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臺北市美國商會2016謝年飯」
中華民國105年03月30日

  馬英九總統今(30)日晚間出席「臺北市美國商會2016謝年飯」,詳盡闡述近8年來政府推動「自由、公義與繁榮的臺灣」、「和平兩岸」與「友善國際」的具體成果,並就兩岸關係、能源挑戰及經濟發展等三大議題,分享其對臺灣未來的展望。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很高興能來參加美國商會的「2016謝年飯」,這是我第14次出席這項活動。再過十天,就是《臺灣關係法》生效的37週年;在這一個對兩國如此重要的紀念日前夕,能夠和美國朋友共聚一堂,格外有意義。

  去(2015)年是二戰結束以及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在抗戰的過程中,許多來自美國友人給予我國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在去年邀請了許多抗戰時期協助我國的國際友人以及他們的後人,參與我國的抗戰相關紀念活動。而在戰後,美國的援助對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也有至關重要的貢獻。我們為了今天這個場合,特別製作了一本小冊子,放在各位的桌上給大家參考,請各位與我們共同紀念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以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長遠而堅定的情誼。

  我就任總統這8年來,儘管面對艱困的內外局勢,依然堅定朝「自由、公義與繁榮的臺灣」、「和平兩岸」與「友善國際」的施政目標邁進。

  在打造自由、繁榮與公義的臺灣方面,我們秉持開放不鎖國的正確政策,打造自由的貿易和觀光環境,讓來臺旅客突破千萬人次,使臺灣成為觀光大國。在自由度的表現上,根據美國紐約「自由之家」最新公布的《2016全球自由度報告》(Freedom in the World 2016),我國已經連續17年名列「自由國家」, 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名列第二。

  在經濟發展方面,這8年來,我們遭遇到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三次經濟衰退,包括2008的金融海嘯、2011的歐債危機與2015的全球出口萎縮,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是2.2%,這項數字,在我上任前8年是3.4%;這8年全球平均出口成長率是3.4%,更是遠不如我上任前8年的12.1%。但是臺灣在逆境中的排名表現,反而比過去更好,在經濟、民生各方面都獲得各項國際評比的正面評價。

  根據德國「貝特曼基金會」(Bertlesmann Foundation)最近公布的「貝特曼轉型指數」,臺灣的「政治轉型」(Political Transformation)在全球129個國家中排名第3名。臺灣的「經濟轉型」(Economic Transformation)則更為成功,在全球129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名。報告中還稱讚,臺灣在過去幾年中,縱使全球需求嚴重衰退,臺灣經濟仍然做到穩健成長(solid growth),而且通貨膨脹率低,金融部門穩定。美國《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 Magazine)在去年11月公布的最富裕國家排名,臺灣在全世界185個國家當中排名第19名,緊追德國,明顯超越法國、英國、日本與韓國等國家。2015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的評比,我國總排名位居全球第11,亞太第3。8年來,我國的全球排名總平均是 11.5 名,超過過去兩任總統的15.5名與16名,也是 20 年來最好的成績。

  去年12月9日,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公布資料開放(Open Data)國際評比,臺灣從大前年的36名、前年的第11名快速上升到全球第1。信用卡組織「萬事達卡」(Master Card)去年公布的「未來世代幸福指數調查」,預估到2030年,臺灣年輕世代的幸福指數為80,是全亞洲第一名。

  在打造兩岸和平方面,我們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迄今雙方簽訂了23項協議,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會晤7次並互稱官銜。7年多來,每周兩岸直航的航班從零增加到890班,8年來臺陸客超過1,800萬人次;陸生增加到4萬2千餘人,成長近50倍。兩岸貿易每年達到1,600億美元,順差700億美元。8年來,共創造近6,000億美元的順差,而我們全球貿易的順差約2,500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沒有對大陸的順差,我們的全球貿易就要出現大幅逆差。兩岸貿易的重要性,可以想見。

  兩岸這8年來的友好互動在國際上創造了許多和平紅利。首先,在臺美關係的發展與美、臺、陸三方的互動方面,這8年是60多年來彼此關係最和緩的時期,三方都是第一次能夠同時與另外兩方友好互動,而不必擔心產生反效果,這一點也得到許多美國官員的肯定。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去年5月演講時,肯定目前的臺美關係處於最佳狀態,並強調「穩定處理兩岸關係是近年來臺美關係能夠密切合作的重要成分」(important ingredient);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戴李昂(Rudy deLeon)在上個(2)月26日發表評論,肯定「九二共識」對兩岸得以務實對話、解決重要議題的正面效益,以及我方的「零意外」政策,「讓北京與華府能夠直接與臺灣互動」。他們的談話都確認了兩岸關係對臺美關係所帶來的正面效益。

