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4年12月05日
總統出席「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20週年校慶慶祝大會」
        馬英九總統今(5)日上午出席「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20週年校慶慶祝大會」,祝賀該校120週年生日快樂,並說明政府推行「十二年國教」政策之成果與展望,期盼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
        總統抵達後首先於鐘塔進行擊鐘儀式,為北教大120週年校慶揭開序幕,隨後在大禮堂致詞表示,北教大歷史悠久,為臺灣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如臺灣民主運動的先鋒蔡培火;以油彩作品入選當時「帝國美術展覽會」的畫家陳澄波;臺北市首任民選市長吳三連;著有「亞細亞的孤兒」的鄉土文學作家吳濁流;「雨夜花」、「望春風」等知名歌曲創作人鄧雨賢;而重建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三峽祖師廟,也是由該校傑出校友藝術家李梅樹主導,該校人才輩出,殊值肯定。
        談及「十二年國教」政策,總統指出,是項政策已討論近30年,他於民國100年元旦祝詞時再次提出,經過三年籌畫後,從去(103)年度開始實施。政府係秉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及「優質銜接」等五大理念,進行相關教育改革。總統說,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從升學及考試的壓力中鬆綁,更希望培育他們的創造力,進一步找到未來的方向,也促進臺灣經濟由「效率趨動」轉為「創新趨動」。
        總統談到,十二年國教實施初期曾遭遇抱怨與批評,但目前制度運作已逐漸步上軌道。根據教育部104學年度高一入學學生問卷調查統計顯示,八成以上的學生認同國中所實施的適性輔導,八成四以上的學生滿意現在所選擇的學校,也有將近九成的學生認同目前就讀的學校符合興趣及未來發展,凡此均顯示是項政策獲得學生高度好評。
        總統提到,在十二年國教落實的過程中,為保障教育機會均等及照顧弱勢家庭子女,政府採取高職生免學費,高中生符合一定條件者免學費或定額補助等方式,減輕家長經濟負擔,並確保學生安心就學。以上個學期為例,受惠的高中職生人數即超過48萬人,補助金額將近72億元。
        談及「十二年國教」中的「免試」措施,總統說,政府推廣多元入學制度,配合各國中的適性輔導,使今(104)年全國免試入學名額比率達到94%,與去年相比成長3%,全國15個學區中有81%的學生錄取自己前三志願的校系,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性向及興趣升學,找到未來的方向。
        總統表示,政府從101學年度開辦「高中職優質化、均質化」方案,迄今受到補助的學校已經佔全國高中職的92.6%,打造出區域均衡且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他也認為「均質化」不代表「平庸化」,「不一定要眾星拱月,而是希望群星爭輝」。
        總統也分享「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全國各校的創舉與成果,如新竹建功高中丘老師將莎士比亞戲劇融入英文教學課程,使學生愛上英文;高雄中學陳、吳兩位國文老師成立「古風文學社」,讓學生走入偏鄉及弱勢,體驗真實人生;新北市復興高工與遊戲軟體業者「樂陞科技」進行產學合作,培植下個世代的高階美術人才,成效卓著;花蓮高農設立「植物工廠」種植蔬菜,讓學生以行動裝置觀察植物生長情況,並結合太陽能發電,打造出綠能工廠,吸引眾多學者及官員前往取經效法。總統認為實踐可以印證理論,上開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十二年國教」重要的一環,他期盼有更多創新的學習方式,讓臺灣教育變得更好。
        總統強調,政府致力於打造「揚才適性」的學習環境,他每年親自祭孔,也為了表達尊崇儒學中「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念,期盼透過「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引導出師生無窮的創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
        包括總統府資政胡為真、申學庸、教育部次長林思伶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張新仁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