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5年04月13日
總統主持贈勳典禮-前監察院長陳履安
馬英九總統今(13)日上午在總統府頒授前監察院長陳履安「一等卿雲勳章」,以表彰渠長年以來歷任多項重要公職,日夜辛勞、公忠體國的精神,以及促進國家發展的貢獻。
總統致詞表示,今日頒贈陳履安前院長「一等卿雲勳章」,是一個遲到20年的勳章。陳前院長在民國26年6月出生於江西廬山,正是抗戰爆發前夕,渠父是本省老一輩農民口中的「陳誠伯」-前副總統陳誠;渠母譚祥之父則是曾任湖南省主席、行政院長的譚延闓。渠從小在戰亂中成長,雖出身名門,但由於陳誠副總統勤儉自持,力行簡樸家風,使渠養成了堅毅樸實的性格。
總統指出,陳前院長在「師大實驗中學」(即「國立師大附中」的前身)畢業後赴美國留學深造,民國49年從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畢業,又陸續在美國紐約大學獲得數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可說是學有專精、事業有成。
總統也指出,陳前院長於民國59年返國服務,擔任私立明志工專的校長,開始為國內高等技職教育奉獻心力,並在民國60年秉承渠父陳誠作育英才的志願,創辦新北市私立辭修高級中學,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總統表示,民國61年,陳前院長轉進政務體系,到教育部擔任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任內最大的成就就是負責籌備「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也就是今日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將自身在國外學習的工程技術與行政經驗引進臺灣,對培育我國科技、工程人才貢獻卓著。陳前院長後來歷任教育部常務次長及政務次長,為教育體系長年付出。
總統提到,民國73年,陳前院長接任國科會主委。當時正是電腦與網路結合,國際資訊產業自動化大革命開始啟動的時刻,陳前院長推動資訊整合、業務全面自動化及籌設「全國科技資訊網路」(STICNET)等現代化資訊服務的五年發展計畫;同時致力延攬專才,發展光電工業,為我國成為資訊強國打下深厚基礎。民國77年,陳前院長接任經濟部部長,並同時擔行政院政務委員,在任內妥善處理國營事業環保問題及因應勞資糾紛的挑戰。
總統進一步指出,民國79年,陳前院長接任國防部長,也是我國史上首位文人部長。渠任內致力於推動國防改革,包括國防事務及預算公開透明化,並首次在民國81年公布《國防白皮書》、推動制定《國防組織法》草案、推動「經國號」戰機及雄風二型飛彈等高科技武器的驗證與量產、改進軍官服役制度以及推動精簡高司單位,貫徹人事任期制度等,立下不少國防創新的里程碑。
總統說,民國82年,渠接任監察院院長,以超然獨立的人格操守,廣受各界好評,並在金融風暴時期嚴查金融弊案,積極澄清吏治,對確立監察院的角色定位與職能貢獻良多。陳前院長卸下公職後,目前擔任陳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與新北市私立辭修高級中學董事長,投入教育志工的行列。這種「拿得起,放得下」、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
總統強調,陳前院長為人低調、謙虛與清廉,今日授勳典禮所代表的不是形式、酬庸,而是對渠多年來為國鞠躬盡瘁、克己奉公的貢獻之肯定。
陳前院長於受勳後表示,今日非常榮幸蒙總統親自頒授勳章。在臺灣快速發展的黃金 30年代,他只是盡本分做好每一件事情,並再次感謝總統與總統府安排今日的典禮。
在場觀禮者包括陳前院長夫人、眷屬及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