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4年12月05日
總統視察「新自強隧道貫通成果」
馬英九總統今(5)天下午前往花蓮縣視察「新自強隧道貫通成果」--花東線鐵路瓶頸路段雙軌化暨全線電氣化工程,再次以實際行動表達政府對東部地區交通建設的重視與關心。
總統抵達後,即著安全裝備自隧道北口親至貫通點視察,實地瞭解「新自強隧道」工程的艱難程度,並聽取工程人員說明施工現況,隨後由交通部鐵工局長胡湘麟進行工程簡報。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他上任以來第7度視察「花東線鐵路瓶頸路段雙軌化暨全線電氣化計畫」,瞭解工作同仁竭盡心智、克服困難,使通車目標提早兩年完成,讓民眾得以享受三個半小時即可抵達臺北的樂趣,讓他深受感動。
總統談到他8年前競選總統時搭乘火車的經驗,深感東部鐵道運輸比西部落差許多,這主要是受限於東部的地形,再者就是「主政者沒有那麼重視」,因此,他覺得已經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刻,也提出「愛臺十二項建設」中的「交通便捷化」政策。事實上,「花東電氣化計劃」在前任政府規劃時,原定通車的時間是在今(104)年3月,一共要花7年的時間才完成,但政府「硬生生的把它拉前兩年」,這還是因為中間遇到一些工程的困難,否則的話,也許4年半即可完工。即使民眾仍會因為遇到「普悠瑪號」一票難求的情形而有所抱怨,但相信已可感受政府的努力。
總統說,他身為國家元首,負責國家一切事務,必須要向東部地區的民眾說明為何過去交通建設的發展不如預期,但「我也不要把責任推給以前,既然我執政,我就把它做好」。總統並以高鐵雲林、苗栗及彰化三站在日前正式通車、金門向大陸引水以及松山機場暫時無法遷建等議題為例說明,強調大家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對國人的權益均同等重視。
談到臺鐵營運狀況,總統表示,過去7年來,臺鐵客運量年年成長,財務則是2年虧損、5年有盈餘,顯示「臺鐵是救得起來的」、有「敗部復活、再出發的氣勢」。
最後,總統再度肯定「新自強隧道」所有工程人員的努力與辛勞,不僅解決困難,並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他也建議交通部可以考慮拍攝影片,紀錄工程點滴,讓後人參考。總統也勉勵工作同仁注意安全、如期如質完工,讓人民充分感受政府對東部建設的關心,「區域正義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
包括交通部長陳建宇、國安會副秘書長趙克達、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國策顧問王慶豐及行政院東部辦公室代理執行長張家銘等均在場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