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
中華民國105年01月27日

  今(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也是波蘭奧斯維辛(Auschwitz-Birkenau)集中營解放71週年紀念日,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紀念活動,除呼籲各界記取歷史教訓、深刻反省,也強調我國將持續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追求世界和平。
  談及「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的緣起,總統以英語致詞時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場上毫無人性的殺戮帶給人類慘痛的犧牲與傷痛,生活在戰爭體制下的人民,人權也遭到無情的剝奪。然而,直至1945年1月27日,蘇聯軍隊進入波蘭境內並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後,德國納粹黨及其同夥的殘忍暴行始廣為世人所知。200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1月27日訂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決議原文中提到:「促請會員國製訂教育方案,教導子孫後代汲取大屠殺的教訓,以幫助防止今後出現滅絕種族行為」以及「駁斥任何全部或部分否認大屠殺歷史事件的言行」。
  總統認為,歷史悲劇的受害者與加害者能於今日共同出席紀念活動,並以肅穆平和的態度紀念過去的歷史,顯見人類在過去70多年來追求和平的道路上,彼此以寬恕及反省的態度達成諒解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值得世人感到欣慰。
  總統指出,過去數十年來,德國一直在推動反省、改錯與克服歷史傷痛的工作,以認錯、道歉、賠償、教育及立法等具體行動反省戰爭罪行,並將其納入長期政策之中。舉例來說,德國各邦自1950年起積極而廣泛地進行「去納粹化」工作,統一編寫教材,教育小學五年級以上的兒童與青少年,並安排渠等參觀納粹集中營的舊址,以及邀請受害者或家屬來校演說。德國內政部聯邦公民教育署(Federal Agency for Civic Education,Bundescentrale fur politiche bildung)也長期提供民主教育教材,不但防止極端主義復辟,也進一步深化公民政治教育。
  總統進一步表示,德國政府除在戰後積極落實《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定》(Agreement for the Prosecu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Major War Criminals of the European Axis),也在1950到60年代德國司法獨立之後,持續起訴當時參與大屠殺的相關人員,以確保渠等為當時納粹德國所犯下的罪行負責。此外,德國設有世上最完備的民主防衛機制,該國的政府、國會及參議會可針對黨章與實際行為違反德國聯邦憲法的政黨提出解散,並由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審議決定。該機制曾於1950年代二度發揮功用,解散了極左及極右派的政黨,有效維持德國民主的穩定發展。
  總統說,德文有一個長字「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意思是面對、接受並處理過往,充分反映出德國坦然面對納粹侵略罪行並深自反省,致力與鄰國和解,以走出歷史陰影邁向未來的態度。其中,西德前總理威利‧布蘭德(Willy Brandt)在波蘭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敬獻花圈,並為死難者下跪默哀的舉動,更成為二戰後德國與東歐各國改善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總統也提及,二戰期間,我國何鳳山大使曾大量核發簽證,協助數千名猶太人逃離納粹迫害。德國商人約翰‧拉貝(John Rabe)則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拯救20餘萬位平民百姓。對於約翰‧拉貝的義舉,我政府與人民均感念在心。
  總統強調,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我國紀念抗戰勝利不是要挑起仇恨,而是要譴責侵略;不是要炫耀勝利,而是要追求和平。這些信念不僅適用於紀念對日抗戰勝利,同樣也適用於「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未來,我國將持續扮演「國際人道援助提供者」及「和平締造者」等角色,並與國際社會共同攜手為捍衛人權及追求世界和平而努力。
  包括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亞旭(Asher Yarden)、德國在臺協會處長歐博哲(Martin Eberts)及各國駐華使節與代表皆出席是場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