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接受「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專訪
中華民國104年11月20日

        馬英九總統今(19)日接受「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專訪,針對兩岸關係、我國經濟發展、兩岸服貿協議與學運爭議,以及任內施政成果回顧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內容如下:
        問:您剛才題的字(和平永固)是否代表您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的願景?
        總統:基本上我們的目標、願景就是永續的和平與繁榮。
        問:您曾說馬習會為兩岸搭建了橋樑,您認為繼任者是否會運用這座橋樑?應該如何運用?
        總統:我把馬習會做為建築這一座跨海大橋的起點,以後雙方的領導人都可以透過這個跨海大橋來見面與會談,當然雙方都必須要遵守交通規則,就是「九二共識」。
        問:兩岸的橋樑搭建之後,是否也開啟了未來臺灣與其他國家搭橋的契機?
        總統:我們現在還不敢做這樣的推論,不過,從過去7年來實際經驗顯示,兩岸關係改善會讓我們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友善,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兩岸關係與我們的國際關係原先是一個惡性的循環,現在變成良性的循環。
        問:臺灣的出口有40% 銷往中國大陸,而目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趨緩,甚至可能「硬著陸」的討論,請問總統對於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狀況的看法。
        總統:2000年發生第一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執政,到2007年這8年時間,是臺灣對大陸貿易增加最快的時候,貿易額增加了2.8倍,投資額增加了3.8倍,在2000年我們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佔總出口大概是24%,到了2007年底變成40%,我們上任之後迄今,這個比例反而降低了,降到39%,有時甚至更低,而實際上我們對大陸貿易的量增加,佔比反而降低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我們分散了出口市場,譬如說我們對東協(ASEAN)出口在這7年來從14%增加到19%的比例。這顯示出我們不可能不跟大陸做生意,因為他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就像中國大陸周邊23個國家或地區有17個都以大陸為第一大貿易夥伴一樣,他的市場以及製造能力,使得周邊的國家不可能不跟他發生關係,但是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也不應該在那個最大的籃子裡一個雞蛋都不放。
        問:臺灣目前出現中產階級薪資成長停滯以及製造業與投資外移等挑戰,回顧過去的政策,您會不會改變做法?此外,您認為繼任者應該採取哪些做法以因應這些挑戰並強化經濟成長。
        總統:實際上,您剛才說的這個現象在我們上任前10多年就發生了。2000年的時候,是臺灣薪水水準最高的時候,那也是民進黨上任的時候,然後逐漸的往下降,您剛剛說的沒錯,我們許多製造業都跑到大陸去,也把工作的機會帶過去了,我們上任後又碰到金融海嘯,這也影響到薪資的成長,但是從2008年迄今,臺灣的薪資其實一直在成長,而且最近幾年,成長的狀況還不錯,不過還沒有完全超過過去的水準,最主要的原因是臺灣的物價相對低,這是個很大的因素,包括公共設施、油電,我國價格都比較低。薪資目前成長相對比較慢,所以我們也透過立法,還有其他的福利措施,希望促使企業加薪,這方面也有小的成果,但是我剛剛講過,我國大環境的物價相較低,比起香港、新加坡、韓國都要來得低,這也是臺灣薪資要想大幅成長會遭遇的較大阻力。
        問:您認為讓臺幣貶值對於臺灣經濟發展是否有幫助?
        總統:我想匯率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要看市場的需求跟供給,政府也不能去操控,當然很多企業希望政府能夠改變新台幣兌美金的匯率,這樣出口會比較暢旺,不過政府的態度是認為要改善出口,如果(僅)靠匯率並不一定適當,因為全世界的國家如果都這樣做,那我們做了也沒用,因此,還是要努力的改善產業結構,轉變成創新導向的經濟,而不僅是效率導向而已,同時我們也推出《生產力4.0計畫》,進一步改善產業的結構,提升競爭力以後,情況應該可以改善。
        問:您認為有哪些具體做法可以鼓勵企業提升薪資?
