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5年03月25日
總統出席第19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25)日下午前往TAF空總創新基地出席第19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肯定獲獎者的藝術成就,並說明政府推動文化政策之相關作為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105)年獲獎的5位藝術家以畢生的熱情與生命經歷在各自的領域中奮鬥不懈,成就多元、豐美的藝術果實,也為國家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基礎,成就斐然,堪稱是當今國內藝文界的大師,廣受國際矚目與肯定。
  談及5位獲獎藝術家的生平與成就,總統說,小說家李永平以自身生命經驗出發,將對南洋原鄉的情感寄情於文字創作,以小說《吉陵春秋》與《海東青》等作品贏得文壇的關注與肯定,近年來更投注心力於大河小說《月河三部曲》,在書寫中充分展現歷史視野與人生體悟,用文學才情與藝術精神為臺灣文學注入多元的可能性,影響深遠;藝術家吳瑪悧在臺灣當代藝術領域展現多方面的才華,長期關注女性、記憶與土地等課題,並對藝術知識體系進行反思。她將藝術與政治時事及社會議題連結,在嘉義縣各鄉鎮、新北市淡水竹圍、臺北市等地發起環境藝術行動及藝術展覽,開啟了市民、藝術家與公共議題的對話。在用行動展現出對現世關懷的同時,她也不斷突破藝術的框架,是國內極具代表性的前衛藝術家。
  總統也提到,舞蹈家何曉玫長期觀察社會現象,歷年創作取材自臺灣文化的各個面向,反映出濃厚的時代氛圍,不但曾為「雲門舞集」編創《水鏡》及《紙天空》等作品,也以《默島樂園》等運用本土文化符號、充滿庶民氣息的舞作重新讓社會瞭解她的創作理念。她擅長運用多媒體的手法來營造奇幻的舞台視覺效果,並發展出獨特的肢體語彙,不但是國內獨樹一格的編舞家,同時也致力推動「鈕扣計畫」,提供旅外優秀舞蹈人才回鄉展演的平台,對促進國內外舞蹈生態交流貢獻卓著;北管藝師莊進才是跨界北管戲曲音樂及歌仔戲文武場的全能藝師,投入北管技藝超過一甲子以上。他不但創立「漢陽北管劇團」,使北管戲曲在國內外大放異彩,更協助成立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公立歌仔戲劇團「蘭陽戲劇團」,無論在戲曲的演出、推廣、提攜後進與傳承技藝等方面均有相當大的貢獻,可說是臺灣近代戲曲史的國寶。而建築師潘冀設計經歷超過40餘年,從儒家經典中獲得思考養份,得出「建築以載道」的創作使命。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神,將當代科技脈絡與生活空間的美學融入建築作品當中,作品包括雙連社會福利園區、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村、臺北真理堂及綠建築台積電15廠等,充分展現人文關懷的價值,備受國內外讚賞與肯定,是專業與創意兼具的一代建築名家。渠等在文化藝術上的卓越成就與培育後進、傳承技藝的貢獻,令人感佩。
  談及政府推動藝術文化之相關作為,總統表示,他在擔任臺北市長期間,即相當重視文化發展,因為「工程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大,只有文化才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偉大」。他在民國99年就職二週年的時候曾經提出了「六國論」,亦即「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及和平護國」。在「文化興國」部分,近年來政府積極興建文化場館,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及臺灣戲劇藝術中心、北部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等場館。其中,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與臺北的國家兩廳院,已在去(104)年4月7日合併成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未來將成為北、中、南部的藝文旗艦基地,成為臺灣面向國際的文化櫥窗。去年12月28日,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也在嘉義啟用,期能達成「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的施政目標。
  在軟體建設方面,總統表示,政府去年陸續通過《博物館法》、《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及《電影法》修正案,以健全博物館發展環境、保護水下文化資產,並兼顧電影業者與消費者權益。為了重點發展影視產業,政府這些年來推動包括5年5億元紀錄片計畫、成立國家電影中心、補助獎勵高畫質電視劇的拍攝等等,積極培育產業人才與藝文消費人口。去年分別補助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17部,共1億9千多萬元,以及補助製作高畫質電視節目及紀錄片44件,共3億多萬元。而在推動公民文化權方面,政府建置了「國民記憶庫」以蒐集、記錄與保存臺灣人民的生命故事,讓個人的小敘述涓滴匯流成國家的大歷史,截至去年底已經蒐錄超過1萬則故事,累計瀏覽達337萬人次。
  總統說,在推廣閱讀風氣上,政府透過補助民間獨立書店來推動閱讀風氣的在地扎根。文化部從民國102年迄今,已在全國各地補助成立61家獨立書店,讓獨立書店成為融入社區的在地微型文化中心與書香聚落,「鼓勵閱讀的風氣成效卓著」。
  談及我國在國際扮演「中華文化領航者」角色之努力與成果,總統說,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政府在民主自由而開放的環境中,逐步孕育出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讓許多本土優秀作品站上國際舞臺,成為一張張燦爛奪目的臺灣名片,獲得國際間的高度肯定。
  總統也提到,政府這些年來在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存上不遺餘力,例如在傳統藝術的傳承方面,文化部已啟動「傳習計畫」。而在推動文化外交方面,為加強國際藝文交流,政府運用位在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及日本東京等地的3處海外文化中心,向國際社會推銷精緻又富含歷史底蘊的臺灣傳統藝術。此外,政府也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和休士頓等3地開辦了「臺灣書院」,設置哲學、文學及藝術等相關課程,向國際社會行銷多元且豐富的臺灣文化,讓臺灣真正成為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推動者」與「中華文化的領航者」。
  談及正體字與簡化字的議題,總統表示,「中華文化總會」在會長劉兆玄的帶領下,最近甫出版收集超過10萬個詞條的《中華語文大辭典》,除了收錄民眾生活中的特有用語,並且將簡化字與正體字並列;此外,我海外僑校使用的教科書多以正體字印刷,但是在有簡化字的地方加註。目前常用漢字6,000到8,000字,其中簡化字僅占常用漢字的1/4至1/3,完全改頭換面的不到500字,「實際上主體還是正體字」,因此他建議中國大陸應推動「識正書簡」,而臺灣的商家也無須為了爭取大陸旅客,將文宣資料改成簡化字,不妨透過「正簡並呈」的對照,讓大陸民眾也有機會認識正體字之美。
  隨後,總統親自贈獎予5位「國家文藝獎」得獎者,表彰渠等在文化藝術上的貢獻與成就。
包括文化部長洪孟啟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等亦出席是項贈獎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