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5年03月31日
總統接見歐洲議會議員訪華團
馬英九總統今(31)日上午接見歐洲議會議員訪華團,感謝歐洲議會對我國之友好支持,並向訪賓說明臺灣與歐盟各方面之互動與交流。
總統首先針對本(3)月22日,比利時首府布魯塞爾發生嚴重恐怖攻擊造成重大傷亡之事件致慰問之意,並表示他在當日即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嚴正譴責暴力,並向死傷者及家屬表示哀悼與慰問。
談及歐洲議會對我的友好支持,總統說,歐洲議會目前共有130多位議員參與友臺小組,大約占全體751位議員的20%,在臺歐雙邊關係的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歐洲議會在2009到2015年間,共通過10項友我決議案,包括支持我國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支持歐盟給予我國人免簽待遇、支持臺歐雙方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肯定兩岸關係正向發展與「東海和平倡議」及「南海和平倡議」,並向歐盟執委會提出建言,籲請歐盟與我國展開「投資保障及市場進入」談判,這些均是史無前例的正面發展。
總統提到,去(2015)年9月,在歐洲議會友臺小組主席朗根(Werner Langen)議員的邀請下,他首度與歐洲議會議員舉行視訊會議,就「歐洲經驗」對臺灣的啟發、臺歐盟關係、兩岸關係及亞太區域安全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提到臺歐盟關係,總統說,歐盟在2011年1月給予我國民申根免簽證待遇,「可以說是一個關鍵性的進步」。我國人可以免簽證方式入境歐洲69個國家、地區及海外領屬地。目前全球共有164個國家或地區給予我國人免簽證、落地簽證待遇,與他剛上任前的54個相比,增加了110個,是過去的3倍以上。近年來,臺歐雙邊關係與民間交流不斷增長,過去7年多來,臺灣與歐盟及歐洲國家已簽署97項官方協議及備忘錄,涵蓋科技、教育、關稅、電訊、司法互助及青年度假打工等多領域,這也反映目前我國與歐盟的關係達到高峰。
在臺歐盟經貿互動方面,總統表示,歐盟目前是我國全球第5大的貿易夥伴,臺灣則是歐盟在亞洲的第7大貿易夥伴及全球第18大貿易夥伴;臺歐盟雙邊投資也十分熱絡,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高達464億美元;此外,歐商也是我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到2016年1月底為止,投資總額高達344億美元,充分顯示雙邊經貿關係密切。2013年,德國默克集團(Merck)在臺成立亞洲第一座新技術研發暨應用中心;2014年,英商安謀國際科技(ARM)在臺設立亞洲第一個中央處理器(CPU)設計中心。我國許多知名企業也先後到歐洲投資,包括宏碁、友達、臺達電、長榮海運、巨大及鴻海等;雲朗觀光集團在義大利投資觀光飯店,國泰人壽也在2014年於英國成立不動產投資公司,投資金額達4億英鎊,凡此成果均顯示臺歐雙方的經貿投資往來相當密切。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在2015年正式加入歐盟「企業歐洲網絡」(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EEN)後,讓我國中小企業在歐洲的經商環境更加便利。由於EEN有超過2萬3千家歐商,我國企業可透過其在歐盟及各國的綿密商業網絡,取得專屬資訊及高品質客製化的專業諮詢媒合服務,和歐盟境內的歐商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歐盟的5億人口市場,對於帶動我國整體產業升級有相當大的正面效益。
總統表示,為了推動貿易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我國一直積極爭取與各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從2010年兩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後,我們在2011年9月與日方簽署《臺日投資協議》、2013年再分別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並在2013年恢復與美國《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協商,希望能深化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經貿關係。
總統說,我國亦積極推動和歐盟洽簽《雙邊投資協定》(BIA)。在多位歐洲議會議員的支持下,歐洲議會在2013年10月通過了「臺歐盟經貿關係決議案」,籲請歐盟執委會與我國展開「投資保障及市場進入協定」談判。在2014及2015年,歐洲議會的友我成員持續以發言、致函等方式,促請歐盟與我國展開談判,去(2015)年並且達到突破性的進展。去年10月,歐盟執委會發表「貿易及投資政策文件」(Trade for All-Towards a more responsible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y),明確表示將研議開啟與我國投資談判。至盼歐洲議會持續促請歐盟儘速與我國啟動BIA協商,以便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產生相輔相成的加乘效果。
談及兩岸關係,總統表示,他在2008年上任,積極改善兩岸關係,迄今已達成許多豐碩的成果。7年多來,政府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海峽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目前我方與中國大陸已經簽署23項協議;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已經7度會晤並互稱官銜,陸客來臺累計已經超過1,800萬人次,每日往返兩岸的航班也從零班增加到現在的120班,顯示兩岸已建立穩固的互信關係。
總統說,由於兩岸有如此互信基礎,去(2015)年11月7日,在堅持對等、尊嚴的前提下,他在新加坡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雙方針對「鞏固兩岸和平、維持臺海現狀」交換意見,確保雙方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繼續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這也充分說明,臺灣海峽已經從過去的衝突熱點成為和平大道。
而我國在推動區域和平的努力,總統說,在受到1960年代歐洲北海經驗與智慧的啟發下,我國提出以「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為核心精神的「東海和平倡議」,並在2013年與日本順利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兩國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在2014年5月,我國更將「東海和平倡議」的理念擴及南海,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呼籲各方透過協商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並成功在去年與菲律賓簽署《臺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期能進一步保障我國漁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總統也提及,他在今年1月28日前往南沙太平島慰問駐島人員,並發表「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呼籲「要合作、不要衝突」、「要共享、不要獨佔」、「要務實,不要僵持」,以及「擱置爭議、整體規劃、分區開發」的可行路徑。期能將南海打造成和平與合作之海,從臺海到東海,再從東海到南海,逐步打造「三海和平」的願景。
訪賓一行尚包括歐洲議會議員格拉比妮(Maria Grapini)、塔庫拉(Hannu Takkula)及貝琴(Tiziana Beghin)等,由歐洲議會訴願委員會副主席柴奇(Pál Csaky)率領、外交部次長李澄然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楊念祖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