遭遇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三次經濟衰退,包括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的歐債危機與去年的全球出口萎縮,加上國內經濟面臨結構轉型的瓶頸,臺灣的經濟發展可說正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為因應內外挑戰,行政團隊一直秉持創新、開放及調結構的施政理念,強調公平性成長(equitable growth),一方面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一方面建構公義社會,落實成長果實讓全民共享。
  總統表示,在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方面,首先要處理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例如產業結構僵化、法規制度跟不上現代經商與投資環境,以及融入區域經貿整合網絡的腳步不夠快等。「創新能力」將是下個世代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過去八年,政府致力推動「創新驅動」的新經濟模式,協助企業由以往的「價格競賽」轉為「價值競爭」,我國的經濟架構更要從過去的「效率導向」轉型為「創新導向」,創造「創新、投資、就業」的良性成長循環。
  總統進一步指出,政府持續推動法規鬆綁,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經商環境,根據「世界銀行」《2016經商環境報告》指出,我國的整體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1名,較前年進步8名。其中,在「經商便利度」調查中排第11名,是他上任後歷年來全球最佳排名,比我國2008年的成績進步50名。政府亦同時推動生技、觀光等六大新興產業與雲端運算等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以及國際醫療、會展產業、國際物流、高科技及創新產業籌資中心等十大重點服務業,以打造新產業根基、吸引民間投資、增加就業機會。
  總統也提及,為了因應資訊時代的來臨,我國在去年公布了《創意臺灣2020政策白皮書》(ide@ Taiwan 2020),希望透過基礎環境整備、法規修正與創新開放等策略,塑造全民數位生活,創造經濟成長新動力。在製造業方面,為了因應全球「工業4.0」趨勢提出的挑戰,政府整合臺灣產業自動化與電子化的優良基礎,以「物聯網」及「大數據」為核心,提出「生產力4.0發展方案」,政府每年預計花費40億元,9年共360億元,投入製造業、商業服務業與農業等三大應用服務領域,凡此政策都是站在長期的角度,協助臺灣經濟轉型。
  談及我國經濟發展的表現,總統表示,去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的評比,我國總排名從金融海嘯時期(2009年)的第23名,進步到全球第11名,亞太第三。這8年來,我國的全球排名總平均是 11.5 名,超過過去兩任總統的15.5名與16名,也是 20 年來最好的成績。
總統說,臺灣是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對外貿易可說是經濟命脈。他從2008年上任以來,秉持「開放不鎖國」的政策推動貿易自由化,並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協議,包括在2010年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1年與日本簽署《臺日投資協議》;在2013年7月與紐西蘭簽訂《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以及和新加坡在同年11月簽訂《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並在2013年恢復與美國在《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的協商,不但積極促進兩岸經貿正常化,也用經貿實力創造外交空間。
  在創新創業方面,總統說,臺灣可說是潛力十足,根據美國「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去年11月公布的「2016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GEDI)報告指出,臺灣在132個評比國家中排名第6,更是亞洲第一,比2015年進步兩名,顯示我國民間創業活力十分蓬勃;此外,在經濟發展方面,根據德國貝特曼基金會(Bertlesmann Foundation)最近公布的「貝特曼轉型指數」,臺灣的「經濟轉型」(Economic Transformation)在全球129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報告中還稱讚,臺灣在過去幾年中,縱使全球需求嚴重衰退,臺灣經濟仍然做到穩健成長(solid growth),而且通貨膨脹率低,金融部門穩定。
  總統說,過去8年來,儘管外在經濟環境不佳,世界各國都受到影響,臺灣仍然穩步向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公布的2015年統計資料,用「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來衡量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我國金額是46,783美元,比2008年增加11,847美元,而富裕指數排名則從2008年的全球第32名,大幅躍升到去年的全球第21名,進步11名,跟自己比較的進步幅度相當大;同時,臺灣和國際比較也表現亮眼,排名逐步超越諸多先進國家,包括:在2009年升到30名,超越義大利;2010年升到26名,超越英國、法國及冰島;2011年升到25名,超越芬蘭;2012年升到24名,超越比利時;2013年升到22名,超越加拿大;2014年升到21名,超越丹麥;2015年維持21名,緊追德國與澳洲,還遠勝過日本的第30名與韓國的32名。
