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11月19日
副總統出席第六屆政府與商界圓桌高峰會議演說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強調,北京的「一國兩制」主張不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辭令罷了,而「一個中國」原則完全忽略了歷史真相與台灣成熟民主政治的事實,她稍早所提到的「一個中華」的主張更具包容性,旨在避開台灣與中國間極具爭議性的主權議題,北京應認真地考量這項和平提議,否則一味阻撓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以軍事力量威脅民主台灣只會帶來反感,誤判情勢會失去控制,造成一場人類的浩劫。
副總統並希望台灣繼續努力提升民主、人權、和平、愛心與高科技的「柔性國力」,同時期望全球民主國家能在愈趨文明的國際社會中相互扶持。
副總統今天下午前往台北市六福皇宮飯店,參加第六屆政府與商界圓桌高峰會議,並在以「台灣的新視野:全球化時代中的柔性國力」為題的演講中,做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演講內容為:
在此時舉辦第六屆台灣圓桌會議討論經濟議題,真是再恰當不過了。我認為在目前全球經濟衰退陰影的籠罩下,這次會議可讓全球各界和台灣本地的政、商領袖們進行廣泛的政策討論與腦力激盪。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重要的議題包括全球經濟的趨緩和恢復、區域整合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以及台灣基礎建設的重整和重新佈局。
這些議題的複雜性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變本加厲,使得美國的經濟問題惡化,更把世界經濟從「趨緩」推向「衰退」的邊緣。恐怖主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重塑並改變了人類互動、生意往來及生活的方式。恐怖行動不但削弱消費者信心、擾亂商業往來、破壞財富,使商業交易和貨品轉運上增加可觀的新成本。更嚴重的是,恐怖行動逐步地動搖承平時期的安樂,以及冷戰和波灣戰爭結束後所帶來的和平。層層的不安感突然間席捲全球,台灣也受波及。
台灣地小人稠、充滿活力,一向被認為是經濟及政治奇蹟的典範,但現在卻面臨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經濟成長率和股市大幅下滑、失業率飆漲、傳統產業更大舉外移,主要移往中國大陸。有些人並不看好台灣未來的經濟,預測台灣主要的競爭對手中國,將一躍成為亞洲經濟的龍頭,經濟實力將凌駕四小龍加上日本的總和。
台灣長期以來即以積極進取的企業精神,孕育出豐沛的人力資源。超過四分之一的工作人口擁有大學或大學以上的學歷。其次,台灣目前是全球第十三大貿易國,充分展現出運用遍佈世界的網路打入全球市場的巧思實力。台灣也是外匯存底第三多的國家。而台灣資訊產業的出口表現更是驚人,排名全球第三。
值得一提的還有台灣高科技產品的高度競爭力,這些產品佔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五十二,帶領台灣從勞力密集的經濟模式轉型為科技密集或知識經濟的模式。最近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七,遠高於中國的第三十九。在創新及高科技產業方面,台灣的競爭力分別為全球第三和第四,遠勝於中國的第五十三和第六十三。總括而言,台灣已擠身世界二十一個發展最先進科學和科技的國家行列並且名列第四。如果我們瞭解到台灣的總人口只排名四十三,總面積也只排到全球第第一百三十五的話,這些指標就更令人嘆為觀止了。
未來幾年,台灣在亞太營運中心和全球運籌中心的架構下,將選定桃園縣來全力發展航空業。全球運籌中心的目的在把桃園建設為全方位的國際機場、把高雄發展成具有高度效率的國際港。這些都是顯示台灣具有十分健全經濟基礎的明證。
台灣人民熱烈追求優質開放的社會,其程度遠勝於其他奉行儒家思想的社會。我們常把遠道而來的朋友以貴客待之,並給予極大的尊重。我們認為好客的企業環境最有助於互信的產生。同時,我們也認為法治勝於人治。在冷戰期間,台灣遵從市場機制,力求商品與勞務的自由流通。台灣的菁英們更決心揚棄當時國民黨的專制統治,並尊重民意,將台灣建構為一開放、民主的法治社會。
今日台灣社會的開放是使台灣之所以能彈性、靈活應對區域性衰退的一項重要元素。台灣社會的開放使其能夠從一九七二–七三與一九九0–九一的全球性衰退及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安然度過,幾乎並未受損。隨著全球第三波民主化及資訊時代的來臨,台灣推動全球化、加入世界地球村的腳步從未停歇。近一個星期前,世界貿易組織決定通過台灣成為會員國,更顯示出台灣已和全球自由貿易的主流接軌,並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台灣對於社會、經濟及全球開放的支持使國外廠商更能來台投資,並能參與全球經濟,最後帶來合作與共榮。
有些人質疑台灣政府是否有決心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也有很多人也許會對台灣所面臨的類似中國在一九七二年以前所面臨的外交孤立感到憂心。許多人更是擔心兩岸關係的不穩定,尤其目前中國正逐漸成為一區域性的經濟及軍事強權。在座諸位也許曾聽過我所提倡表現在民主、人權、和平、愛心與高科技的「柔性國力」。這種「柔性國力」與以軍事力量及恐怖主義戰爭主導的「剛性國力」造成強烈的對比。台灣將繼續努力提升「柔性國力」,期望全球民主國家能在愈趨文明的國際社會中相互扶持。
提到兩岸關係,北京的「一國兩制」主張不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辭令罷了。「一個中國」原則完全忽略了歷史真相與台灣成熟民主政治的事實。在此,本人要再次強調一個更加包容性的「一個中華」,即「一個中華民族」的主張。
十月底,北愛爾蘭共和軍主動將其部份軍備除役,開啟了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間的和平進程。經由全球民主國家的努力,倘若中國能展現良知與善意來拆除其瞄準台灣的飛彈,相信未來的和平不僅在台灣,而且也能在亞太地區及全世界看得到。
不久前,二00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先生歸因於九一一悲劇主要在於宗教仇恨。我稍早所提到的「一個中華」的主張旨在避開台灣與中國間極具爭議性的主權議題。本人認為,北京應認真地考量這項和平提議。一味阻撓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以軍事力量威脅民主台灣只會帶來反感,誤判情勢會失去控制,造成一場人類的浩劫。
各位貴賓,女士、先生,很高興各位能共同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相信知識、企業家精神、開放及最重要的台灣人民所展現的的柔性國力是台灣力量的精髓。諸位對台灣的支持將大大提升台灣的開放與柔性國力。同時,諸位的友誼也幫助了台灣與全球接軌。祝福兩天的會議圓滿、成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