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4年10月09日
總統出席慶祝中華民國104年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
  馬英九總統今(9)日下午由行政院長毛治國及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陪同,出席慶祝中華民國104年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歡迎僑胞們遠道返國歡慶國家生日。
  總統致詞時首先對於今年報名祝賀國慶的僑胞達5,700多人,以及遠道返國領唱國歌、國旗歌的白嘉莉女士,表達竭誠歡迎之意。
  總統表示,中華民國建國104年來,華僑在國家建設的每一個階段,扮演了革命建國、抗戰衛國、投資興國與愛心護國等重要角色。10餘年前,他參觀新加坡晚晴園,在庭院裡看到參加黃花崗之役4位新加坡勞工的雕像,即讓他深受感動;事實上,黃花崗72烈士有超過1/3都是華僑,顯見華僑在革命建國時期的重要性。
  總統談到,今年是我國對日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保衛戰。國軍官兵傷亡322萬人,共有268位將領殉國,百姓死傷更在2000萬人以上,期間歷經重大會戰22次,大型作戰1,100多次、小型戰鬥3萬8千多次,許多僑胞均參與其中。總統並細數返國投入對日抗戰、其後被美國空軍英雄館列為「中國六大戰鷹」之一的美國華僑陳瑞鈿;出版《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一書、使這段歷史不再被世人遺忘的旅美華裔作家張純如;以及在二次大戰期間拯救近百名比利時愛國青年的比利時僑界重要人士錢秀玲等人的事蹟,說明僑胞在抗戰時期對國家的卓越貢獻;也說明他今年特別邀請這些僑胞的親友與後人來臺,表達肯定與感念之意。
  談及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的發展現況,總統說,他上任以來,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過去7年多來,兩岸已經簽署23項協議,使兩岸關係達致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穩定的情況。在他上任前一年,來臺的陸客只有27萬人次,而他上任後,陸客來臺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去年一年就接近400萬人次。在文化與教育交流方面,民國96年時來臺就讀的陸生只有823人,去年已有約3萬3,000人,成長超過40倍。
  總統指出,發展兩岸關係的同時,我們也改善國際關係,目前我國與美國、日本及歐盟的關係都是這幾十年來最好的狀況。在他上任前的20年,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與地區從未超過54個,然而,現在已經達到153個。在世界上,兩個國家之間的旅行「要求簽證是常態、免除簽證是例外」,而我們能在過去幾年中,增加近100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這是全體國民提高品質、加強互動所帶來的重大成果」。
  總統進一步說明,過去7年來,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採購協定》,也受邀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此外,我國先後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日本簽訂《臺日投資協議》、與紐西蘭簽訂《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和新加坡簽訂《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逐步加入區域整合,下一步希望能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二輪的多邊貿易談判。
  總統也談到,去(2014)年來臺的境外旅客人數為991萬人次,比他上任前的371萬人次相比,增加了620萬人次,今年更可望突破千萬人次。許多世界知名的旅遊雜誌均報導臺灣的觀光美景,希望僑胞們也能利用此行到處看看,體會臺灣令人驕傲之處,「讓我們繼續為它打拼、為它奮鬥,讓它更好」。
  與會者尚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顏文熙、黃正勝、施郭鳳珠、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立法委員詹凱臣、監察委員江綺雯、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信世昌、呂元榮、臺北市副市長鄧家基、周麗芳、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陳三井及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秘書長鄭致毅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