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5年05月05日
總統出席2016年「臺北國際數控機械暨製造技術展」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5)日上午出席2016年「臺北國際數控機械暨製造技術展」開幕典禮,除肯定該展覽成為全球智慧機械產業製造商與終端用戶之間的重要交流平臺,並說明政府近年來打造機械產業價值升級的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表示,6年前,我與中國大陸談判《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早收清單,其中關鍵的項目即為工具機與機械工業;而他在2010年曾訪視臺中精機的協力廠商,深刻瞭解我國機械產業結構的優勢與潛力;因此,政府亟力爭取將工具機列為ECFA的早收清單,協助產業拓展商機。
  總統指出,我國的經濟結構刻由過去的「效率導向」轉型為「創新導向」,讓產業生根、與世界接軌;此外,政府在去(2015)年正式啟動臺灣「生產力4.0」計畫,以「物聯網」及「大數據」為核心,投入製造業、商業服務業與農業等領域,帶動產業價值鏈的智慧化。
  總統說,儘管全球景氣不佳,但業界拚鬥、不放鬆的精神,將是未來景氣復甦後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而今日的展覽活動也具體展現了業界在不景氣的年代中奮鬥的成果。
  談及臺灣的經濟情勢,總統指出,這8年來,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是2.2%,平均出口成長率不到4%,兩項均遠不如他上任前8年的3.3%與12%。然而相較於過去,臺灣仍不斷進步,經濟表現不算差,也獲得各項國際評比的正面評價。
  總統舉例,根據德國貝特曼基金會(Bertlesmann Foundation)最近公布的「貝特曼轉型指數」,臺灣的「政治轉型」(Political Transformation)在全球129個國家中排名第3;而臺灣的「經濟轉型」(Economic Transformation)則排名第1;報告中還提到,在過去幾年中,縱使全球經濟衰退,臺灣經濟仍穩健成長,實歸因於穩定的物價及安定的金融業,也才能在國際競爭力獲得高分。
  總統說,「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公布「全球富裕指數」,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人均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我國為4萬6千多美元,在全球排第21名,與他上任時第32名相較,進步了11名,緊追德國,超過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西班牙及韓國等,足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並不差,臺灣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舉行剪綵儀式,並參觀會場的「生產力4.0主題館」、「遠東機械」、「慶鴻機電」、「大立機器」、「陸聯精密」及「高明精機」等展區,瞭解國內機械產業發展現況。
  包括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外貿協會董事長梁國新、國貿局局長楊珍妮、中小企業處處長葉雲龍、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中華民國精密機械發展協會理事長許文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張所鋐及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等均出席是項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