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4年10月30日
總統接見中華民國第25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暨家屬
馬英九總統今(30)日下午接見中華民國第25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暨家屬,對本屆得獎者的仁心善舉,以及默默守護臺灣基層民眾健康的精神,表達敬意與感謝之忱。
總統致詞時表示,「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辦理「醫療奉獻獎」迄今25年,透過此獎項讓社會大眾知道,臺灣社會有許多長期在偏鄉以及特殊醫療領域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醫療人員,長期對醫療服務、醫學研究及人才培育付出許多心力與貢獻,殊值肯定。
談及本屆得獎者及團體的事蹟,總統說,本屆醫療奉獻奬的每一位得主,均是盡忠職守,將人生奉獻給病患的醫療人員,充分發揮醫者懸壺濟世的精神,令人感佩。獲得個人特殊貢獻獎的陳肇隆醫師,是亞洲肝臟移植的開拓者,進行超過1 千次的活體肝臟移植手術,貢獻良多、聲譽卓著,獲奬可謂實至名歸。而獲得團體奉獻獎的「天主教若瑟醫院」,長期秉持著「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的理念,持續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地區,推動醫療及預防保健服務,為臺灣偏鄉醫療貢獻良多。
而在個人奉獻獎的得主部分,總統表示,其中最資深、堅守醫療崗位最久的是高齡83歲的林瑞祥醫師,渠在民國79年,於臺大醫院成立第一所糖尿病防治中心,其後更在全臺灣推廣成立糖尿病防治中心,有「糖尿病之父」的美譽,更長年深入臺東偏遠山區訓練醫療人員、照護原住民病患,對維護我國民眾的健康,居功厥偉;李仁智醫師對於結核病有深入研究,為花東地區引進肺結核治療模式《DOTS都治計畫》,有效讓病患失聯的比率從30%降至零,也在民國92年SARS期間擔任宜蘭、花蓮及臺東三縣「抗煞指揮官」;黃富源醫師在民國67年設立全臺第一間新生兒加護病房,並創立早產兒追蹤檢查及轉送制度,搶救無數急重症新生兒,也在民國70年起輪派至全臺偏鄉院所支援,致力於提升地區基層衛生人員的醫療水準;賴寧生醫師長期投身雲嘉地區免疫風濕病的醫療照護,結合基層醫療,深入社區延長照護,更發起弱勢家庭圓夢計畫,深入了解弱勢家庭需求並提供協助。
總統進一步介紹,長期留在澎湖為居民健康奉獻心力的李松青醫師,提供居民24小時在地服務,至今已近20年,勞苦功高;許明木醫師從民國90年開始建立視力保健巡迴車模式,穿梭在部落、小學,離島,並在去(103)年與花蓮及臺東衛生局共同合作推動慢性病照護網,為長者進行眼底醫療服務;蘇主榮醫師從民國82年起積極投入偏鄉地區兒童牙科醫療服務,推動兒童口腔預防保健,更在民國99年建立屏東第一家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專區。陳美惠修女在嘉義地區推動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教育及社會福利工作至今長達44年,救助過無數貧苦無依的病患與弱勢家庭,更在民國87年創立全年無休的阿里山醫療站,如今已成為當地居民的健康守護站;武冬玲護理師多年在阿里山山區擔任24小時待命的助產士,在公共衛生領域服務已經30年,勞心勞力的精神值得肯定。
總統最後也特別對本屆得獎的醫事人員所具有的仁心與善舉,以及默默守護我國基層民眾健康的精神表達敬意,至盼藉由渠等樂意奉獻的心志,鼓勵更多國人將愛與關懷傳遞到社會的每個角落,且持續傳承,永不止息,「這也是每位民眾期待的美事」。
訪賓一行20餘人,由厚生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率領、衛福部次長林奏延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醫療奉獻獎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榮村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