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4年12月09日
總統接見「中華民國第38屆、海外華人第24屆創業楷模暨創業相扶獎」得獎人暨會務幹部
馬英九總統今(9)日上午接見「中華民國第38屆、海外華人第24屆創業楷模暨創業相扶獎」得獎人暨會務幹部,強調臺灣擁「四大競爭優勢」,有助於產業與經濟發展,並說明政府近年來輔導產業轉型、加強貿易自由化及改善所得分配的努力與成果。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創業楷模獎」從1978年迄今,已選拔國內楷模399位、海外楷模188位,共計587位得獎者,橫跨5大洲共30個國家。而「創業相扶獎」則表彰在創業楷模背後的支持力量,即創業家的家人及工作夥伴,有他們的包容與扶持,方成就「創業楷模」的榮耀,令人感佩。
總統指出,我國具有「高效率的產業聚落」、「強大創新研發能力」、「高品質投資環境」與「友善便捷生活環境」等四大競爭優勢。過去12年來,政府透過舉辦「全球招商論壇」,吸引600多家跨國企業來華投資,而臺灣產業聚落發展已連續9年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所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排名第1或第2。
總統說,政府也持續增加我國科技發展預算,從2007年他上任前的819億元,成長至今(2015)年的988億元,成長幅度達20.6%,並積極招募默克、惠普、ASML及SONY等跨國大企業來華設立創新中心,推展臺灣科技發展不遺餘力。
總統談到,依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年10月發布的《2016經商環境報告》,臺灣的經商便利程度在全球189個經濟體當中排第11名,比去年進步8名,更較他上任前的61名進步50名。而根據「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今年8月(BERI)所公布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我國的投資環境評比總分為67分,在5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第4名,僅次於新加坡、瑞士及德國。顯示臺灣投資環境備受國際肯定,國人無須過度妄自菲薄,應對國家有信心。
談及我國治安狀況,總統提到,根據Presscave.com網站在去(2014)年底的報導,全球10大安全國家,我國排名第2,冰島第1;而「臺北市美國商會」對會員的調查也指出,近5年來,「家人感覺很安全」這個項目都高居前2名。此外,我國車輛與人口均較20年前大幅成長,但因車禍而死亡的人數及犯罪人數反而減少,顯見政府強化治安的努力已獲得成效。
總統指出,根據2015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評比,我國排全球第11名。而過去七年來,我國的全球排名總平均為 11.5 名,陳前總統執政時期平均為16名,李前總統執政時期平均則為15.5名,顯示臺灣的競爭力呈現持續提升的趨勢。
總統表示,去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已經成長至2萬2,600多美元,如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則將近4萬8,000美元,超過澳洲、瑞典、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英國及法國等國家。總統說,我國物價相對較低,也造成薪資成長不易,因此促進產業轉型並進一步提高國人薪資,已成為政府未來重要的施政目標。
總統談到,政府在今年正式啟動《生產力4.0計畫》,未來將整合臺灣產業具備自動化、電子化的優良基礎,以「物聯網」及「大數據」為核心,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智慧化。預估每年將至少花費新臺幣40億元、9年共360億元,投入八大關鍵領域,將「效率導向」的經濟成長模式轉型為「創新導向」,並達到提升人均生產力的目標。
總統指出,我國雖為國際貿易大國,但與主要貿易夥伴並無邦交,也導致我國出口產品被自由貿易協定所涵蓋的比例僅約10%,而日本為17%,韓國為35%,新加坡則為70%,其中,陸韓FTA日前已獲韓國國會同意通過,未來將對我國產業造成巨大影響。因此,政府將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並致力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協議,以強化我國廠商在國際的競爭優勢。
總統談到,我與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自行車產業朝高附加價值與品牌提升,去年整車出口單價已成長為2003年的3倍。而臺灣對大陸的貿易當中,中小企業即占約一半,因此他認為「兩岸貿易皆為大財團、大廠商獲利」的說法並不正確。總統也舉臺中精機公司為例,說明表面上從事國際貿易者多為大企業,但中小企業經常扮演協力供應商的角色,目前中小企業占臺灣企業總數98%,並提供國內大部分的就業機會,政府未來也將持續培植並強化中小企業。
總統強調,政府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持續重視社會公平,努力改善所得分配。我國家戶所得差距從2011年的6.39倍,降到去年的6.05倍,個人所得差距則降到3.98倍,所得分配狀況為亞洲四小龍中最佳。近年來,政府也針對房地產課稅及所得稅等實行改革,期能改善社會整體所得分配,促進財政健全。
訪賓一行由中華民國全國青年創業總會長孫達汶率領,經濟部次長卓士昭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