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烽火俠侶-李友邦將軍與嚴秀峯女士抗日史料展」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104年09月04日

  馬英九總統今(4)日上午前往國父紀念館出席「烽火俠侶-李友邦將軍與嚴秀峯女士抗日史料展」開幕典禮,除表彰渠等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並說明臺灣人民積極參與對日抗戰的史實。
  在聽取「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力群策展介紹,及觀賞「烽火俠侶-李友邦將軍與嚴秀峯女士」影片後,總統致詞表示,今(104)年是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他於昨(3)日出席104年「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表達對先賢先烈的追思之意,今日前來參加「李友邦將軍與嚴秀峯女士抗日史料展」,別具歷史意義。
  總統也表示,談到臺灣人民積極參與對日抗戰,就一定會提到李友邦伉儷。李友邦年少時因不滿日本殖民統治,離開臺灣到大陸就讀黃埔軍校,並在浙江成立臺灣義勇隊與義勇隊少年團,還建立了4所臺灣醫院;而渠夫人嚴秀峯是杭州女孩,在17歲的花樣年華,就毅然決然投入抗日戰爭,渠夫婦實可謂「烽火俠侶」。
  總統指出,抗戰時期,除了李友邦組織的「臺灣義勇隊」;翁俊明領導「臺灣革命同盟會」;李萬居等臺籍人士參與「國際問題研究所」;丘念台組織廣東「東區服務隊」;林正亨加入緬甸遠征軍;尚有曾任國軍第三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的鄒洪;還有國軍的「臺籍五虎將」-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臺籍立法院長的黃國書,以及陳嵐峰、王民寧、蘇紹文與陳漢平;此外,謝東閔、黃朝琴與連震東等先賢也貢獻心力,他們志在光復臺灣,令人感動不已。
  總統進一步指出,抗戰勝利後,李友邦夫婦返臺,民國39年嚴秀峰因「參加中共組織」的罪名被判十五年徒刑;民國40年11月李友邦以「參加中共組織,在台掩護中共地下人員,意圖顛覆政府著手實施」的罪名被捕,次年,在未經司法審判下被處以死刑,是白色恐怖的犧牲者。
  總統憶及,30多年前他留學美國時,讀到「臺灣義勇隊」的故事,感動得幾乎落淚,不能自已。而他在從政之後,也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彰顯李友邦夫婦對抗戰與中華民族的貢獻。因此,他在民國94年擔任國民黨主席1個月後,即在中山南路黨部大樓外牆懸掛臺灣歷史上重要先賢的巨幅肖像,首批二位即是蔣渭水與李友邦。揭幕當天,嚴秀峰亦應邀參加,他特別就李友邦的不幸當眾向她致歉。
  總統談到,嚴秀峯在今年6月以95歲的高齡,走完渠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當時也出席渠之告別式,並頒發褒揚令與渠夫婦抗戰勝利紀念章。而為了感謝國內外的抗戰前輩,從今年7月起,政府也開始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到目前為止,業已發送6,000多枚,其中大陸地區有600多位申請,也已發放了400多枚。總統強調,面對臺灣同胞對日抗戰、國共戰爭的歷史,我們皆秉持「面對歷史,就事論事;面對家屬,將心比心」,這就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態度。
  提及日前部分人士認為「臺灣人祖國是日本」以及「臺灣人沒有在抗日」,總統回應指出,「這是不了解臺灣歷史」。歷史上,臺灣人民的抗日與抗戰,要比大陸人民至少早30年。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消息傳出,舉國震驚,全臺悲憤。當時北京參加科考的學子,也上書抗議《馬關條約》,而臺籍進士丘逢甲的著名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以及次年又寫下的「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充分反映了當時無論大陸和臺灣都有悲痛與無奈的心情。事實上,臺灣反侵略、反殖民的武裝抗日行動,從1895年5月,日軍在北臺灣澳底登陸就開始,到1915年臺南爆發的「噍吧哖(西來庵)事件」,已長達20年之久,之後再轉為非武裝抗日。這在世界殖民史上,是相當罕見的抗爭實例。
  總統也表示,在日軍據臺的第一年,各地激戰連連,日本的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中將)以及近衛步兵第2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都在戰爭中死亡,戰鬥情況激烈得無法想像,根據學者估計,臺灣軍民死亡人數超過十萬人。日本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在1921年所寫的《日本殖民政策一斑》一書中也曾坦承,光是1898年到1902年,就利用總督府頒布的「匪徒刑罰令」誘殺了臺灣抗日志士達11,000多人。
  總統也指出,抗日先烈先賢中,包括成立「臺灣民主國」的丘逢甲、劉永福;組織新竹義勇軍的吳湯興、徐驤、姜紹祖;台中的林朝棟;彰化的吳彭年、雲林的李品三、屏東的蕭光明;領導游擊戰的「抗日三猛」林少貓、簡大獅、柯鐵虎;發動臺南「噍吧哖事件」的余清芳、羅俊、江定;在民國成立後返臺參與或協助起義的羅福星、林祖密等。而除了武裝抗日外,還有包括林獻堂、蔣渭水及廖進平等,以其他方式推動非武裝抗日、爭取自治民主及設立議會。
  談到對日抗戰勝利對臺灣光復所產生的影響,總統表示,1943年12月1日所公布的《開羅宣言》,其中明定「日本竊自中國的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與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華民國」,並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中華民國與美國、英國共同發布《波茨坦公告》再度向日本招降,其中第8條也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8年抗戰,終於勝利。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戰艦上簽署《日本降書》,正式向盟軍無條件投降,而其中第1段與第6段也明文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內容。
  總統強調,「沒有抗戰的勝利,就沒有臺灣的光復,沒有臺灣的光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自由、民主與繁榮」。當時的許多抗日志士,包括李友邦將軍在內都可證明:臺灣當時雖然是日本殖民地,但渠等效忠的祖國並不是日本,而是中華民國。事實上,臺灣人民的抗日事蹟亦記載於日本官方文獻,是一頁不可磨滅的歷史。
  隨後,總統與臺灣義勇隊及李友邦家屬合影並參觀展覽,具體表彰「烽火俠侶」對中華民國的貢獻。
  包括文化部次長陳永豐、國史館館長呂芳上及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等均出席是項典禮。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