  在對外關係方面,我們推動務實、靈活的活路外交。我們有尊嚴地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等國際組織;給予我國免簽證待遇的國家與地區從我上任前2007年的54個已經擴大到目前的164個,增加了110個,超過3倍之多。這些在8年前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對東海的島嶼主權爭議,我們在2012年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基於「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呼籲各方以對話取代對抗,和平解決爭端。我們成功地與日本在2013年4月簽訂《臺日漁業協議》,達成「主權不退步,漁權大進步」的成果,解決了40年的漁權爭議。海上爭端從每年17件減少到零件,但魚獲量增加3倍。在南海,我們以同樣的理念,在去年5月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同年11月,我們與菲律賓簽署《臺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大幅緩解過去40年在臺菲重疊海域發生的漁業糾紛,使中華民國成為區域的「和平締造者」。

  同時,我們也努力在國際社會扮演「人道援助者」。這7年多來,從海地到日本、從菲律賓到敘利亞、從西非到加勒比海、從尼泊爾到薩爾瓦多、從伊拉克到瓜地馬拉,無論是地震、海嘯、颱風或是戰爭、糧荒,我們提供各種救援物資、捐款或服務。兩週前,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在眾院表示,臺灣的國際援助不但展現臺灣在人道救援領域的高效率,也彰顯臺灣人民善良的本性,為國際社會帶來更多和平。

  我也要藉今天這個機會,就三個關鍵議題與各位分享我對臺灣未來的展望。

  首先就是兩岸關係。由於兩岸已經累積足夠的互信,去年11月7日,我秉持對等與尊嚴的原則,在新加坡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會面,針對「鞏固兩岸和平、維持臺海現狀」交換意見。這次會面,象徵兩岸領導人已經建立和平處理爭議的溝通機制,對於國際社會是一個極為正面的示範。

  今(2016)年1月的臺灣總統大選中,3位總統候選人都主張要維持我們這8年來所創造的現狀,可說是最清楚的「臺灣共識」。和平繁榮的現狀得來不易,如果總統當選人真心遵守中華民國憲法,並且以臺海和平為念,那麼接受由《憲法》衍生而來的「九二共識」,不應該那麼困難才對。而這個「九二共識」,並不只是「國共共識」,也不只是「臺灣共識」,而是「兩岸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堅實基礎。

  第二個關鍵問題則是能源。目前我們看到民進黨所提出的再生能源目標,平心而論,真的是過度樂觀。這個月是日本東北大地震5週年,當年日本政府全面廢核,大量進口天然氣,但5年之間,對外貿易從6兆日圓的順差變成13兆日圓的逆差,電費也高漲20%。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宣布定期廢核的國家,多數已經回頭:如日本、比利時與瑞士。只剩德國在孤軍奮鬥。臺灣何去何從呢?能源挑戰已經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以及達成對國際社會節能減碳承諾」三個前提之下,穩健的逐步減核,不要倉促廢核,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種選項,必須審慎選擇一種對臺灣最有利的能源組合。

  最後則是臺灣的經濟發展。面臨全球經濟自由化及區域整合的趨勢,臺灣沒有自外於大陸市場或國際社會的空間。今年2月4日,在美國積極主導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剛由成員國完成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在歷經多個回合的談判後,也可望在今年內簽訂完成。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腳步可說是刻不容緩。唯有更開放的市場,才能讓臺灣充分發揮經濟的既有優勢,這是下一任政府及臺灣人民無法迴避的選擇。

  這8年來,我們在推動「自由、公義與繁榮臺灣」、「和平兩岸」與「友善國際」的政策目標上都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也為兩岸關係、經濟建設及能源政策搭建了厚實的橋樑與基底。我國已經從國際社會的負債成為寶貴資產。展望臺灣未來的挑戰,我期待下一任政府有成熟的智慧,繼續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維持兩岸和平繁榮的現狀,並努力融入區域經貿整合。同時,我也希望他們能找到臺灣的最適能源組合,並為區域與世界的穩定及繁榮做出貢獻。

  包括外交部長林永樂、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林祖嘉、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劉大年、高振群、美國國務院經濟暨商業事務局首席副助卿唐偉康(Kurt Tong)、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Kin W. Moy)及臺北市美國商會副會長周思可(Margaret Driscoll)等人均出席是場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