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4年10月13日
總統接見美國「全美州檢察長協會」(NAAG)訪華團
馬英九總統今(13)日上午接見美國「全美州檢察長協會」(NAAG)訪華團,除誠摯歡迎訪賓來訪,並說明我政府推動臺美關係、防治犯罪及兩岸關係等領域之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表示,「全美州檢察長協會」成立超過100年,是美國司法界非常重要的團體。各州檢察長多由選舉產生,除推動州政府的刑事政策,也肩負其他重要行政業務;此外,許多州檢察長後來都出任聯邦參議員,甚至成為美國總統,顯示檢察長的發展潛力並不僅侷限於司法方面。
總統指出,該協會長期以來與我國交流密切,每年皆邀請我法務部長及檢察長參加夏季年會,以及邀請我檢察官參加「國際訪問學人」(International Fellows Program)計畫。1994年,他在擔任法務部長期間,也曾應邀出席該協會在德州聖安東尼市舉辦的夏季年會,留下深刻印象。
談及臺美關係,總統指出,從他2008年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臺美關係有許多正面進展,雙方高層也恢復互信。包括美國前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及現任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都曾先後針對臺美雙方關係發表正面論述,稱我國是美國「重要的安全及經濟夥伴」;而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今(2015)年5月演講時,也肯定目前的臺美關係處於最佳狀態,並稱我國是美國在東亞地區「至關重要的夥伴」。此外,美國在2012年11月,將臺灣納入免簽證計畫(Visa Waiver Program,VWP),在獲得免簽證待遇的38個國家中,中華民國是唯一與美國無正式邦交的國家,「最讓民眾有感」。
在臺美全球合作方面,總統進一步表示,去(2014)年非洲地區爆發伊波拉疫情,我國除捐贈10萬套個人防護裝備及100套臨床照護個人防護裝備,也捐贈100萬美元給美國「疾病管制局基金會」(CDC Foundation)協助防疫;臺美雙方亦在2012年12月開始合作推動「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PILP);去年4月美國環保署長麥卡馨(Gina McCarthy)訪華期間,也正式啟動「國際環境夥伴計畫」(IEP),在在顯示臺美關係已經達到36年來的最佳狀態。
總統談及,近年來我國在防制人口販運的努力已經受到國際肯定,從2010年開始到今年,我國已經連續6年獲美國國務院評為成效良好的第1級國家;而過去7年來,我國治安亦有顯著進步。在犯罪防治方面,全國全般刑案發生數從他上任前2007年的49萬件減少到去年約30萬件,破獲率也從2007年的75%上升為去年的86%,換言之,全般刑案發生數共減少4成,破獲率則增加11.5%。
總統進一步表示,儘管我國人口及機動車輛的數目已分別較20年前增加2百餘萬及8百餘萬,但依照去年的統計,不僅犯罪件數減少,交通事故與酒後駕車死亡人數也各減少3成以上。
提及我國跨境打擊犯罪成果,總統說,兩岸於2009年6月開始施行《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也使我國詐欺犯罪案件數量及損害大幅減少,據統計,詐欺罪被害人的損失已由2006年的新臺幣186億元降至去年的33億元,降幅達82%,也是很傑出的成績。
總統舉例,我國在2013年4月發生的高鐵炸彈案,就是透過兩岸警方聯手合作,在短短5天內就將潛逃大陸的嫌犯逮捕押解回臺,不僅展現超高的打擊犯罪合作效率,亦使「大陸不再成為臺灣罪犯的庇護所」。
針對兩岸關係,總統也表示,過去7年多來,兩岸關係採取一項重要原則,也就是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基於這項原則,「大陸就比較願意與我們改善關係,並且在合作的領域上愈來愈擴大」。總統舉例說明,我與陸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從2013年至今已5度正式會晤並互稱官銜,而明(14)日將是第6度會晤,代表兩岸關係由對立與衝突走向和解與合作。
論及兩岸關係改善的成果,總統舉例,1958年「八二三砲戰」發生時,共軍突然對我金門諸島展開猛烈砲擊,歷經44天砲戰,金門落下47多萬發砲彈,當時實為一場震驚中外的戰役;如今,「到金門的不是砲彈」,而是已經超過幾十萬人次的中國大陸觀光客;此外,大陸訪客在金門所購買的菜刀多數皆改造自過去大陸所發射的砲彈,即反映兩岸關係近年來的巨大變化,且讓國際社會瞭解中華民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總統也期許未來不論是在臺灣海峽,或是在東海、南海,也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
最後,總統希望訪賓能藉此行瞭解臺灣所處的特殊國際環境,並進一步深化雙方在司法領域的合作關係。
訪賓由全美州檢察長協會會長傑克里(Marty Jackley)帶領、外交部次長令狐榮達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安會副秘書長高振群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