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4年11月17日
總統接見橫濱華僑各界回國致敬團
馬英九總統今(17)日下午接見橫濱華僑各界回國致敬團,闡述政府近年來推展臺日關係的成果,以及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的重要意涵。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自2008年就任後即將臺日關係定位為「特別夥伴關係」,積極推動雙方在經貿及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過去60年來,臺日共簽署58項協議,其中有25項協議是過去7年內所簽署的,占所有協議的43%,充分顯示雙方近年往來的密切。
總統指出,自兩國於2011年9月簽署《臺日投資協議》後,日本來臺投資的企業家數大量成長。而雙方更進一步於前(2013)年11月簽署電子商務合作協議等5項重大協議,深化彼此的經貿合作關係。據統計,去(2014)年雙邊貿易總額高達616億美元,日本為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我國則是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
在文教與觀光交流方面,總統表示,2010年,臺北松山到東京羽田航線完成開航。2011年11月,雙方更進一步開放天空,有效促進航空的便利性,使兩國互訪的旅客大幅增加。據統計,去年,臺日觀光客互訪人數總計已達460萬人次,相信今(2015)年可突破500萬人次。
談及兩岸關係的進展,總統表示,他上任後,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至今,我已與中國大陸簽署23項協議,而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也已7度會晤並互稱官銜。此外,來臺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已從他上任前的823人增加為去年的3萬3千人,來臺旅遊的中國大陸旅客累計也已超過1,400萬人次。
總統認為,雙邊人民接觸越多、朋友越多,將來打仗的機會就越少。當彼此都瞭解雙邊關係很可貴時,就沒有人想去改變,此即所謂的「維持現狀」。
談及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會面,總統指出,雙方會談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如何「鞏固兩岸和平、維持臺海現狀」,這次的會面具有數層意義。首先,這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雙方領導人第一次的會談。更重要的是,全世界都看到兩岸能夠在對等、尊嚴的情況下平起平坐,同時也讓各界瞭解,過去戰場上的敵人現在可以握手言和,冷靜談論事情。
總統進一步表示,此次兩岸領導人會面是雙方首度共同確認「九二共識」是彼此關鍵的政治基礎。他在會談中即向習近平先生說明「九二共識」的內容:「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涵義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此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我方表示內容絕對不會表為「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因為這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的。
總統強調,他不僅向習先生提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也提到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此外,雙方除論及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的政經力量已逐漸崛起,也談到臺灣民主的成長與經驗已受到世人矚目。
總統也以陸委會所公布的最新民調為例指出,支持「馬習會」的民眾達61.6%,不贊成者約20%;另外也有61.6%的民眾認同他向習先生完整闡述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已成為兩岸現狀的一部分;要維持現狀,不維持「九二共識」是不可能的,因為唯有如此,雙方才能放心。
總統表示,此次的會面為兩岸領導人搭起一座橋,不論未來的總統為何人,「用都可以用,不過要遵守交通規則」。同時,我方也提出大陸對臺軍事部署的議題,希望陸方採取具體且善意的行動。未來,政府將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總統強調,「馬習會」不是只有象徵意義,也具有實質意義。世界各國均相當肯定本次兩岸領導人的會面,而他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時,李總理也表達肯定與欣慰之意。此外,印尼更表示願意擔任下一次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東道主或協調人。
總統並與訪賓分享我國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及「南海和平倡議」的歷程及成果,強調我國在國際社會間扮演「和平締造者」的決心。總統說,過去7年多來,政府從臺海到東海,再到南海,逐步推動和平願景,目前已逐漸見到曙光。在執政的最後一年間,他將持續努力做好相關工作,期讓未來的政府可以準備就緒。
訪賓一行由「中華民國留日橫濱華僑總會」會長羅鴻健率領,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呂元榮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