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4年12月24日
總統出席「2015和好、疼惜、平安夜」報佳音活動
馬英九總統今(24)日晚間前往臺中市旌旗教會出席「2015和好、疼惜、平安夜」報佳音活動,與臺中地區的教友及「臺中沐風關懷協會」的小朋友們,在悠揚的聖誕樂音與牧師分享的聖誕信息中,共度溫馨的平安夜。
總統致詞時表示,民國89年他擔任臺北市長時,主張「把聖誕節還給教會、把聖誕節還給教徒」,因此委請教會主辦耶誕佳節活動,如今「和好.疼惜.平安夜」活動已經是第16年了。民國99年時,他也有幸來到臺中報佳音,如今舊地重遊,感到特別開心。
總統表示,今天的活動特別邀請「臺中沐風關懷協會」的小朋友與大家一起共度佳節。該協會關懷弱勢家庭的孩童,深入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所需的關懷與協助;除了為孩子安排專業課程與師資,也重視品格教育,讓他們成為愛人如己、傳播平安與喜樂的天使。從民國94年到今(104)年6月,該協會已經協助將近700個家庭、950個學童。
總統指出,今年是來自英國蘇格蘭長老教會的馬雅各牧師來臺宣教150週年的紀念,全臺各地舉辦許多紀念活動,懷念這位仁心仁術的醫師與牧師。馬雅各牧師引進臺灣第一台印刷機、翻譯白話文聖經、創建第一間西式醫院,也就是現今的臺南新樓醫院,同時將西方的外科手術帶進臺灣。他的大兒子馬約翰醫師在福建行醫傳教,後來更成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婦產科教授,培育出許多相當優秀的華人醫生。他的次子,人稱「少年馬醫師」的馬雅各二世,繼承父親的衣缽,在1901年與夫人來到臺南,重回馬雅各創立的新樓醫院服務,致力於戒除鴉片、性病防治、痲瘋病的預防和治療等,夫妻倆為臺灣的醫療全心投入20餘年。馬雅各牧師一家人,對臺灣、對華人的無私付出及貢獻,令人感佩。
總統說,在臺灣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外籍神職人員不辭辛勞,在醫療、教育與文化等各方面,為臺灣社會努力付出。聖經的《箴言》中提到,「你若有能力作到,不要拒絕向有求於你的人行善」,而他們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為了表揚渠等對臺灣的重大貢獻,幾天前,他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給12名在臺外籍宗教人士。他們在臺灣創造了許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神就在我們的身邊」,因此,宗教也可說是一種建築工程,讓大家能夠更適應社會、得到更清靜的心靈與有品質的生活。
總統也談到,為了感謝外籍宗教人士長年奉獻臺灣的辛勞,4年前他特別要求內政部研議相關措施,盼讓渠等可以和我國65歲以上的國民享有同樣的福利,後來計畫定名為「馬偕計畫」,以紀念來臺宣教的馬偕牧師。該計畫使符合資格的外籍宣教人士得享包括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免費進入社教機構等優待,截至目前為止,約有500多位外籍宣教人士得到此一福利。總統感性地說,「實際上,他們應該也算是臺灣人了」、「臺灣變成他們的第二故鄉」。
總統說,再過幾天2015年即將結束,期盼大家能持續以「和好‧疼惜‧平安」的精神,與身邊所有的人相待。政府也會持續努力,打造和平及安定的社會環境,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鬆懈。「不但是臺灣內部的和平,我們也希望能夠維持兩岸的和平、東海的和平與南海的和平」,「真正地處在一個和平的世界」。
最後,總統祝福現場所有的兄弟姊妹耶誕快樂、福杯滿溢,並一一發送禮物給沐風關懷協會的小朋友們,現場氣氛十分溫馨歡樂。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江彥霆及旌旗教會牧師蕭祥修等均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