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06月14日
總統參加「中央警察大學聯合畢業典禮」並應邀致詞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桃園縣龜山鄉參加「中央警察大學聯合畢業典禮」,也和應屆畢業生分批合影留念,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阿扁今天非常高興在「警察節」的前夕來參加各位的畢業典禮,這是連續兩年阿扁親自來和大家見面講話,具體表達了阿扁對警政建設的重視,以及對各位同學殷切的期許。警察絕對不只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生的志業。因為每一位警察同仁對工作的付出與奉獻,絕對遠遠超過政府所給予在物質與金錢上的回報,而所有警察同仁,包括在座的同學在內,選擇投身警察的工作,所憑藉的只是一股為民服務的熱誠、一股追求正義的堅持。因此,阿扁今天不但要恭喜大家順利畢業,更要藉這個機會向全國的警、消人員表達最誠摯的感謝與敬意。同時,阿扁也希望全體國人同胞,要對所有維持社會秩序,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警察同仁,給予更多的支持與肯定,警民同心、攜手合作,共同為台灣社會的安全與進步一起打拼。
  前些日子因為交通罰單過多,引起社會各種的討論與批評。針對這個問題,很早就有人向阿扁反映,而阿扁也曾在去年12月,藉著與台北市馬市長見面的時候,公開提醒各縣市政府,要重視交通罰單大幅成長的問題,不要為總總原因而輕忽了可能引發的民怨。不過,阿扁今天也要在這裡為全國的警察同仁說一句公道話,交通罰單過多,或許有法規過嚴、執法技術有待改進等檢討的空間,但過去三年來,全國各地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由八十九年的3,388人,大幅降低至九十一年的2,861人,一共減少了527人,避免了多少社會的遺憾,也挽救了多少家庭的破碎,這完全要歸功於所有交警與義交同仁的辛勞與貢獻,不應該因為少數特殊的個案,就全盤予以抹殺或否定。
  阿扁始終認為交通罰單所引發的民怨,不在於過多或過重,而在於處罰的公平性與正當性。例如酒後駕車加重處罰,就受到社會高度的肯定。當事故傷害仍高居國人死亡主因的第五位,阿扁希望各主管機關,對於交通罰單的檢討,一定要以安全、公平和便民的原則,實事求是的檢討修正,不可積非成是,更不能矯枉過正而突然失之過寬,使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又再度攀升,而付出更多的社會成本。同時,也要對第一線值勤的同仁給予更多的關懷與鼓勵,以「有過則改、無過勉之」的負責態度,全面提振警察同仁執法的威信與士氣。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執法的任務愈來愈艱鉅,而警察工作的專業化與危險性也大幅提升。但受限於過去許多制度性的不合理,警察同仁的職務等階,與軍職及一般公務人員相比,明顯偏低。一位縣市的分局長只相當於一般公務機關薦任八職等,與縣市政府的課長相同,但兩者之間,不論工作與職責的繁重,或對領導統御的要求,完全無法相比。同時,警察機關中相當於簡任官的警監,只占總人數的千分之二,比率之低及配置的不當,使人員的升遷異常困難,嚴重的打擊警察同仁的士氣。
  對此,阿扁曾於今年四月,特別邀集了考試院、銓敘部、內政部、人事行政局和警政署相關的首長,共同討論研擬改善的方案,決定分兩階段提升各縣市及中央警察機關的職務等階。其中不涉及修法的部分,已由人事行政局積極辦理中,而需要修法的部分也已完成相關的提案,正由立法院審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為所有警察同仁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合理的人事制度,同時也為台灣的警政建設,奠定可長可久的基礎。
  立法院於上個會期也三讀通過「警察職權行使法」,對於警察職權的行使,例如:臨檢、路檢或盤查等勤務,具體回應大法官會議第五百三十五號解釋的要求,予以更明確的法律授權。並對警察行使職權的要件與程序,制定明確的規範,不但強化對人身自由的保障,同時可以減少爭議,這也是警政改革最重要的里程碑。
  「警察職權行使法」並不是戴在各位頭上的緊箍咒,而是保護大家的金箍棒。只要全體警察同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消除一切執法的灰色地帶,減少不必要的警民對立,不但保護了民眾,也保障了自己,如此才能達到除暴安良和維護人權的雙重目標。阿扁誠摯的希望大家要儘快調整心態,時時刻刻以人權尖兵和法治的鬥士自我惕勵、自我期許。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與期盼下,各項不合時宜的警政制度與法規,陸續完成修正與更新,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人的因素才是最為重要。各位畢業班的同學,不但是警察的新血輪,更是未來的中堅幹部。到各單位服務後,不僅工作環境複雜,也可能面臨各種的誘惑,大家一定要以榮譽優先,以高標準的道德操守自我要求。唯有一切從自己做起,有所為,有所不為,清廉自持,如此才能帶動整個警界不斷的進步與更新。
  最後,對於所有畢業生的家長,能夠尊重自己孩子的選擇,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的投身警察的行列,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奉獻心力,阿扁要在此表達由衷的感謝與敬意,同時也要再一次恭喜所有畢業班的同學,一帆風順、鵬程萬里,並祝福在場所有的貴賓與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