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4年10月09日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104年臺北市各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5週年釋奠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9)日上午前往臺北孔廟出席「中華民國104年臺北市各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5週年釋奠典禮」,緬懷至聖先師的教育理念,並盼各界持續為弘揚孔學、活化孔廟而努力。
  總統抵達後,在引贊禮生引導下,至大成殿孔子神位前上香並行三鞠躬禮,儀式莊嚴隆重。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相當重視祭孔大典,擔任臺北市長8年任內,年年祭孔。就任總統後,也曾至臺北市、臺南市、臺中市及桃園市等地的孔廟祭孔,希望藉由具體行動弘揚孔學、活化孔廟。
  總統並與在場者分享儒學思想對其公職生涯的影響。總統舉例,他在行政院研考會主委任內,聯合國通過禁止北太平洋使用流刺網捕魚的決議案,但早在數千年前,《孟子》梁惠王篇即提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使他深刻感受到古代所具有的先進環保知識。而他在擔任行政院陸委會服務期間,也參考《孟子》梁惠王篇「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的道理,推動兩岸關係。
  總統也提及,許多人認為言論自由是來自國外的概念,事實上,春秋時代的鄭國宰相子產即深知言論自由的重要性。子產不贊同毀棄鄉校的想法,反而認為人民「講得好的,我們就照做;講得不好的,我們就改變、改革」,由此可見,中國社會早在兩千多年前即有尊重不同意見的傳統。
  總統認為,目前全臺孔廟所祭祀者大多是在清朝時入祀,然而,為尊師重道、活化孔廟,應將對當地教育貢獻良多的教育家入祀,因此他在臺北市長任內,即將清朝大龍峒舉人陳維英入祀,而新竹市也將前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入祀鄉賢祠。
  最後,總統期勉教育界效法至聖先師「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持續推展相關教育工作。
  釋奠典禮由臺北市副市長鄧家基擔任正獻官,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為奉祀官,陪同總統出席者包括教育部長吳思華、考選部長邱華君、文化部長洪孟啟及內政部次長陳純敬等人。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