  在推動務實、靈活的「活路外交」部分,總統說,截至目前為止,臺灣獲得免(落地)簽或電子簽國家(地區)從2007年他上任前的54個,迄今增加到164個,今年Arton Capital 公布的護照好用度排名(Passport Power Rank),臺灣更位居全球第24名,在亞洲排名第7名。對邦交國只有22個的臺灣,免簽國與地區卻有164個,代表我國採取「活路外交」政策相當成功。
  總統表示,臺灣對國際社會的高度開放態度,讓我國獲得國際知名旅遊權威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評選為2015年「全球九大最超值旅遊目的地」。根據統計,去年來臺旅客人數首度突破千萬人次,達到1,044 萬人次,比2007年成長181%,創下我國觀光史上的新紀錄;從他上任以來,每年來臺旅客都跳升一個百萬位數,這是從前做不到的。觀光外匯收入達4,450億元,比2007年成長160%,臺灣已經躋身千萬觀光大國。
  在兩岸經貿往來方面,總統說,過去8年政府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從2008年至今,臺灣與中國大陸已簽署23項協議,並達成2項共識。近8年來,我方與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每年平均約有700億美元,累計至今共有將近6,000億美元的順差;惟我國與全球的貿易順差每年平均則是300億美元,累計至今約是2,500億美元的順差。從對中國大陸的順差數字與我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數字相較,顯見兩岸貿易對於臺灣整體對外貿易有相當正面的效果。換言之,如果沒有與中國大陸貿易,我國的全球貿易就可能出現鉅額逆差,「我們固然不必也不會完全依賴大陸,但也不能因此忽視大陸市場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
  談及政府在建構公義社會的努力,總統說,在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同時,政府也持續以社福、就業、薪資及租稅等四大策略,改善所得分配與建構公義社會。在許多政策相互配合下,臺灣每戶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從2009年的6.34倍,降到2014年的6.05倍,低於日本、香港及美國。如果以每人所得來計算,更可降到4.08倍,是13年來的新低;此外,為了強化社會救助,政府自2008 年10月實施國民年金保險,2009年1月實施勞保年金制度;到今(2016)年3月,選擇請領「老年年金」的給付比率達73%。
  總統也提到,為了擴大弱勢照顧範圍,政府在2011年7月修改《社會救助法》,降低中低收入戶的標準,受惠的弱勢人數比修法前增加1.5倍;此外,針對弱勢家庭,政府也提供幼兒托育補助,並增加公共化教保服務供應,減輕育兒負擔。在促進薪資成長方面,從2011年起,政府每年調整基本工資,一共將基本工資調高了5次,每月基本工資從新台幣17,280元,調高到20,008元,時薪也從95元調高到120元,次數與增幅均是史上新高;今年1月,政府更修正完成《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鼓勵企業為基層員工加薪,並以擴大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方式,引導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在2014及2015年,臺灣實質薪資成長率分別達到2.36%及2.83%,與亞洲鄰近國家相比算是高出一些,「我們對此並不滿意,但我們採取縮小貧富差距的努力,已經有了初步成效」。
  在落實租稅公平部分,總統表示,政府推出「回饋稅制」,讓高所得者回饋社會,讓弱勢減輕負擔,並將稅課收入依法全數用於社會福利支出。我國推動「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減半及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維護租稅公平與居住正義,此為劃時代的租稅改革,對平均財富的意義十分重大。
  總統說,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經濟陷入「新平庸時代」,許多國家普遍欠缺成長動能,幸而在政府與全體國人共同努力下,臺灣不但安然度過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的衝擊,表現還持續進步。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自滿,更應當藉機促進產業升級、加速經濟創新及充實人力資本,持續以公平性成長為經濟發展策略的核心,建構繁榮、和諧與永續的幸福臺灣。
  包括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第一銀行董事長蔡慶年、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及經濟日報副社長翁得元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