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5年05月17日
總統前往國防部博愛營區視導暨慰勉國防部同仁
馬英九總統今(17)日上午前往國防部博愛營區視導暨慰勉國防部同仁,對我國軍致力建軍備戰,推動國防轉型,打造精銳勁旅表達肯定與嘉勉之意,並期許國軍持續落實三道防線,追求和平戰略以確保國家安全。
總統抵達後,首先觀賞國防部的回顧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再過3天他即將卸任總統職務,在擔任總統的2,900多個日子以來,已走訪國軍各級部隊、學校及單位達290次,相較於陳前總統的118次,以及李前總統12年來的131次,明顯超出許多。從海拔2,600多公尺的新竹樂山基地到最前線的大膽島,去(104)年也至海軍陸戰隊66旅夜宿,與部隊裡的官兵們一起伏地挺身及跑步。而每一次的視導,總是與官兵們逐一合影,估計至少2萬人以上,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儘管他身為三軍統帥,但絕不是高高在上,而也相當關心基層戰士的生活。
回顧過去八年來的國防施政成果,總統說,在他剛上任時,為要求提升國軍整體體能,確實引起不少「軍怨」,但他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打造一支「鋼鐵勁旅」,更重要的是希望官兵皆能養成終生運動的習慣,這才是國家最基本的力量。這些年來,國軍在戰訓本務、災害防救、國防科研、兵役轉型、軍事交流、人權保障與促進廉能軍風等各項工作上,都能努力精進,成就不少「國防小革命」,殊值嘉許。
談及我國建軍備戰的成果,總統表示,這8年間,美國對我軍售總額已超過201億美元,為20年最高;而在國防自主方面,自主武器裝備研發經費投入新臺幣1,405億餘元,並逐年完成「低層反戰術彈道飛彈系統」等23項高新武器系統研製,充分展現臺灣國防科技與研發的能量。
在兵役制度改革上,總統指出,志願士兵人力由101年的2萬8千多員,占全體志願役編制39%,至今已提升到4萬4千多員,占全體志願役編制的71%,成長32%。此外,今年預計招募的志願役士兵共1萬5千人,目前已有2萬多人報名,共計招募4,519人,達成率已達三成。他也認為,「新兵招募與老兵留營是同等重要」,而今年志願留營的比例則是76.4%,較近兩年的平均值提升9.8%,顯見政府推動募兵政策已有顯著成果,且政府更有餘力來挑選認為合適的官兵。
至有關國軍提升部隊戰力的成果,總統舉飛彈射擊為例,國軍的精準飛彈射擊從民國97年的175枚,到100年調增到627枚,迄今總計射擊2,876枚,大幅提升訓練密度與強度,也節省了處理屆壽彈頭的龐大預算。「飛彈買來就是要用,唯有經常練習,才能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此外,官兵體能鑑測合格率由民國98年的28%,現在已提升至90%。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今年發布的「全球軍力統計報告」,列出全球前20大軍事強國,我國排名由第15名躍升至第13名,「這還不包括我國的軍事軟實力」,顯示政府推動國防建設的成效有目共睹。
總統認為,兵役制度轉型關係國家安全之重、涉及範圍之廣,需要各方的配合,不可能一蹴可幾。目前《推動募兵制暫行條例》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都已完成立法程序,只有軍人的待遇、尊嚴、出路受到重視,才能進一步確保我國兵役制度轉型平穩進行。
總統也提到,國軍一直是政府施政的堅實後盾。自民國98年發生八八風災後,政府修法建立部隊主動支援救災機制,將「災害防救」列為國軍中心任務之一。每逢國內發生重大災變,「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等觀念,已成為政府從事災害防救工作的原則,這些口號看似口訣,但每一字句的背後均含有深厚的意涵。
總統也提及,國軍近年參加過好幾次的國際援救,總是不遺餘力。例如友邦海地發生嚴重震災,空軍派遣C-130運輸機飛航4萬公里馳援,是國軍執行國際人道救援任務前所未有的創舉,我國執行災害防救與國際人道救援所累積的經驗,已廣獲各國重視及肯定。此外,今(105)年3月我國更藉由在南投所舉辦的「民安2號」綜合防災演習,邀請多達45國、100餘位貴賓來臺觀摩,「過程雖然沒有很戲劇化,但每一步驟都到位,就能夠減少災害。」
至於國軍在推動「廉能建軍」方面,總統表示,國防部在民國102年成立政風室,與監察單位採雙軌並行,共同推動保密防諜、防範貪瀆的工作,成效良好。「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所公布的「政府國防廉潔指數」評鑑成績,臺灣均獲得全球評鑑低貪腐風險的「B」級,在亞太僅次於紐西蘭,顯示國軍在貫徹廉能方面的努力,亦獲國際肯定。
總統強調,過去八年來,他始終致力於維繫臺灣的自由、民主與和平,提出捍衛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三道防線」,包括「推動兩岸和解制度化」、「增加臺灣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及「強化國防武力」,以建構國家安全的鐵三角。尤其是第一道防線可以讓雙方認知到,「片面改變我們努力8年的現狀對雙方都不利」,以思考用和平的方式進行兩岸交流,這正是《孫子兵法》「上兵伐謀」的最高境界。
總統認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過去8年來,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同時也積極推動東海及南海的和平,使和平紅利擴及到國際關係。包括全球給我們免簽、落地簽的國家或地區從他上任前的54個增加到現在的164個,即為最佳證明。
回顧臺灣的歷史,總統表示,從光復臺灣、保衛臺灣、建設臺灣、守護臺灣,國軍在每一個階段均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國國軍不僅是支量適、質精、戰力強的勁旅,同時也是守護人民的重要力量。最後,他也以「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期勉國軍雖然建軍備戰,但不求戰,在現有的基礎上持續進步。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國防部長高廣圻、總長嚴德發、國防大學校長吳萬教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等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