        總統:稅捐是其中一個辦法,如果企業能加薪的話,它可以減稅,目前我們也在推動當中。
        問:最近有本關於臺灣未來的書籍提到,中國大陸可能在2030年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但是臺灣「太陽花運動」的學運領袖卻無法在臺灣找到工作,因為臺灣無法通過服貿,無法促進與大陸的關係,似乎被世界孤立。您的看法為何?
        總統:我想情況應該不至於到那麼壞,因為越來越多人瞭解,儘管大陸在政治上對我們並不那麼友善,但是我們與大陸的經濟關係已經到了一個(程度),不是隨便說不要就可以不要的。尤其是從過去這7年來,我們與大陸的貿易投資,其實腳步與過去相比已經減緩下來,(因為)我們開始全球化。但是另外一方面,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因為他們的生產力也提升了。所以我們要趕快加強提升,不要讓大陸很快地追上來。   
        與大陸打交道絕對是有必要的,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不理會中國大陸。你不一定欣賞他的制度,不一定支持那些不民主的做法,但是在經濟上,這是很現實也是很殘酷的,必須要用非常冷靜的頭腦及非常務實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否則的話,落後之後要想再回頭就很困難。
        問:您的民調數字似乎沒有很高,您怎麼看?
        總統:政府在施政過程中推動許多改革,有些人不太支持,因為會受到影響。譬如說推動油價與電價的公式化與市場化,有些人覺得油價不能漲、電價不能漲,漲的話由政府來補貼,這我們做不到,長期來看對臺灣是不利的。這些議題往往就會變成對我的不滿意,所以也許這就是我民調不高的原因。
        不過這個情況也一直都在改善當中,尤其是像政府推動一些民眾有感受的政策,包括在外交方面,這次的「馬習會」等,民眾慢慢感覺到,政府的所做所為都是對臺灣有利的。還有很多政策雖然很好,但是宣傳不夠,民眾不瞭解,也許會使得他們對我們的看法打折扣。我注意但是不在意,為什麼?因為如果過份在意的話,一些改革就沒有辦法推動。
        例如這次的馬習會,最近的民調對於我們處理馬習會的過程,滿意度達到六成。
        問:經過兩岸領導人會面後,相較於您剛上任時,您認為中國大陸更可能還是更不可能民主化?
總統:我覺得大陸的改變不可能很快,因為它實在太大,而且在許多方面,大陸也還在熟悉這些過去不存在的制度,但是跟過去相比,就是在網際網路(internet)出來之前相比,大陸改變的速度已經在增加當中。我覺得一個社會如果開始變得富裕,它的成員,尤其是中產階級,對於參與公共政策決定的需求就會越來越高。它不可能馬上就取得,但是這個需求會一直存在,所以臺灣與大陸交流,長期來看,我覺得大陸一定會有改變,不過沒有這麼快。
        大家都知道,每年6月4日,我都會發表聲明,呼籲大陸尊重異議人士,呼籲大陸應該平反六四,我從來沒有放棄這個努力,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並不是沒有希望。
        我這次跟習先生碰面,在正式會談中,我有提到臺灣民主的發展與成果,我也是有機會就提醒大陸,這是臺灣民眾所珍視的價值,如果在這方面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一定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
        事實上,我所舉的例子,都不是西方所謂言論自由的例子,而是中國在2千5百年前《子產不毀鄉校》的例子,這些尊重異議,並不是西方的專利,古代的中國也有這種思想,我要讓大陸相信我們不是在崇洋媚外,而是在恢復我們老祖宗值得我們珍視的價值。
        問:您所推動的一些改革包括與習近平的會面,或許現在所獲得的反應不是那麼正面,但是未來回顧您整段執政期間,歷史給您的評價會不會比現在的民調數據來得更好?
        總統:我想應該會有些不同的看法。因為臺灣是一個政治上對抗非常激烈的社會,有時候不管我說什麼、做得再好,都不會得到支持,但是因為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我從來不會畏懼去做該做的事情,我想一段時間以後,大家應可以瞭解。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