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南海科學國際研討會」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105年01月19日

  馬英九總統今(19)日上午出席「南海科學國際研討會」開幕典禮,向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闡述政府近年來推動南海和平及促進海洋科學研究的成果。
  總統以英語致詞時表示,南海位於地球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以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間,不僅提供豐富的海洋資源,也是東南亞與東北亞各國的資源航運通道,對東亞地區的氣候觀測亦相當關鍵,其重要性不言可喻。透過實地調查,各界得以瞭解南海海洋環境與生態系統的運作情形,以及當地颱風與季風生成的情況。這些研究成果對南海周遭國家人民的生存發展皆相當重要,尤其颱風、地震及海嘯等自然災害的觀測與研究,更直接關係到周遭地區民眾生命與財產的安全。因此,我國向以積極態度與相關各方,以及國際科研社群共同推動南海的科學研究、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
  總統認為,科學研究需要一個不受干預的和平環境。臺灣被東海、南海及臺灣海峽環繞,因此向來致力於推動周遭海域的和平。在臺灣海峽部分,過去8年來,兩岸已簽署23項協議,使臺灣海峽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轉變為和平大道。在東海方面,他於2012年8月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依照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2013年,我國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雙方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為和平解決區域爭端立下典範,深受美國、澳洲及歐盟肯定。
  總統進一步指出,基於「東海和平倡議」的成功經驗,他於去(2015)年5月26日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呼籲各方自我克制,維持南海區域和平穩定,並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經過多次談判,我國與菲律賓於去年11月5日簽署《臺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確立「海上執法避免使用武力」、「執法前一小時前通報」及「扣捕人船三天內釋放」等三項原則,大幅緩解過去40年來在雙方重疊海域所發生的漁業糾紛,有效保障我國漁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總統強調,一個主張和平的政策,不論到哪裡都會受歡迎,因為「和平沒有輸家,戰爭沒有贏家」。近年來,政府循序漸進,從臺海到東海,再從東海到南海,逐步打造「三海和平」願景,深盼未來能夠持續維持區域和平。
  談及我國領土太平島,總統指出,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且唯一擁有淡水及植被的天然島嶼。該島位處南海南部海域的中心地帶,為海洋與大氣研究提供絕佳的觀測地點。事實上,早在1978年,「世界氣象組織」(WMO)即曾在太平島上設立「冬季季風實驗」的觀測站。目前,政府已於太平島上設置地震觀測站,並逐步建立南海周邊區域的觀測網,為提供周邊區域地震監測、速報及海嘯預警做出具體貢獻。而在氣象觀測方面,政府也預計在周邊海域設置海、氣象觀測浮標,針對南沙環礁的生態系統以及過去的自然災害紀錄進行調查研究工作。同時,我國學者也正積極規劃推動針對南海海洋的實地研究計畫,希望與其他國際計畫及南海周邊國家合作,將太平島發展為重要的國際科學研究站。
  總統表示,目前太平島上設有醫院,並有醫護人員駐點。去年12月12日,我內政部部長陳威仁、海巡署署長王崇儀及相關部會官員更在太平島上主持交通基礎設施碼頭及燈塔的完工啟用典禮,不僅具體落實「南海和平倡議」的精神,更向國際社會宣示我國致力於將太平島打造成「和平救難之島」以及「低碳島」、「生態島」的決心。
  對於科技部籌辦會議的辛勞及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熱情參與,總統也表達誠摯謝意,並盼與會者能充分交換意見,共同為促進南海海洋科學研究的發展而努力。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高振群、科技部部長徐爵民、行政院環保署署長魏國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及立法委員邱文彥等均出席是場典禮。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