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5年05月12日
總統接見「第23屆全國十大傑出愛心媽媽慈暉獎得獎人」
馬英九總統今(12)日上午接見「第23屆全國十大傑出愛心媽媽慈暉獎得獎人」,對於獲獎母親展現對子女無私的愛與無怨無悔的付出,表達深切感佩,並說明政府照顧身心障礙者家庭之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無障礙協會成立迄今已超過20年,在社會上舉辦過許多富有創意及教育意義的活動,致力為身心障礙朋友打造心理及生理上的「無障礙」環境,而每年舉辦的「全國十大傑出愛心媽媽慈暉獎」選拔活動,表彰母愛的偉大,為臺灣社會帶來正面的意義與價值,殊值肯定。
總統也一一分享得獎者的感人事蹟,包括:簡秀媛的孩子郁清一出生就被判定為唐氏症兒童,她將自身的音樂專長引進特教領域,在97年成立了全臺第一個身心障礙鼓舞表演團-「鳳凰擊鼓藝術團」,用音樂幫助身障孩子建立自信;劉學慧因為先生與兩個孩子心怡與大謀相繼罹患漸凍症,運用巧思發明了注音符號溝通版,不僅幫助先生在病中完成35萬字的創作,共出版7本書,創造世界金氏紀錄,是眨眼書寫字數最多的人,實屬不易。林芳英除扛起照顧兩個孩子儷憓與家鈺的責任,並發揮自己的美髮專長,鼓勵弱勢孩童參與社區課程、培養一技之長;張玉奇在孩子以信的學習生涯中,發現藝術對身心障礙者的啟發能量,開始推動特殊藝術教育,帶領特殊需求兒童進入繪畫世界;吳麗壁陪伴患有唐氏症的育瑋一起上音樂課及練習陶笛,讓育瑋現在不僅擁有18個縣市的街頭藝人執照,也榮獲多種獎項肯定。
總統也提及,林蔡月華的孩子宥辰在擔任工地主任時發生意外而造成雙手截肢,但是在林女士不斷支持與鼓勵下,宥辰現在已是國內外知名的口足畫家;何嬿的孩子鎮宇比同齡孩童發展緩慢,並患有妥瑞氏症,為了鼓勵他正面看待人生,原本很少運動的她開始穿上跑鞋,用運動陪伴孩子成長,經由中華運動協會的培訓後,更成為視障陪跑員;陳氏秋紅每天除了為患有腦性麻痺的孩子欣樺、政翰復健,還帶他們參與社團活動,幫助他們融入人群、適應社會環境,用樂觀開朗的心態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黃玉蘭陪著孩子文傑坐輪椅求學、學習技能,在她正向的鼓勵下,培育文傑成為樂觀積極的青年作家;熊玉蘭無微不至、細心照顧因意外成為植物人的女兒嘉慧,使她臥床17年來從未受到褥瘡的困擾,令人相當感動。
談及我國身心障礙福利措施,總統表示,政府在98年頒布「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白皮書」,並於103年施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將聯合國國際公約內國法化,希望以國際公約的高標準徹底落實我國身心障礙者的保障,致力消除身心障礙者與社會環境互動所遭遇的各種障礙,營造更和諧友善的社會。
總統進一步指出,政府持續提供身心障礙者各方面的照顧補助,例如97年度共核發約150億元提供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每月生活補助,到104年年度共核發約205億元,增加了55億元;此外,便利身心障礙者交通移動的復康巴士,車輛數已經從97年的 369輛,增加到目前的1,741輛,增加將近4倍;97年服務約82萬餘人次,去年則增加到355萬餘人次,成長近3.5倍,顯示政府重視身心障礙者的權利,讓弱勢族群得到妥適照顧。
總統強調,政府非常重視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工作,因此積極透過「輔導」以及「獎勵」並行的方式,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自立。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去(104)年就成功協助了2萬1,871人就業,推薦就業率達到59.5%,相較96年的36.3%,成長幅度相當大。此外,政府也鼓勵公、私立單位提高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人數比率,以提供身心障礙者更多就業機會。「我敢說過去這8年來,在社會福利方面,可以說是臺灣有史以來量跟質最多最好的。」
總統表示,他在擔任臺北市長時,對於身心障礙者各方面的福利與照顧都比中央做得早,也讓其他的縣市紛紛效仿,使全國在推動身心障礙者服務的水準逐步提升,「但障礙仍是障礙,我們只能努力使之減少,無法讓其消失」。總統說,與過去相比,在臺灣生活的身心障礙者確實已獲得許多改善,但國人應仍多替身心障礙者著想,使其感受到社會的關心與溫暖。
訪賓一行由「臺灣無障礙協會」理事長林俊福伉儷帶領、衛生福利部次長李玉春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立法委員黃昭順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