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06月12日
總統參加「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暨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成立與揭牌儀式」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桃園中壢市,參加「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暨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成立與揭牌儀式」,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也十分榮幸,能參加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暨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成立與揭牌的典禮。這是全國第一個,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專設的客家文化教學與研究的學術機構,這對客家文化的傳承以及人才的培育而言,是歷史性的一步,也是台灣多元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阿扁要特別感謝教育部和中央大學的用心,也在此預祝客家學院的發展蒸蒸日上。
  雖然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各國的教育逐漸走上國際化的趨勢,但是每個國家的本土文化,才是讓民族活力生生不息的土壤。我們對於外來文化的單向傳遞,甚至造成單一優勢文化的宰制現象,應該有所警覺。因此,如何發掘本土知識、經驗與價值,維持各族群獨立而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體系,是當今高等教育的重大課題。台灣的大學教育應該在民主的原則下,努力呈現各族群對於多元文化的貢獻。不論在教育課程、教材內容或是教學方式上,對於不同族群的文化價值,大學可以透過豐富的研究資源,予以保存與發揚。中央大學於八十九年五月首創客家研究中心,幾年來已累積可觀的成果與資源,在既有基礎上又將進一步設立客家學院,能開風氣之先,值得國人肯定。阿扁更希望能因此喚起青年學子對客家文化的興趣與重視,讓客家文化的香火源源不絕,代代興旺。
  在台灣近三百多年的開發與建設史上,客家人一直是最認真努力的開墾先鋒,對台灣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不過五十多年來,客家鄉親的語言文化與族群的權益,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關照,造成客家語言及文化一度發生式微的危機,甚至影響到客家人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很早以前,阿扁就認為客家鄉親必須受到真正的重視與關心,記得在民國八十三年阿扁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就以積極的態度推動客家政策,包括設置客家文化會館、客家藝文活動中心、每年舉辦客家文化節、編輯小學客語教材、設立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等等。而且我們深深感受到這些具體政策也激發了國人對客家文化的關心。今天能夠在國立大學成立客家學院,看到客家文化在台灣社會逐漸成為顯學,越來越有活力,對阿扁來說的確是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隨著台灣社會主體性的建立,客家族群的文化與權益也逐漸獲得應有的重視。新政府執政之後,除了在政治上力求實行民主、經濟上資源合理共享,社會上重建和諧互動的族群關係外,更在文化教育上尋求資源的公平分配,使客家族群的文化得以自主發展。客家人不但是台灣的主要族群,也是海外華人的重要社群,透過對客家族群語言文化、政經社會地位以及族群生態的研究,將可對台灣開發史、族群生態關係史、客家族群的變化及現狀、客家民俗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有更為正確的紀錄與瞭解,更可以將台灣奠基成為全世界「客家學」研究的領導中心。
  客家人對於台灣社會的貢獻與耕耘,阿扁一直感到衷心的感激與敬佩,也因為如此,讓阿扁對客家文化一直有發自內心的好感與興趣。這樣的心情,阿扁始終沒有改變,所以阿扁也一直透過學習,甚至是固定的上課,來領略客家文化的內涵與生命力。在總統府「阿扁總統電子報」裡面,有一個「客來斯樂」專欄,就是阿扁跟所有的讀者一起來學客家話、認識客家文化。最近幾個月,阿扁常到桃竹苗地區,一連參加了好幾個節慶,阿扁記得在參加「客家桐花祭」的時候,也和所有貴賓一起唱了一首客家歌謠,裡面有一部分的歌詞是這樣的「客家精神莫豁忒,永遠永遠。時代在進步,社會改變,是非善惡充滿人間,奉勸世間客家人,修好心田,正正當當作一個良善的人,就像恩個老祖先,永久不忘祖先言,千年萬年。」阿扁期待我們的客家本色,能夠繼續散發光芒,千年萬年。最後,敬祝各位貴賓健康愉快,萬事如意!客家學院院務推動順利,中央大學校務精進昌隆!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