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5年05月16日
總統接見國防部「遠朋複訓班」第11期學員
馬英九總統今(16)日上午接見國防部「遠朋複訓班」第11期學員,說明政府近年來推動兩岸交流,確保臺海和平穩定,及我國致力於國際社會扮演「人道援助者」與「和平締造者」的角色。
總統致詞時表示,本次是他上任8年以來,第12度與「遠朋國建班」各班次學員見面,顯見他對於此項跨國研習課程之重視與支持。
總統指出,自2008年就任總統以來,他已8度率團訪問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等友邦,其中,今(2016)年3月中旬的「久安之旅」,與瓜地馬拉總統莫拉雷斯(Jimmy Morales)、貝里斯總理巴洛(Dean O. Barrow)及加勒比海三位友邦總理會面,是前所未有的安排,也對當地熱情的民風、美麗的景色與國家的建設發展,留下深刻印象。
總統表示,近年來,在各友邦大力支持與協助下,我國國際參與空間逐步擴大。特別是從2009年開始,我國在睽違38年後,連續7年以適當名稱、正式身分、部長層級、平等待遇及直接聯絡等方式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在2013年,我國更以「特邀貴賓」的身分,在睽違42年後出席「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38屆大會,兼具實質與象徵意義。
總統認為,我國在國際關係的發展與他上任前有相當大的改變,最大的因素在於採取與過去不同的兩岸政策。這8年來,政府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交流。兩岸迄今已簽署23項協議,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已經7度會晤並互稱官銜;而陸客來臺累計已超過1,800萬人次,去(2015)年更達到418萬人次,比他上任前2007年的27萬人次,大幅成長了14倍以上。
總統也提到,由於兩岸間已有足夠互信,去年11月7日,他秉持對等與尊嚴的原則,在新加坡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針對「鞏固兩岸和平、維持臺海現狀」達成重要共識。「為兩岸和平打造一座跨海的和平大橋,讓未來任何一位中華民國總統,都可以在現有的交通規則下,使用這座大橋。」他認為,透過兩岸關係的改善,以往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間所形成的「惡性循環」,已轉變為「良性循環」。
提及我國在國際社會扮演「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提供者」之相關作為,總統說,除了致力於海峽兩岸的和平外,我國亦在東海及南海推動和平政策。我與日本順利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兩國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並與菲律賓簽署《臺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大幅緩解過去在臺菲重疊海域發生的漁業糾紛。
而在「國際人道援助」方面,總統說,每逢國際間發生重大災難時,我國總是在第一時間提供各種救援物資、捐款或服務,善盡國際人道援助者的責任,廣獲國際社會的肯定。
總統說,訪賓此行來臺預計將參訪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及「金門戰地史蹟」,相信必會對我國豐沛多元的文化風貌與兩岸的歷史轉變有更深刻的認識。
訪賓一行30餘人,包括秘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巴拉圭及多明尼加等國高階將領眷屬暨友邦駐華大使與代表,由國防部長高廣圻及國防大學校長吳萬教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